【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填方路基涵洞主动式综合减荷结构和减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高填方路基涵洞主动式综合减荷结构和减荷方法。
技术介绍
高填方路基是山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形式,为兼顾交通、排水等功能,常在底部设置涵洞。上述涵洞顶部回填覆土常在10m以上,自重较大,并逐渐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高填方路基涵洞应力集中现象显著,进而产生诸如:开裂、渗水、甚至结构性破坏等不同程度的病害。通过减载措施减小高填方涵洞涵顶垂直土压力,以减轻涵洞结构病害,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应用。目前,本领域内的减载措施包括如下几类:1、加筋减载法。通过人为降低涵顶上方局部高度和宽度范围内的填土体密度形成减载孔,并在上方铺设筋材锚固于两侧密实填土中,达到涵顶减载的目的。减载孔的实现方式包括EPS材料、密封塑料容器(201410192211X)、秸秆、二灰土、轮胎等。2、结构减载法(201710536514.2)。通过在涵洞的上端和侧壁分别设有端墙和翼墙,并以涵洞与之的弹性接触实现涵洞与路堤的间接接触。上述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实际工程效果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填方路基涵洞主动式综合减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涵洞,设于地基上,包括涵洞基板、设于所述涵洞基板两端的涵洞边墙和涵洞盖板,所述涵洞边墙包括上墙和下墙,所述下墙固定于所述涵洞基板上,所述上墙位于所述下墙上方,与所述下墙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上墙可沿上下向移动安装于所述下墙,所述涵洞盖板盖合于两个所述上墙顶部;/n减载槽,固定于所述涵洞盖板顶部,所述减载槽内填充有轻质柔性材料;所述涵洞两侧分别设有土石边墙,所述土石边墙顶部凸出所述减载槽设置;以及,/n加压式自适应系统,包括单片机、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多个顶伸装置;所述单片机设于所述涵洞内,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布设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填方路基涵洞主动式综合减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涵洞,设于地基上,包括涵洞基板、设于所述涵洞基板两端的涵洞边墙和涵洞盖板,所述涵洞边墙包括上墙和下墙,所述下墙固定于所述涵洞基板上,所述上墙位于所述下墙上方,与所述下墙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上墙可沿上下向移动安装于所述下墙,所述涵洞盖板盖合于两个所述上墙顶部;
减载槽,固定于所述涵洞盖板顶部,所述减载槽内填充有轻质柔性材料;所述涵洞两侧分别设有土石边墙,所述土石边墙顶部凸出所述减载槽设置;以及,
加压式自适应系统,包括单片机、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多个顶伸装置;所述单片机设于所述涵洞内,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布设于所述涵洞顶部受力集中的位置,并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顶伸装置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在所述涵洞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顶伸装置用于初期顶伸所述上墙底部及后期的应力调节,多个所述顶伸装置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压力,调节各所述顶伸装置对所述上墙施加的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填方路基涵洞主动式综合减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墙顶部向上凸伸设有两个相对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所述涵洞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上墙底部向下凸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卡接条,所述卡接条沿所述涵洞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卡接条与所述限位条卡接配合,以使所述卡接条可沿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限位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填方路基涵洞主动式综合减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防水件,所述柔性防水件沿所述涵洞延伸方向延伸,上端固定于所述上墙内侧壁,下端固定于所述下墙内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伟,张俊荣,牛晓旭,刘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