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造型物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造型物的制造方法,通过将上侧的倒凹(undercut;底切)区域与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接合来制造三维造型物,先实现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的层叠、烧结和切削,然后再实现上侧的倒凹区域的层叠和烧结。
技术介绍
基于与刮刀的行进相伴的粉末的层叠、与激光束或电子束的照射相伴的烧结、由切削工具的行进进行的切削而造型的三维造型物,包括上侧的倒凹区域、即通过上述层叠和上述烧结而形成下侧面的倒凹区域与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管状的区域接合的结构的三维造型物。通常,在三维造型中,通过CAD/CAM系统进行控制,但在通过CAD/CAM系统创建切削工具的切削路径的情况下,其前提是该切削路径存在的区域是能够插入切削工具的区域。因此,在形成例如水管的内侧之类的三维造型物中封闭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插入切削工具,则在技术层面上不能通过CAD/CAM系统自动创建该内部空间中的切削路径。关于这样的状况,在专利文献1中,CAD/CAM系统对三维造型物的内部切削,是通过照射激光线并调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造型物的制造方法,所述三维造型物是由上侧的倒凹区域与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接合而成的,所述制造方法基于与刮刀的行进相伴的粉末的层叠、由激光束或电子束的照射对该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烧结、由切削工具的行进对该烧结而成的烧结层的切削,并通过以下工序制造所述三维造型物,/n工序一,通过CAD/CAM系统设定以下步骤,/n步骤1,创建下端开口的上侧的倒凹区域的形状,并创建上端开口的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的形状,/n步骤2,对于形成内部空间的下侧区域的内侧壁部,从该内侧壁部的下端位置或该下端附近的位置起向上侧,以各切削工具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宽度为单位,依次在各位置创建以各切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7 JP 2019-0987211.一种三维造型物的制造方法,所述三维造型物是由上侧的倒凹区域与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接合而成的,所述制造方法基于与刮刀的行进相伴的粉末的层叠、由激光束或电子束的照射对该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烧结、由切削工具的行进对该烧结而成的烧结层的切削,并通过以下工序制造所述三维造型物,
工序一,通过CAD/CAM系统设定以下步骤,
步骤1,创建下端开口的上侧的倒凹区域的形状,并创建上端开口的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的形状,
步骤2,对于形成内部空间的下侧区域的内侧壁部,从该内侧壁部的下端位置或该下端附近的位置起向上侧,以各切削工具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宽度为单位,依次在各位置创建以各切削工具的切削刀片的预定位置为基准并且以水平方向为行进方向的切削路径,
步骤3,在由所述步骤2依次创建并且以水平方向为行进方向的切削路径的位置到达开口的上端位置或与该上端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切削宽度的下侧位置即最终阶段的位置的情况下,设定在所述上端位置进一步进行层叠的指示,
步骤4,指示将倒凹区域的下端与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的上端接合,
工序二,基于所述工序一的步骤1,进行所述下侧区域的层叠和烧结,
工序三,沿着由所述工序一的步骤2和步骤3创建并且以水平方向为行进方向的切削路径,对所述内侧壁部进行切削,
工序四,基于所述工序一的步骤1和步骤4,进行所述倒凹区域的层叠和烧结。
2.一种三维造型物的制造方法,所述三维造型物是由上侧的倒凹区域与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接合而成的,所述制造方法基于与刮刀的行进相伴的粉末的层叠、由激光束或电子束的照射对该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烧结、由切削工具的行进对该烧结而成的烧结层的切削,并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所述三维造型物,
工序一,通过CAD/CAM系统设定以下步骤,
步骤1,创建下端开口的上侧的倒凹区域的形状,并创建上端开口的下侧的形成内部空间的区域的形状,
步骤2,对于形成内部空间的下侧区域的内侧壁部,从该内侧壁部的下端位置或该下端附近的位置起向上侧,以各切削工具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宽度为单位,依次在各位置创建以各切削工具的切削刀片的预定位置为基准并且以水平方向为行进方向的切削路径,
步骤3,在由所述步骤2依次创建并且以水平方向为行进方向的切削路径的位置到达开口的上端位置或与该上端位置的距离小于切削宽度的下侧位置的情况下,创建与所述各位置的距离为所述切削宽度的上侧位置作为所述最终阶段的以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樽见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松浦机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