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64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所述铸造成型模具为三板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方的左半模和右半模,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对称设置且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放置有镶块,所述镶块为用于制备复合蜗轮中轮轴的异种金属轮轴,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拼合合模时形成将镶块包裹的模腔,且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拼合合模时内壁上还形成用于容纳原料合金液的型腔,所述原料合金液用于制备复合蜗轮的涡轮主体,且所述型腔与模腔相连通使得制备的涡轮主体套设于镶块的圆周面,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合模面上开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浇口通道,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复合蜗轮制造
,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蜗轮金属型铸造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普通的蜗轮采用单一金属材料,铸造形成蜗轮毛坯,再机加工制造而成,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能不能同时兼顾,高速重载工况下蜗轮齿磨损严重,降低蜗轮与蜗杆之间的传动精度和传动的效率,甚至会增加传动的噪音,降低其使用寿命。为增加蜗轮与蜗杆传动的强度,以往通过采用贵金属材料,如锡磷青铜合金等作为蜗轮的材料,或在蜗轮体的轮齿啃合面上渗入一些耐磨稀有金属元素或自润滑耐磨硬质相,使蜗轮的制造难度增大,制造工艺流程延长,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所述铸造成型模具为三板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方的左半模和右半模,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对称设置且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放置有镶块,所述镶块为用于制备复合蜗轮中轮轴的异种金属轮轴,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拼合合模时形成将镶块包裹的模腔,且所述左半模和右半模拼合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成型模具为三板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1)以及位于底座上方的左半模(2)和右半模(3),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对称设置且可拆卸连接;/n所述底座(1)上放置有镶块(4),所述镶块(4)为用于制备复合蜗轮中轮轴(9)的异种金属轮轴,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拼合合模时形成将镶块(4)包裹的模腔,且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拼合合模时内壁上还形成用于容纳原料合金液的型腔(8),所述原料合金液用于制备复合蜗轮的蜗轮主体(12),且所述型腔(8)与模腔相连通使得制备的蜗轮主体套设于镶块的圆周面,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合模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成型模具为三板式结构,其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1)以及位于底座上方的左半模(2)和右半模(3),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对称设置且可拆卸连接;
所述底座(1)上放置有镶块(4),所述镶块(4)为用于制备复合蜗轮中轮轴(9)的异种金属轮轴,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拼合合模时形成将镶块(4)包裹的模腔,且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拼合合模时内壁上还形成用于容纳原料合金液的型腔(8),所述原料合金液用于制备复合蜗轮的蜗轮主体(12),且所述型腔(8)与模腔相连通使得制备的蜗轮主体套设于镶块的圆周面,所述左半模(2)和右半模(3)合模面上开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浇口通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4)由球磨铸铁材料制成,且所述镶块(4)位于蜗轮主体两端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镶嵌橡胶垫的凹槽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蜗轮铸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4)的外缘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燕尾槽(10),所述燕尾槽(10)与型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民杨森王爱琴柳培杨斌陈艳芳魏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中发耐磨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