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原分离鉴定及微孔板法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570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病原分离鉴定及微孔板法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涉及生物学和农药技术领域,包括下列步骤:病原分离鉴定和微孔板法筛选,所述微孔板法筛选包括:选取若干种类药剂分别对病原菌进行处理,计算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从而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药剂;所述病原分离鉴定包括:病原菌分离与培养、病原菌形态观察、病原菌致病性鉴定、不同品种抗病性鉴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病原分离鉴定及微孔板法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通过对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纯化和培养、致病性鉴定、形态特征观察、组织切片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微孔板药剂筛选,最终鉴定了引起桃软腐病的病原菌,并最终筛选出防治桃软腐病的最佳药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病原分离鉴定及微孔板法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学和农药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基于病原分离鉴定及微孔板法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桃(PrunuspersicaL.)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L.),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因其结果早、效益较高、管理容易等特点,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我国是桃资源大国,1993年,我国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全面超过意大利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桃大国,并一直保持至今。桃肉中膳食纤维成分的果胶颇多,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胃肠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有效预防大肠癌。但桃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代谢十分旺盛,易软化和腐烂,货架期较短,这给桃采后运输和贮藏带来了很多困难。其中,桃采后病害导致的果实腐烂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桃果实采后病害的主要致病原微生物为真菌,一般通过伤口侵入果实,主要的致病真菌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spp.)、青霉(Penicilliumspp.)、根霉(Rhizopusspp.)和灰霉葡萄孢菌(BortrytisCinerea)等。<br>桃软腐病大多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病原分离鉴定及微孔板法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病原分离鉴定和微孔板法筛选,所述微孔板法筛选包括:选取若干种类药剂分别对病原菌进行处理,计算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从而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药剂;所述病原分离鉴定包括:/n病原菌分离与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致病菌分离,然后放入第一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接种菌;/n病原菌形态观察:所述接种菌在第一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2d后观察记录菌落的形状、颜色及基质颜色,在光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孢子的形状,测量孢子大小并拍照,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加入到孔板中,再加入第二培养基,密封培养12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萌发中的孢子并...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病原分离鉴定及微孔板法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病原分离鉴定和微孔板法筛选,所述微孔板法筛选包括:选取若干种类药剂分别对病原菌进行处理,计算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从而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药剂;所述病原分离鉴定包括:
病原菌分离与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致病菌分离,然后放入第一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接种菌;
病原菌形态观察:所述接种菌在第一培养基上,25℃黑暗培养2d后观察记录菌落的形状、颜色及基质颜色,在光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孢子的形状,测量孢子大小并拍照,取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加入到孔板中,再加入第二培养基,密封培养12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萌发中的孢子并拍照记录;
病原菌致病性鉴定:选择若干桃果,进行果实接种所述接种菌,待接种后的桃发病后,根据柯赫式法则,将病原菌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观察新分离物与接种菌是否相同;
不同品种抗病性鉴定:选取若干品种的桃果接种所述接种菌,于24h和48h测病斑直径并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菌形态观察步骤中,所述第一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所述第二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选桃软腐病药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菌分离与培养步骤中,选取病果病健交界处3mm×3mm大小的组织块,在75%酒精中消毒20s,无菌水中连续漂洗3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植物组织块上的水后放置于PDA平板上,28℃培养1d,挑取典型菌落边缘的菌丝到新的PDA平板上,28℃培养2d,然后将纯的单孢子培养物转移到PDA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芳刘普王志强蒋政华王泽新牛良潘磊鲁振华崔国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