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铣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刀盘本体,刀盘本体呈正五边形设置,位于刀盘本体周缘处的五个角上均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包括开口槽,开口槽包括第一槽壁以及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以及第二槽壁用于将刀片嵌合于开口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对刀片更换的功能,通过更换刀片实现刀盘的重复使用,提升了铣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
本技术涉及铣刀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
技术介绍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在铣刀工作时,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以起到在铣床上实现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型表面以及切断工件等铣削工艺。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用到的一种铣刀是盘状铣刀,盘状铣刀主要包括刀盘以及位于刀盘周缘处的刀齿,刀齿与刀盘之间一体成型,随着刀盘的旋转,刀盘上的刀齿相应地实现转动,刀齿在转动过程中不断对工件进行铣削,如此实现对工件的加工。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盘状铣刀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刀齿崩刃的现象出现,当刀齿崩刃后往往需要更换整个铣刀,使用寿命较短,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其具有可对刀片更换的功能,通过更换刀片实现刀盘的重复使用,提升了铣刀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包括刀盘本体,所述刀盘本体呈正五边形设置,位于所述刀盘本体周缘处的五个角上均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包括第一槽壁以及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以及所述第二槽壁用于将刀片嵌合于所述开口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刀盘在旋转过程中可带动安装于刀盘上的刀片进行转动,如此实现铣刀对工件的铣削,当刀片上的刀齿崩坏时,可将刀片从刀盘的安装部中取出,随即再将新的刀片嵌合安装于安装部上,如此实现刀片的更换,使得刀盘可重复利用,提升了铣刀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槽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槽壁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槽壁的第一段朝向所述刀盘本体的周缘外侧,所述第一槽壁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二槽壁正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正对的第一槽壁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槽壁可将刀片夹紧,如此实现刀盘对刀片的嵌合固定,同时第一槽壁的第二段朝向刀盘本体的周缘外侧,使得刀片安装于刀盘上时,刀盘可通过第一槽壁的第二段来承载刀片的撞击力,使得刀片得到受力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槽壁以及所述第二槽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凸棱,所述限位凸棱自所述第一槽壁以及所述第二槽壁的中部向外凸起,且所述限位凸棱分别向刀盘的相对两侧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棱可起到供刀片在安装时进行限位的作用,使得安装于刀盘本体上的刀片可得到向刀盘本体两侧的运动限制,进一步使得安装于刀盘本体上的刀片更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凸棱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壁的第一段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第一槽壁的第一段上的限位凸棱使得刀片在铣削受力时不易产生偏移,提升了刀片铣削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槽壁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呈楔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刀片安装以及工作时,随着刀片在开口槽深度方向的逐渐嵌入,楔形状的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逐渐对刀片进行卡紧,结构实用且可对刀片进行牢固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盘的安装部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环绕着所述刀盘本体的轴心线呈均匀布置,所述弧形槽的一端与所述开口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放方案,弧形槽延长了开口槽在刀盘周缘向刀盘内部方向的深度,使得位于刀片两侧的刀盘得以较为容易地产生形变,从而使得刀盘得到对刀片进行嵌合时的弹力,并且通过设置多组弧形槽,使得各个安装部之间与相邻的安装部之间产生弹性关联,通过刀盘本体上各个安装部的有机结合,使得刀盘本体形成均衡的受力系统,在切削时更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盘本体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孔,使得刀盘本体可供螺丝穿过,并且可在螺丝的作用下安装于铣床上,为刀盘本体提供了安装条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通孔环绕着刀盘本体的轴心线呈均匀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五个通孔对应着刀盘的五边形状,使得刀盘在安装时受力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槽壁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在100°至110°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验表明,当第一槽壁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在100°至110°之间时,刀片安装时的稳固性较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刀片上的刀齿崩坏时,可将刀片从刀盘的安装部中取出,随即再将新的刀片嵌合安装于安装部上,如此实现刀片的更换,使得刀盘可重复利用,提升了铣刀的使用寿命;2、限位凸棱可起到供刀片在安装时进行限位的作用,使得安装于刀盘本体上的刀片可得到向刀盘本体两侧的运动限制,进一步使得安装于刀盘本体上的刀片更稳固;3、弧形槽延长了开口槽在刀盘周缘向刀盘内部方向的深度,使得位于刀片两侧的刀盘得以较为容易地产生形变,从而使得刀盘得到对刀片进行嵌合时的弹力,并且通过设置多组弧形槽,使得各个安装部之间与相邻的安装部之间产生弹性关联,通过刀盘本体上各个安装部的有机结合,使得刀盘本体形成均衡的受力系统,在切削时更为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刀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刀盘本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刀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刀片与刀盘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刀盘本体;2、刀片;3、通孔;4、安装部;5、开口槽;51、第一槽壁;511、第一段;512、第二段;52、第二槽壁;6、弧形槽;7、限位凸棱;8、主切削刃;9、副切削刃;10、刀尖;11、前刀面;12、主后刀面;13、副后刀面;14、第一侧面;141、第三段;142、第四段;15、第二侧面;16、限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包括刀盘本体1以及刀片2,其中,刀盘本体1呈板状设置且刀盘本体1的周缘呈正五边形设置,刀盘本体1用于安装刀片2,刀片2用于对工件进行铣削,其中,刀盘本体1安装于铣床上,铣床通过驱动刀盘本体1以及刀片2旋转,以达到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作用,具体的,为了将刀盘本体1安装于铣床上,刀盘本体1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通孔3,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的数量为五个,五个通孔3环绕着刀盘本体1的轴心线呈均匀布置,通孔3使得螺丝可从刀盘本体1上穿过,螺丝的螺帽将刀盘本体1抵紧,在螺丝的作用下,刀盘本体1可安装于铣床上,如此实现了刀盘本体1的安装。参照图2和图3,位于刀盘本体1周缘处的五个角上均设置有安装部4,安装部4沿着刀盘本体1的轴心线均匀环绕布置于刀盘本体1上,其中,安装部4包括开口槽5,开口槽5位于刀盘本体1的周缘处,开口槽5分别于刀盘本体1上的相背离的两侧表面处开口,同时,开口槽5在刀盘本体1的周缘面上开口。开口槽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盘本体(1),所述刀盘本体(1)呈正五边形设置,位于所述刀盘本体(1)周缘处的五个角上均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包括开口槽(5),所述开口槽(5)包括第一槽壁(51)以及第二槽壁(52),所述第一槽壁(51)以及所述第二槽壁(52)用于将刀片(2)嵌合于所述开口槽(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盘本体(1),所述刀盘本体(1)呈正五边形设置,位于所述刀盘本体(1)周缘处的五个角上均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包括开口槽(5),所述开口槽(5)包括第一槽壁(51)以及第二槽壁(52),所述第一槽壁(51)以及所述第二槽壁(52)用于将刀片(2)嵌合于所述开口槽(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511)以及第二段(512),所述第一槽壁(51)的第一段(511)与第二段(512)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槽壁(51)的第一段(511)朝向所述刀盘本体(1)的周缘外侧,所述第一槽壁(51)的第二段(512)与所述第二槽壁(52)正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更换刀片的铣刀刀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51)以及所述第二槽壁(52)上均设置有限位凸棱(7),所述限位凸棱(7)自所述第一槽壁(51)以及所述第二槽壁(52)的中部向外凸起,且所述限位凸棱(7)分别向刀盘的相对两侧倾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元,晏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吉鑫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