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折叠翼扑翼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174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翼扑翼机,包括机身;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机翼包括驱动臂、外段翼和内段翼;内段翼包括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上下布置并相互平行;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均与驱动臂铰接;外段翼包括:第一外连杆、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与第一外连杆的一部份围成三角形结构;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的连接端通过阻尼装置与第二内连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翼扑翼机,机翼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内连杆与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连接端相互之间的冲击力被阻尼装置所吸收,内段翼与外段翼之间相互冲击力变小,机翼的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翼扑翼机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飞行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翼扑翼机。
技术介绍
扑翼机,利用机翼像鸟和昆虫一样上下扑动产生向上的升力,依靠升力飞行。其中折叠翼扑翼机的机翼在向下扑动时能够展开,在向上扇动时能够折叠,使机翼向下运动时升力大于向上运动时的阻力。现有的折叠翼扑翼机的机翼包括外段翼以及与外段翼铰接的内段翼。内段翼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变形运动,通过内段翼的变形实现内端翼与外段翼间夹角的变化,即折叠翼扑翼机机翼的展开与折叠。然而,这种连接结构的机翼在飞行过程中外段翼与内段翼会产生相互冲击,容易导致机翼的变形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折叠翼扑翼机的机翼在飞行过程中,内段翼与外段翼会产生相互冲击,容易导致机翼的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翼扑翼机,包括:机身;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翼包括驱动臂、外段翼和内段翼;所述内段翼包括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所述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上下布置并相互平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翼扑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身;/n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翼包括驱动臂、外段翼和内段翼;/n所述内段翼包括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所述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上下布置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均与所述驱动臂铰接;/n所述外段翼包括:第一外连杆、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所述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与所述第一外连杆的一部份围成三角形结构;/n所述第一外连杆和第二外连杆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内连杆铰接,所述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的连接端通过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内连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翼扑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翼包括驱动臂、外段翼和内段翼;
所述内段翼包括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所述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上下布置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内连杆和第二内连杆均与所述驱动臂铰接;
所述外段翼包括:第一外连杆、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所述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与所述第一外连杆的一部份围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外连杆和第二外连杆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内连杆铰接,所述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的连接端通过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内连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翼扑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连杆连接,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连杆和第三外连杆的连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翼扑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翼扑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杆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翼扑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弹簧以及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杆件,所述杆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毓双丰张振鸿陈远航黄显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