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928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包括固定支架和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第一端设有第一操纵球,第一操纵球球铰在固定支架上,还包括移动支架,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在所述操纵杆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操纵球,第二操纵球球铰在移动支架上,所述移动支架分别与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还分别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一随动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一端与移动支架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相连,第一连杆还与第一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一随动转动杆一端还与固定支架相连。该起重机操纵系统制造成本低,传动精度高,抗磨性好,在恶略工况下仍能长期高精度工作,自锁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
,具体是涉及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工业生产与建筑施工中的重要设备,又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起重机操纵系统作为起重机主要操作指令信号采集工具,需要有较高可重复性、准确度及稳定性。同时为保证安全,操纵系统多设有自锁机构,防止误触碰导致的起重机误动作引发安全事故。目前常见的起重机操纵系统主要有一字型、十字型及全向型三类。类似于游戏手柄,通过拨动手柄杆实现手柄的角度信息传递给传感器,传感器将接收到的角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反馈给起重机以实现起重机动作变换。现在广范使用的技术方案,存在制造精度要求高、价格昂贵、并且专利掌握在日本、德国手中。且现有方案经过长期使用后存在容易磨损,导致启动精度降低、自锁功能失效等情况,严重影响设备安全,同时为保证有效精度对工作环境要求高。专利申请号为201020217857.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电子联动操纵系统,包括手柄,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机芯总成,所述机芯总成内设有信号电路板、手柄、传动轴、锥齿轮、扇形齿轮和传动杆,所述锥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信号电路板上安装光电传感器,传动轴与光电传感器对应的位置上安装有齿轮状的码盘。该专利同样存在制造精度要求高、价格昂贵,对工作环境要求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该起重机操纵系统制造成本低,传动精度高,抗磨性好,在恶略工况下仍能长期高精度工作,自锁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包括固定支架和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第一端设有第一操纵球,第一操纵球球铰在固定支架上,还包括移动支架,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在所述操纵杆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操纵球,第二操纵球球铰在移动支架上,所述移动支架分别与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还分别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一随动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一端与移动支架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相连,第一连杆还与第一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一随动转动杆一端还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二连杆系统包括第二转动杆,第二连杆和第二随动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一端与移动支架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相连,第二连杆还与第二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二随动转动杆一端还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一连杆长度、第二连杆长度和第一操纵球与第二操纵球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架上设有第一回转腔和第二回转腔,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随动回转腔和第二随动回转腔,第一转动杆一端放置在第一回转腔内,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一随动转动杆一端铰接,第一随动转动杆另一端放置在第一随动回转腔内,第一转动杆能在第一回转腔内旋转,第一随动转动杆能在第一随动回转腔内旋转,第二转动杆一端放置在第二回转腔内,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二随动转动杆一端铰接,第二随动转动杆另一端放置在第二随动回转腔内,第二转动杆能在第二回转腔内旋转,第二随动转动杆能在第二随动回转腔内旋转。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均与第二操纵球不接触,第一随动转动杆和第二随动转动杆均与第一操纵球不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腔和第二回转腔共面设置在移动支架上,第一随动回转腔和第二随动回转腔共面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第一回转腔和第二回转腔形成的夹角与第一随动回转腔和第二随动回转腔形成的夹角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腔和第二回转腔形成的夹角与第一随动回转腔和第二随动回转腔形成的夹角均为9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与第一回转腔配合接触,第一随动转动杆上设有第一随动转动轴,第一随动转动轴与第一随动回转腔配合接触,第二转动杆上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与第二回转腔配合接触,第二随动转动杆上设有第二随动转动轴,第二随动转动轴与第二随动回转腔配合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腔包括第一固定回转半腔和第一可拆卸回转半腔,第一随动回转腔包括第一固定随动回转半腔和第一可拆卸随动回转半腔,第二回转腔包括第二固定回转半腔和第二可拆卸回转半腔,第二随动回转腔包括第二固定随动回转半腔和第二可拆卸随动回转半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操纵杆插入第一操纵球和第二操纵球,操纵杆第一端为弧面,在固定支架与第一操纵球球铰的底面中心设有自锁孔,自锁孔直径小于操纵杆直径。