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储学宇专利>正文

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66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长袋状的橡胶套套设在圆管状的固定杆上,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一气孔;B、向橡胶套和固定杆之间放入圆环状的膨胀单元;C、将橡胶套收紧使得橡胶套贴附在膨胀单元外周面上构成橡胶层;D、重复步骤B和C并将最外侧膨胀单元固定;E、安装放入充气单元和均匀度检测单元并连接控制单元。这里采用橡胶套构成膨胀单元的橡胶层,由于橡胶套是一体式结构,所以其构成的膨胀单元橡胶层密封性好,同时,相邻两个膨胀单元之间可以靠的很紧,也无需担心单个膨胀单元上橡胶层固定不可靠现象,本方法加工出的晾挂杆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蚕丝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蚕丝加工厂家,从蚕茧中剥离出来的蚕丝一般呈卷状,后续的流程中,常需要对蚕丝进行染色、清洗等操作,因而常常需要对卷状蚕丝进行晾挂。目前,蚕丝的晾挂杆都为普通的直杆,这种晾挂方式有诸多不足:其一,人工将卷状蚕丝晾挂到直杆上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这样也就导致晾挂的效果不够均匀;其二,蚕丝很光滑,偶尔的微风或者震动都有可能导致蚕丝掉落或者挤到直杆的一端,这样会导致晾挂失败,常需要操作人员在旁边看着并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去重新摊匀蚕丝。因此,采用传统的直杆晾挂蚕丝,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能够方便的加工出晾挂杆。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长袋状的橡胶套套设在圆管状的固定杆上,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一气孔;B、从橡胶套的开口一侧,向橡胶套和固定杆之间放入圆环状的膨胀单元,放入时保证膨胀单元的充气口和固定杆上的第一气孔位置对应;C、将橡胶套收紧使得橡胶套贴附在膨胀单元外周面上构成橡胶层;D、重复步骤B和C继续向橡胶套和固定杆之间放入膨胀单元并收紧橡胶套,直至固定杆上套设有指定个数的膨胀单元后将最外侧膨胀单元固定;E、向固定杆中放入充气单元,将均匀度检测单元固定在固定杆的下方,然后将均匀度检测单元和充气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接收均匀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充气单元对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进行充气使得该膨胀单元的橡胶层凸起并向两侧推开蚕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这里采用橡胶套构成膨胀单元的橡胶层,由于橡胶套是一体式结构,所以其构成的膨胀单元橡胶层密封性好,同时,相邻两个膨胀单元之间可以靠的很紧,也无需担心单个膨胀单元上橡胶层固定不可靠现象,本方法加工出的晾挂杆结构简单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晾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充气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环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外环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膨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显示橡胶层;图7是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视图,其中包括壳体;图9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固定杆、环形垫片以及膨胀单元的装配示意图;图12是晾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另一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4是支撑底座和底座上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图15是支撑底座、倾角检测单元以及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转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16,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参阅图1-图11,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包括固定杆110、膨胀单元120、充气单元、均匀度检测单元150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的膨胀单元120整体呈圆环状,膨胀单元120套设在固定杆110上且沿固定杆110的杆长方向依次相邻布置,膨胀单元120的外周壁贴附有橡胶层,蚕丝挂设于所有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均匀度检测单元150设置在固定杆110下方用于检测蚕丝的厚薄度,控制单元接收均匀度检测单元150检测到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充气单元对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120进行充气使得该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凸起并向两侧推开蚕丝。通过在固定杆110上设置多个膨胀单元120,这样蚕丝挂在膨胀单元120上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均匀度检测单元150检测蚕丝的均匀度,并控制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120进行膨胀,膨胀后,蚕丝就会向两侧滑落,从而让该处蚕丝的厚度得以降低,依次类推,不停的进行膨胀摊匀操作,就会让固定杆110上悬挂的蚕丝非常的均匀,有利于晾挂。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杆110为圆管状,固定杆110的杆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孔111,固定杆110的结构如图2所示;膨胀单元120包括环形本体121,环形本体121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211,第二环形凹槽121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气孔1213,第二环形凹槽1211的外侧设置有外环套122,外环套122上设置有缝隙1221,橡胶层贴附在外环套122的外侧,环形本体121的结构如图4所示,外环套122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6是环形本体121和外环套122装配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充气单元中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孔111、第二气孔1213、缝隙1221后吹起橡胶层。第二环形凹槽1211即构成气室,通过第一气孔111向第二气孔1213中吹气后,第二环形凹槽1211中即充满空气,再经过外环套122上的缝隙1221将外环套122和橡胶层之间填充满空气,橡胶层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始膨胀。外环套12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支撑橡胶层,可以避免蚕丝挂在橡胶层上的时候,橡胶层向内发生变形导致蚕丝堆积。进一步地,所述的充气单元包括充气杆130和动力单元;充气杆130为圆管状,充气杆130插置于固定杆110中的一端封闭且延伸至固定杆110外侧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充气杆130的外径与固定杆110的内径相吻合,充气杆130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三气孔131;动力单元驱动充气杆130在固定杆110中沿轴芯转动和/或沿轴芯方向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第三气孔131与第一气孔111的连通。通过设置充气杆130,来对膨胀单元120进行充气,实现起来非常的简洁和方便。为了实现每次只有一个第三气孔131连通其中一个第一气孔111,达到每次只对一个膨胀单元120充气的目的,这里提供了三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供参考。