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和拉力调节机构,固定板的顶部对称且竖直设置有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固定板的表面对称且竖直设置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气囊,气囊和活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转轴;气囊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三,每组连接板三上转动连接有套管,套管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手部的握力及臂力进行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多样,恢复速度快,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通过转动螺母来对调节杆和拉力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弹簧的拉力,可在不同的康复时期进行相应的调节,提高使用效果,缩短复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为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抽搐)、帕金森、癫痫、脑瘫、共济失调、扭转痉挛、孤独症、老年性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疾病,采用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流变学检查等检测手段。同时诊治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手部疾病和臂部疾病在术后需要采用训练装置来进行复健,提高恢复的速度。目前,现有的手部力量训练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训练方式单一,功能性差,患者使用后恢复的速度较慢;(2)训练装置的拉力强度固定,不能根据病患在不同的康复时期进行拉力调节。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和拉力调节机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对称且竖直设置有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对称且竖直设置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和活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转轴,所述气囊通过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通过转轴与连接板二转动连接,所述拉力调节机构下端固定有连接杆、上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连接杆与连接板一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上端与活动板底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延伸至拉力调节机构内部且连接有限位板一,所述限位板一顶部连接有弹簧一;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三,每组所述连接板三上转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两个对称的伸缩杆上端均连接有支撑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结构,且所述调节杆上采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弹簧一套接在调节杆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拉力调节机构的内底部还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顶部竖直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板呈拱形结构且与缓冲块一体成型,所述缓冲板的底部还固定有弹簧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限位板二和弹簧三,所述弹簧三设置在限位板二下方,所述限位板二顶部与伸缩杆下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顶部左侧粘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上开设有若干个呈条状的防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训练装置,可对手部的握力及臂力进行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多样,恢复速度快,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2)该训练装置,可通过转动螺母来对调节杆和拉力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弹簧的拉力,可在不同的康复时期进行相应的调节,提高使用效果,缩短复健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气囊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拉力调节机构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套管的内部结构图。图中:固定板1;连接板一2;连接杆3;拉力调节机构4;调节杆5;安装板6;气囊7;活动板8;连接板二9;防滑垫10;支撑块11;伸缩杆12;套管13;充气口14;转轴15;连接板三16;螺纹结构17;螺母18;弹簧一19;限位板一20;缓冲块21;缓冲板22;弹簧二23;限位板二24;弹簧三25;固定杆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固定板1、活动板8和拉力调节机构4,固定板1的顶部对称且竖直设置有连接板一2和连接板二9,固定板1的表面对称且竖直设置有安装板6,两个安装板6之间转动连接有气囊7,气囊7上还设置了充气口14对气囊7内部进行充气,气囊7和活动板8的两端均设置有转轴15,气囊7通过转轴15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活动板8通过转轴15与连接板二9转动连接,拉力调节机构4下端固定有连接杆3、上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杆5,连接杆3与连接板一2转动连接,调节杆5上端与活动板8底部连接,拉力调节机构4对活动板8进行拉动;调节杆5的下端延伸至拉力调节机构4内部且连接有限位板一20,限位板一20顶部连接有弹簧一19,弹簧一19给予限位板一20压力;气囊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26,固定杆26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三16,每组连接板三16上转动连接有套管13,套管13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2,两个对称的伸缩杆12上端均连接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对气囊7内壁进行支撑,增加手掌握住气囊7的阻力,提高训练效果。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调节杆5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结构17,且调节杆5上采用螺纹连接有螺母18,弹簧一19套接在调节杆5外,通过转动螺母18即可对调节杆5进行调节,调节弹簧一19对限位板一20的压力,调节方便,且可在不同的康复时期进行使用。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拉力调节机构4的内底部还设置有缓冲板22,缓冲板22顶部竖直设置有缓冲块21,缓冲板22呈拱形结构且与缓冲块21一体成型,缓冲板22的底部还固定有弹簧二23,限位板一20回弹后可以通过缓冲块21、缓冲板22和弹簧二23进行缓冲。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套管13内部设置有限位板二24和弹簧三25,弹簧三25设置在限位板二24下方,限位板二24顶部与伸缩杆12下端连接,支撑块11受力下压后,伸缩杆12向套管13内收缩,套管13起到缓冲作用。具体地,固定板1顶部左侧粘接有防滑垫10,防滑垫10上开设有若干个呈条状的防滑槽,肘关节置于防滑垫10上,起到防滑和保护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将手掌展开并置于气囊7和活动板8之间,手握住气囊7,肘关节置于防滑垫10上,然后将气囊7向身体方向拉动,拉动后缓慢放开,反复拉动训练;另一种是手从气囊7前端握住,向身体方向反复拉动,手握住气囊7时可反复握紧来对手掌进行训练。需要调节拉力的时候,采用扳手转动调节杆5上的螺母18即可进行调节,调节起来较为方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固定板(1)、活动板(8)和拉力调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对称且竖直设置有连接板一(2)和连接板二(9),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对称且竖直设置有安装板(6),两个所述安装板(6)之间转动连接有气囊(7),所述气囊(7)和活动板(8)的两端均设置有转轴(15),所述气囊(7)通过转轴(15)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8)通过转轴(15)与连接板二(9)转动连接,所述拉力调节机构(4)下端固定有连接杆(3)、上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杆(5),所述连接杆(3)与连接板一(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5)上端与活动板(8)底部连接;/n所述调节杆(5)的下端延伸至拉力调节机构(4)内部且连接有限位板一(20),所述限位板一(20)顶部连接有弹簧一(19);/n所述气囊(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26),所述固定杆(26)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三(16),每组所述连接板三(16)上转动连接有套管(13),所述套管(13)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2),两个对称的伸缩杆(12)上端均连接有支撑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科病人手部力量训练恢复装置,包括:固定板(1)、活动板(8)和拉力调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对称且竖直设置有连接板一(2)和连接板二(9),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对称且竖直设置有安装板(6),两个所述安装板(6)之间转动连接有气囊(7),所述气囊(7)和活动板(8)的两端均设置有转轴(15),所述气囊(7)通过转轴(15)与安装板(6)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8)通过转轴(15)与连接板二(9)转动连接,所述拉力调节机构(4)下端固定有连接杆(3)、上端活动连接有调节杆(5),所述连接杆(3)与连接板一(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5)上端与活动板(8)底部连接;
所述调节杆(5)的下端延伸至拉力调节机构(4)内部且连接有限位板一(20),所述限位板一(20)顶部连接有弹簧一(19);
所述气囊(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26),所述固定杆(26)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三(16),每组所述连接板三(16)上转动连接有套管(13),所述套管(13)上端活动连接有伸缩杆(12),两个对称的伸缩杆(12)上端均连接有支撑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明语,张云山,王月,
申请(专利权)人:史明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