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蚕丝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
技术介绍
在蚕丝加工厂家,从蚕茧中剥离出来的蚕丝一般呈卷状,后续的流程中,常需要对蚕丝进行染色、清洗等操作,因而常常需要对卷状蚕丝进行晾挂。目前,蚕丝的晾挂杆都为普通的直杆,这种晾挂方式有诸多不足:其一,人工将卷状蚕丝晾挂到直杆上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这样也就导致晾挂的效果不够均匀;其二,蚕丝很光滑,偶尔的微风或者震动都有可能导致蚕丝掉落或者挤到直杆的一端,这样会导致晾挂失败,常需要操作人员在旁边看着并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去重新摊匀蚕丝。因此,采用传统的直杆晾挂蚕丝,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能够方便的对蚕丝进行晾挂且能自动摊匀蚕丝。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包括固定杆、膨胀单元、充气单元、均匀度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的膨胀单元整体呈圆环状,膨胀单元套设在固定杆上且沿固定杆的杆长方向依次相邻布置,膨胀单元的外周壁贴附有橡胶层,蚕丝挂设于所有膨胀单元的橡胶层;均匀度检测单元设置在固定杆下方用于检测蚕丝的厚薄度,控制单元接收均匀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充气单元对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进行充气使得该膨胀单元的橡胶层凸起并向两侧推开蚕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固定杆上设置多个膨胀单元,这样蚕丝挂在膨胀单元上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均匀度检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10)、膨胀单元(120)、充气单元、均匀度检测单元(150)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的膨胀单元(120)整体呈圆环状,膨胀单元(120)套设在固定杆(110)上且沿固定杆(110)的杆长方向依次相邻布置,膨胀单元(120)的外周壁贴附有橡胶层,蚕丝挂设于所有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均匀度检测单元(150)设置在固定杆(110)下方用于检测蚕丝的厚薄度,控制单元接收均匀度检测单元(150)检测到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充气单元对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120)进行充气使得该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凸起并向两侧推开蚕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10)、膨胀单元(120)、充气单元、均匀度检测单元(150)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的膨胀单元(120)整体呈圆环状,膨胀单元(120)套设在固定杆(110)上且沿固定杆(110)的杆长方向依次相邻布置,膨胀单元(120)的外周壁贴附有橡胶层,蚕丝挂设于所有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均匀度检测单元(150)设置在固定杆(110)下方用于检测蚕丝的厚薄度,控制单元接收均匀度检测单元(150)检测到的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充气单元对蚕丝较厚位置处的膨胀单元(120)进行充气使得该膨胀单元(120)的橡胶层凸起并向两侧推开蚕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110)为圆管状,固定杆(110)的杆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孔(111);膨胀单元(120)包括环形本体(121),环形本体(121)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211),第二环形凹槽(121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气孔(1213),第二环形凹槽(1211)的外侧设置有外环套(122),外环套(122)上设置有缝隙(1221),橡胶层贴附在外环套(122)的外侧;充气单元中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孔(111)、第二气孔(1213)、缝隙(1221)后吹起橡胶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单元包括充气杆(130)和动力单元;充气杆(130)为圆管状,充气杆(130)插置于固定杆(110)中的一端封闭且延伸至固定杆(110)外侧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充气杆(130)的外径与固定杆(110)的内径相吻合,充气杆(130)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三气孔(131);动力单元驱动充气杆(130)在固定杆(110)中沿轴芯转动和/或沿轴芯方向平移从而实现不同第三气孔(131)与第一气孔(111)的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11)的轴芯沿固定杆(11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气孔(111)在固定杆(110)的周壁上沿螺旋线均匀间隔布置且该螺旋线的圈数小于1;充气杆(130)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三气孔(131),第三气孔(131)的轴芯沿充气杆(13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三气孔(131)沿充气杆(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一气孔(111)沿固定杆(110)长度方向的间距等于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三气孔(131)之间的间距;动力单元包括用于驱动充气杆(130)沿轴芯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当然,可以在固定杆(110)上设置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气孔(111)、充气杆(130)上设置螺旋线方向布置的第三气孔(13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11)的轴芯沿固定杆(11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一气孔(111)沿固定杆(110)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充气杆(130)上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三气孔(131),第三气孔(131)的轴芯沿充气杆(130)的径向方向布置,多个第三气孔(131)沿充气杆(13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一气孔(111)之间的间距大于或小于两个相邻布置的第三气孔(131)之间的间距;动力单元包括用于驱动充气杆(130)沿轴芯方向平移的第二驱动单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卷绕蚕丝的晾挂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0)上的第一气孔(111)设置有多组,第一气孔(111)的轴芯沿固定杆(110)的径向方向布置,每组第一气孔(111)在固定杆(110)的周壁上沿螺旋线均匀间隔布置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