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928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其中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液压油泵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可以停止工作,降低油路中液压油的温度,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进行内部循环,避免液压马达吸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和一种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大型移动设备大多包含卷筒,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液压马达作为驱动卷筒的动力源,现有技术中液压马达的液压驱动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液压油泵带动液压马达正转或反转,实现卷筒的正转与反转,进而实现了放卷与收卷,这种方式液压油泵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导致液压油路温度高,容易产生事故;第二种是,在卷筒收卷时通过液压油泵带动液压马达转动,在放卷时液压油泵不工作,通过外部牵引力带动卷筒转动,这种方式在放卷时,卷筒转动会带动液压马达转动,液压马达转动会造成回油管路吸空,会影响液压卷筒收放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马达;液压油泵,液压油泵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回油路,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第一补油路,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液控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供油路,液控单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于回油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放卷时,液压油泵开启,液压油泵供给的高压状态的液压油通过供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以驱动液压马达以第一方向进行转动,液压马达即可用于带动卷筒转动,经过液压马达后的低压状态的液压油通过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流经回油路返回至油箱,实现了卷筒的收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可以停止工作,以降低液压油泵的工作时间,降低供油路和回油路中液压油的温度,此时可以通过外部的牵引力带动卷筒进行转动,卷筒会带动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转动,在液压马达转动的过程中,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第一补油路、回油路、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和液压马达第二油口进行内部循环,通过第一补油路的设置避免在液压油泵停机状态下液压马达转动造成管路吸空,提高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保障了卷筒收放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液压马达的第一方向与液压马达第二方向转动的方向不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在第一补油路上设置液控单向阀,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使得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放卷时,液压油泵开启,第一补油路的压力高于供油路的压力,确保液压油泵供给的液压油能够给入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保障了液压马达的驱动效果,确保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准确运行。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压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流量控制阀,设置在供油路上;其中,控制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和液压油泵之间,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和液压马达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流量控制阀,在液压油泵开启时,通过流量控制阀的设置可以控制流经供油路的液压油的流量。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收卷时,可以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液压马达的驱动力,进而控制卷筒放卷的放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提供预期的驱动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流量控制阀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流量控制阀,第一单向阀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一单向阀,通过第一单向阀的设置,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关闭,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进行转动时,能够避免供油路内留存的液压油流向液压油泵,确保留存在回油路和供油路内的液压油会依次通过供油路、第一补油路、回油路、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和液压马达第二油口进行内部循环,避免在液压油泵停机状态下液压马达转动造成管路吸空,提高了液压马达的使用寿命,保障了卷筒收放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减压阀,设置在供油路上,位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一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第一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液压油泵,第一减压阀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液压马达。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一减压阀,在液压油泵开启时,通过第一减压阀的设置可以控制流经供油路的液压油的压力。具体地,在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卷筒进行收卷时,可以通过第一减压阀控制液压马达的驱动力,进而控制卷筒放卷的放缆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提供预期的驱动力,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求。具体地,通过第一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组合使用,能够实现供油管路液压油流量与压力的控制,使得液压控制系统运行更为安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补油路,第二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回油路,第二补油路与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流量控制阀和第一减压阀之间,第二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油箱和第一补油路与回油路的连通处之间;第二减压阀,第二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回油路,第二减压阀的第二阀口连通于第二补油路,第二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其中,第二减压阀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一减压阀的工作压力。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二补油路,第二补油路上设置了第二减压阀,通过第二补油路的设置,一方面,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停止工作,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介于液压油泵和第一补油路之间的供油路内的留存的液压油通过第二补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更进一步地避免了液压马达的空吸;另一方面,在液压马油泵开启以带动液压马达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时,通过第二减压阀的设置第二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回油路,第二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油箱,为液压马达的回油提供了通道,使得液压马达的回油返回至油箱;再一方面,在液压马油泵开启以带动液压马达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时,通过第二减压阀的工作压力大于第一减压阀的工作压力,确保了压马油泵供给的液压油通过供油路供给至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二补油路上,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减压阀和供油路之间,仅供供油路内的液压油流入第二补油路;和\或第三减压阀,设置在第一补油路上,位于液控单向阀和回油路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第二单向阀,通过第二单向阀的设置,在液压马达驱动工程车辆的卷筒进行收卷时,液压油泵停止工作,液压马达以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避免第二补油路或回油路内留存的液压油倒流至供油路,保障了第二补油路的补油效果。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压马达;/n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n回油路,所述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n第一补油路,所述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油路;/n液控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油路上,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所述供油路,所述液控单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于所述回油路;/n控制油路,所述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马达;
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通过供油路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
回油路,所述回油路一端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
第一补油路,所述第一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油路;
液控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补油路上,所述液控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所述供油路,所述液控单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于所述回油路;
控制油路,所述控制油路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液控单向阀的控制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供油路上;
其中,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液压油泵之间,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液压马达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供油路上,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于所述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阀口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减压阀,设置在所述供油路上,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一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一减压阀的回油口连通于所述油箱,所述第一减压阀的第一阀口连通于所述液压油泵,所述第一减压阀的第二阀口连通于所述液压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补油路,所述第二补油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油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回油路,所述第二补油路与所述供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减压阀之间,所述第二补油路与所述回油路的连通处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李仕辉刘伟肖前龙滕锦图段寄伟崔凯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