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47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包括筛板本体,还包括折弯状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移动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底座的顶部设有移动框,移动框的上表壁通过连接柱固定有放置台,底座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穿入移动框的内腔套接有半齿轮,半齿轮与移动框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传动轴带动半齿轮发生转动,半齿轮分别与移动框的竖直端内壁啮合连接,使得移动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移动,实现了对红茶的自动筛选,相比传统的人工手抖摇晃的方式,更加省力,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
技术介绍
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现有技术茶叶的筛选通常是采用人工手抖摇晃,十分费力,劳动力消耗大,并且筛料到后期不精细,疲劳筛料影响茶叶纯度质量,达不到高效筛茶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茶叶发酵机筛板的分筛茶叶和茶梗多用人工手抖摇晃,十分费力,劳动力消耗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包括筛板本体,还包括折弯状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的上表壁通过连接柱固定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上表壁两侧均设置有折弯状的转动杆且转动杆的端部固定有对筛板本体进行固定的限位件,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入移动框的内腔套接有半齿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半齿轮与移动框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旋合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的端部设有压板,所述筛板本体的上表壁开设有与压板相卡合的限位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移动框与底座之间设有两组滚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上表壁且位于两组滚轮之间设有凸起,所述移动框的下表壁开设有凸起相配合的滑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移动框的上表壁设置呈三角状。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底座的顶部设有移动框,移动框的上表壁通过连接柱固定有放置台,底座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穿入移动框的内腔套接有半齿轮,半齿轮与移动框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传动轴带动半齿轮发生转动,半齿轮分别与移动框的竖直端内壁啮合连接,使得移动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移动,实现了对红茶的自动筛选,相比传统的人工手抖摇晃的方式,更加省力,效率更高。2、本技术中,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块、转动杆设置,可使得压板与限位槽进行卡合,实现了对筛板本体的固定,该种固定方式,可快速对筛板本体进行拆卸,方便于对筛板本体的清洗,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置台与筛板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筛板本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筛板本体与限位槽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放置台;2、连接柱;3、转动杆;4、限位件;5、半齿轮;6、传动轴;7、滚轮;8、移动框;9、底座;10、筛板本体;11、电机;12、凸起;13、滑槽;14、限位槽;401、固定块;402、锁紧螺栓;403、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包括筛板本体10,还包括折弯状设置的底座9,底座9的顶部设有移动框8,移动框8呈“口”字形设置,移动框8的上表壁通过连接柱2固定有放置台1,连接柱2的竖直两端分别与移动框8和放置台1固定连接,放置台1的上表壁两侧均设置有折弯状的转动杆3且转动杆3的端部固定有对筛板本体10进行固定的限位件4,转动杆3与放置台1的上表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底座9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6,传动轴6穿入移动框8的内腔套接有半齿轮5,半齿轮5与移动框8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电机11的输出轴可通过传动轴6使得半齿轮5发生转动,半齿轮5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别与移动框8的竖直端内表壁啮合,使得移动框8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运动。具体的,如图4所示,限位件4包括固定块401,固定块401上旋合有锁紧螺栓402且锁紧螺栓402的端部设有压板403,筛板本体10的上表壁开设有与压板403相卡合的限位槽14,锁紧螺栓402与压板403之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拧紧锁紧螺栓402的过程中,锁紧螺栓402带动压板403与限位槽14进行卡合,实现了对筛板本体10的固定。具体的,如图1所示,移动框8与底座9之间设有两组滚轮7,滚轮7安装在底座9上,滚轮7避免了移动框8与底座9之间的摩擦,使得移动框8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更加顺畅。具体的,如图3所示,底座9的上表壁且位于两组滚轮7之间设有凸起12,移动框8的下表壁开设有凸起12相配合的滑槽13,凸起12与移动框8为一体成型结构,凸起12与滑槽13为滑动配合,滑槽13可通过凸起12对移动框8进行限位,可防止移动框8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具体的,如图1所示,从筛板本体10筛选出的红茶掉落在移动框8的上表壁,而移动框8的上表壁设置呈三角状,筛选出的红茶向移动框8的两侧运动,方便对于红茶的收集。工作原理:在对红茶筛选的过程中,首先将红茶放置在筛板本体10上,打开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轴6使得半齿轮5发生转动,半齿轮5在转动的过程中分别与移动框8的竖直端内表壁啮合,使得移动框8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来回运动,移动框8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柱2使得放置台1和筛板本体10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实现了对茶叶的自动筛选,相比人工手抖摇晃的方式,更加省力,效率更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包括筛板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弯状设置的底座(9),所述底座(9)的顶部设有移动框(8),所述移动框(8)的上表壁通过连接柱(2)固定有放置台(1),所述放置台(1)的上表壁两侧均设置有折弯状的转动杆(3)且转动杆(3)的端部固定有对筛板本体(10)进行固定的限位件(4),所述底座(9)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6),所述传动轴(6)穿入移动框(8)的内腔套接有半齿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包括筛板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弯状设置的底座(9),所述底座(9)的顶部设有移动框(8),所述移动框(8)的上表壁通过连接柱(2)固定有放置台(1),所述放置台(1)的上表壁两侧均设置有折弯状的转动杆(3)且转动杆(3)的端部固定有对筛板本体(10)进行固定的限位件(4),所述底座(9)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6),所述传动轴(6)穿入移动框(8)的内腔套接有半齿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齿轮(5)与移动框(8)的竖直端内表壁之间通过卡齿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用筛选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