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145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区间速度控制下区间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步骤2:区间速度控制下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步骤3:列车区间速度控制压缩到达追踪间隔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对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压缩效果好,能够有效缓解繁忙干线能力紧张的问题,同时具备适用性强,经济合理的优势,适用于我国区间追踪间隔时间大于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大多数高速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间速度控制的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铁已经成为国人出行的重要方式,以京沪线为代表的通道型干线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日渐紧张,在部分能力紧张区段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是计算线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参数,通过压缩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可以显著提高线路通过能力,从而缓解繁忙干线能力紧张的问题。我国350km/h速度级高速铁路的追踪间隔设计目标为3分钟,但实际运行图一般采用5分钟追踪间隔时间,仅少部分线路可实现4分钟铺图。本专利技术基于区间分段制动的高速铁路列车速度控制方法,只通过运输组织优化的方式,适当延长较小的区间间隔时间,达到压缩原本较大的到达间隔时间,以实现高速铁路列车I追和I到的平衡,达到优化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目的。(1)自动闭塞:当列车在区间运行时,必须绝对避免列车相撞或追尾,在列车运行繁忙的区间,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将车站与车站之间的距离划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区间速度控制下区间追踪间隔时间计算;/n为研究区间速度控制对区间追踪间隔的影响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在接近车站的一定范围内设置速度控制区段,速度控制值为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区间速度控制下区间追踪间隔时间计算;
为研究区间速度控制对区间追踪间隔的影响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在接近车站的一定范围内设置速度控制区段,速度控制值为V拉;速度控制下的列车区间追踪运行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前车按速度-距离曲线由V运制动至速度控制的闭塞分区起点V控,该阶段中,前车按计算得到的速度-距离曲线降速运行,而后车以V运的速度正常运行,故前后车追踪距离将缩短ΔL1:



式中:为后车在第一阶段内以V运运行的距离(m);为前车从V运减速到V控运行的距离(m);t1为第一阶段的时间(s);
(2)第二阶段:前车从速度控制分区入口运行至出清打靶点所在闭塞分区终点,打靶点为速度-距离曲线制动至0的位置;在该过程中,前车以V控运行,而后车继续以V运运行,故前后行列车的追踪距离继续缩小,缩小的距离为ΔL2:



式中:为后车在第二阶段内以V运运行的距离(m);为前车在第二阶段内以V控运行的距离;t2为第二阶段的时间(s);
当前车车尾出清打靶点所在闭塞分区终点,即第二阶段结束时,前后车的距离将达到区间追踪的最小值,此时的距离为
(3)第三阶段:前车车尾出清打靶点所在闭塞分区终点后的运行过程,该阶段必然满足列车追踪间隔的要求,故不作具体分析;
在最小追踪距离的基础上预留追踪距离余量ΔL:
ΔL=ΔL1+ΔL2(3)
故区间速度控制条件下,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宇彭其渊鲁工圆张守帅赵华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