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操纵球通过球铰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第二操纵球通过球铰固定在移动支架上,第一转动杆通过第一回转腔和移动支架相连,第一转动杆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一随动转动杆通过第一随动回转腔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二转动杆通过第二回转腔和移动支架相连,第二转动杆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二随动转动杆通过第二随动回转腔与固定支架相连,拨动操纵杆,使得第二操纵球带动移动支架平移,第一转动杆在第一回转腔内旋转,带动第一连杆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随动转动杆在第一随动回转腔内旋转,将第一旋转信号传递出去,同样的,第二操纵球带动移动支架平移,第二转动杆在第二回转腔内旋转,带动第二连杆旋转,进而带动第二随动转动杆在第二随动回转腔内旋转,将第二旋转信号传递出去,整个起重机操纵系统所用零件种类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传动精度高,抗磨性好,操纵杆插入第一操纵球和第二操纵球,当操纵杆在竖直位置时,操纵杆第一端的弧面通过向下移动顶住直径小于操纵杆直径的自锁孔,实现自锁,自锁结构简单,自锁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起重机操纵系统示意图;图2为起重机操纵系统主视图示意图;图3为起重机操纵系统主视图剖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起重机操纵系统,包括固定支架10,操纵杆20,移动支架30,第一连杆系统40和第二连杆系统50,操纵杆第一端21设有第一操纵球61,第一操纵球61球铰在固定支架10上,操纵杆第一端21与操纵杆第二端22之间设有第二操纵球62,第二操纵球62球铰在移动支架30上,移动支架30上共面设有第一回转腔31和第二回转腔32,固定支架10上共面设有第一随动回转腔11和第二随动回转腔22,固定支架10与移动支架30平行设置,第一回转腔31和第二回转腔32形成的夹角(未示出)与第一随动回转腔11和第二随动回转腔12形成的夹角(未示出)相等,为后续角度采集计算方便,该夹角通常设置为90°,为叙述方便将第一连杆系统40所在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第二连杆系统50所在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第一连杆系统40包括第一转动杆41,第一连杆42和第一随动转动杆43,第一转动杆41上设有第一转动轴44,第一转动轴44与第一回转腔31配合接触,使得第一转动轴44能在第一回转腔31内旋转,第一转动杆41还与第一连杆42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2另一端与第一随动转动杆43铰接,第一随动转动杆43上设有第一随动转动轴45,第一随动转动轴45与第一随动回转腔11配合接触,使得第一随动转动轴45能在第一随动回转腔11内旋转,为方便更换第一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包括固定支架和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第一端设有第一操纵球,第一操纵球球铰在固定支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支架,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在所述操纵杆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操纵球,第二操纵球球铰在移动支架上,所述移动支架分别与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还分别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一随动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一端与移动支架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相连,第一连杆还与第一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一随动转动杆一端还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二连杆系统包括第二转动杆,第二连杆和第二随动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一端与移动支架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相连,第二连杆还与第二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二随动转动杆一端还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一连杆长度、第二连杆长度和第一操纵球与第二操纵球之间的距离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操纵系统,包括固定支架和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第一端设有第一操纵球,第一操纵球球铰在固定支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支架,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在所述操纵杆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操纵球,第二操纵球球铰在移动支架上,所述移动支架分别与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和第二连杆系统还分别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一连杆系统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杆和第一随动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一端与移动支架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相连,第一连杆还与第一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一随动转动杆一端还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二连杆系统包括第二转动杆,第二连杆和第二随动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一端与移动支架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相连,第二连杆还与第二随动转动杆相连,第二随动转动杆一端还与固定支架相连,第一连杆长度、第二连杆长度和第一操纵球与第二操纵球之间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架上设有第一回转腔和第二回转腔,固定支架上设有第一随动回转腔和第二随动回转腔,第一转动杆一端放置在第一回转腔内,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一随动转动杆一端铰接,第一随动转动杆另一端放置在第一随动回转腔内,第一转动杆能在第一回转腔内旋转,第一随动转动杆能在第一随动回转腔内旋转,第二转动杆一端放置在第二回转腔内,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二随动转动杆一端铰接,第二随动转动杆另一端放置在第二随动回转腔内,第二转动杆能在第二回转腔内旋转,第二随动转动杆能在第二随动回转腔内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机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欣王海波李长军李奔李国光高梓瑄
申请(专利权)人: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