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16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包括:控制沉管由台车液压承载,转移至半潜驳承载面上的支墩液压支撑系统承载;确定驳船挠度变化量、船舶摇摆角度以及垂荡加速;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以此可以动态补偿沉管对半潜驳承载面造成的挠度变化,减小沉管出现的裂缝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实验流体力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基建迅猛发展,其中海底隧道是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构建海底隧道时需运输并安装大型沉管,沉管在安装转运、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半潜驳的摇摆影响,导致沉管损坏,从而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最常用的运输方式就是固定式,将沉管固定至半潜驳上,沉管与半潜驳一起摇摆,减轻冲击损坏。但是沉管的巨大重量会导致半潜驳承载面发生挠度变化,从而沉管的受力不均,在运输过程中,巨大海浪会引起沉管和半潜驳发生冲击,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部分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及装置。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包括:控制沉管由台车液压承载,转移至半潜驳承载面上的支墩液压支撑系统承载;确定驳船挠度变化量、船舶摇摆角度以及垂荡加速;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控制沉管由台车液压承载,转移至半潜驳承载面上的支墩液压支撑系统承载;/n确定驳船挠度变化量、船舶摇摆角度以及垂荡加速;/n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潜驳支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沉管由台车液压承载,转移至半潜驳承载面上的支墩液压支撑系统承载;
确定驳船挠度变化量、船舶摇摆角度以及垂荡加速;
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液压支撑系统包括多个测距仪、多个液压支撑以及传感器,每个液压支撑对应一个测距仪,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沉管与半潜驳承载面的距离,所述液压支撑用于输出压力值、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垂荡加速;基于所述压力值以及所述沉管与半潜驳承载面的距离确定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通过行程和压强控制对沉管受力均匀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驳船挠度变化量、所述船舶摇摆角度以及所述垂荡加速生成控制矩阵,所述控制矩阵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液压支撑,所述元素的值包括行程值和压强值;
基于所述控制矩阵控制所述多个液压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垂荡加速竖直向上时,所述元素的值与所述垂荡加速正相关;当所述垂荡加速竖直向下时,所述元素的值与所述垂荡加速无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摇摆角度包括船舶纵摇角度和船舶横摇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原夏媛媛姜雨函朱慎超郝伦董蓬莱王芳涵
申请(专利权)人: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