实施例一,所述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11的轴芯沿固定杆11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气孔111在固定杆110的周壁上沿螺旋线均匀间隔布置且该螺旋线的圈数小于1;充气杆130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三气孔131,第三气孔131的轴芯沿充气杆13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三气孔131沿充气杆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一气孔111沿固定杆110长度方向的间距等于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三气孔131之间的间距;动力单元包括用于驱动充气杆130沿轴芯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由于充气杆130上的第三气孔131是直线布置的,而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是螺旋布置的且螺旋线的圈数小于1,这样只需要转动充气杆130,就可以实现单个第一气孔111和单个第三气孔131的连通。并且,还可以将充气杆130转动至所有第三气孔131均与第一气孔111不连通的位置。从垂直于固定杆轴芯方向的截面上看,第一气孔111沿径向等夹角均匀间隔布置,第三气孔131的轴芯重合构成一条线段。当然,也可以在固定杆110上设置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气孔111、充气杆130上设置螺旋线方向布置的第三气孔131,具体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实施例二,所述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设置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将长袋状的橡胶套套设在圆管状的固定杆(110)上,固定杆(110)上开设有第一气孔(111);/nB、从橡胶套的开口一侧,向橡胶套和固定杆(110)之间放入圆环状的膨胀单元(120),放入时保证膨胀单元(120)的充气口和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位置对应;/nC、将橡胶套收紧使得橡胶套贴附在膨胀单元(120)外周面上构成橡胶层;/nD、重复步骤B和C继续向橡胶套和固定杆(110)之间放入膨胀单元(120)并收紧橡胶套,直至固定杆(110)上套设有指定个数的膨胀单元(120)后将最外侧膨胀单元(120)固定;/nE、向固定杆(110)中放入充气单元,将均匀度检测单元(150)固定在固定杆(110)的下方,然后将均匀度检测单元(150)和充气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接收均匀度检测单元(150)检测到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充气单元对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120)进行充气使得该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凸起并向两侧推开蚕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长袋状的橡胶套套设在圆管状的固定杆(110)上,固定杆(110)上开设有第一气孔(111);
B、从橡胶套的开口一侧,向橡胶套和固定杆(110)之间放入圆环状的膨胀单元(120),放入时保证膨胀单元(120)的充气口和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位置对应;
C、将橡胶套收紧使得橡胶套贴附在膨胀单元(120)外周面上构成橡胶层;
D、重复步骤B和C继续向橡胶套和固定杆(110)之间放入膨胀单元(120)并收紧橡胶套,直至固定杆(110)上套设有指定个数的膨胀单元(120)后将最外侧膨胀单元(120)固定;
E、向固定杆(110)中放入充气单元,将均匀度检测单元(150)固定在固定杆(110)的下方,然后将均匀度检测单元(150)和充气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接收均匀度检测单元(150)检测到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充气单元对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120)进行充气使得该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凸起并向两侧推开蚕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110)上设置有第一台阶(112),膨胀单元(120)套设在固定杆(110)较细的杆身上,第一台阶(112)和膨胀单元(120)之间、相邻的膨胀单元(120)之间均设置有环形垫片(171);
所述的步骤A中,橡胶套的开口朝向固定杆(110)较细的一侧,橡胶套套设在固定杆(110)上以后,从橡胶套的开口一侧、橡胶套的外周放入环形垫片(171),环形垫片(171)落入第一台阶(112)上设置的第一环形凹槽(1121)中收紧橡胶套;
所述的步骤C中,从橡胶套的开口一侧、橡胶套的外周放入环形垫片(171),环形垫片(171)落入膨胀单元(120)朝向橡胶套开口一侧面上设置的第三环形凹槽(1212)中收紧橡胶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单元(120)包括环形本体(121),环形本体(121)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211),第二环形凹槽(121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气孔(1213)即构成膨胀单元(120)的充气口,第二环形凹槽(1211)的外侧设置有外环套(122),外环套(122)上设置有缝隙(1221);所述的步骤B中,放入膨胀单元(120)之前先将外环套(122)压接在环形本体(12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单元包括充气杆(130)和动力单元;充气杆(130)为圆管状,充气杆(130)插置于固定杆(110)中的一端封闭且延伸至固定杆(110)外侧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充气杆(130)的外径与固定杆(110)的内径相吻合,充气杆(130)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三气孔(131);所述的步骤E中,控制单元通过动力单元驱动充气杆(130)在固定杆(110)中沿轴芯转动和/或沿轴芯方向平移使得某一个第三气孔(131)与某一个第一气孔(111)连通从而实现对指定的膨胀单元(120)充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11)的轴芯沿固定杆(11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气孔(111)在固定杆(110)的周壁上沿螺旋线均匀间隔布置且该螺旋线的圈数小于1;充气杆(130)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三气孔(131),第三气孔(131)的轴芯沿充气杆(13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三气孔(131)沿充气杆(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一气孔(111)沿固定杆(110)长度方向的间距等于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三气孔(131)之间的间距;所述的步骤D中,膨胀单元(120)的个数等于第一气孔(111)的个数且每个膨胀单元(120)的第二气孔(1213)分别和一个第一气孔(111)同芯布置;步骤E中,放入的充气杆(130)上的第三气孔(131)和第一气孔(111)位置相对应,动力单元包括用于驱动充气杆(130)沿轴芯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一驱动单元相连。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11)的轴芯沿固定杆(11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气孔(111)沿固定杆(110)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充气杆(130)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三气孔(131),第三气孔(131)的轴芯沿充气杆(13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三气孔(131)沿充气杆(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学宇
申请(专利权)人:储学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