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灭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02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灭菌器,包括灭菌容器、缠绕在灭菌容器外壁的温控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温度供给装置、控制装置以及回收装置;所述温控管的首尾端分别设置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连通至出口端;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温控管的进口端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温控管的出口端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的打开或关闭;所述温度供给装置连接于温控管的进口端,其用于供给热源或冷源;所述回收装置连接于温控管的出口端。采用上述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温控管替代原有的夹层容器,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通过往温控管内注入冷水可以对灭菌容器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灭菌器
本技术涉及物品消毒灭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灭菌器。
技术介绍
蒸汽灭菌器是一种常见的灭菌器,其基本原理是在灭菌器内部形成高温蒸汽,通过高温蒸汽对灭菌器腔体内的待灭菌的物品进行高温灭菌。传统的灭菌器采用夹层容器,该夹层可通蒸汽以进行预热,因此传统灭菌器的制造成本高,并且在灭菌过程结束之后,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灭菌器内的温度才能降到适于开启并将灭菌物品取出的温度,大大延长了整个灭菌的时间,降低了灭菌器的工作效率。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快速冷却的高温灭菌器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高温灭菌器,包括灭菌容器,还包括缠绕在灭菌容器外壁的温控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温度供给装置、控制装置以及回收装置;所述温控管的首尾端分别设置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连通至出口端;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温控管的进口端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温控管的出口端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的打开或关闭;所述温度供给装置连接于温控管的进口端,其用于供给热源或冷源;所述回收装置连接于温控管的出口端。采用上述设计,首先,启动灭菌,灭菌容器内升压至要求的压力,打开第一电磁阀,间歇打开第二电磁阀,温度供给装置提供的热源从温控管的进口端流入至出口端,实现灭菌容器内壁的预热,消除腔壁冷点;其次,在灭菌过程中,间歇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防止灭菌容器的腔壁受周围温度影响,从而影响灭菌;最后,灭菌完成,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温度供给装置提供的冷源从温控管的进口端流入至出口端,再流入至回收装置的冷却循环过程中,灭菌容器腔壁不断吸收腔内温度,起到快速冷却降温的效果。此外,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用温控管替代原来的夹层容器。进一步,在所述进口端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并联于第一电磁阀。采用上述设计,打开第一电磁阀,间歇打开第二电磁阀,温度供给装置提供的热源从温控管的进口端流入至出口端,实现灭菌容器内壁的预热;关闭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温度供给装置提供的冷源从温控管的进口端流入至出口端,再流入至回收装置,实现灭菌器快速冷却降温。进一步,在所述进口端上增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串联于第一电磁阀并与第一电磁阀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单向阀串联于第三电磁阀并与第三电磁阀并排设置。采用上述设计,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设置除了使蒸汽和水只能单向传输,而且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配合,可增加管路控制节点两侧的耐压强度。进一步,所述温控管为圆铜管,所述温控管的每两相邻铜管之间抵靠接触,使其与灭菌容器的外壁形成隔热空间,有利于传热。采用上述设计,降低了灭菌器的制造成本。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灭菌容器内部相连通的压力平衡装置,用于维持灭菌容器内部压力的平衡。进一步,所述压力平衡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一压缩空气出气管,所述压缩空气出气管连接灭菌容器,并且所述压缩空气出气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采用上述设计,如果灭菌物品为液体时,在灭菌容器急剧降温时,灭菌容器内的压力也会快速下降,由于液体的比热容大,其自身的温度降低的较为缓慢,使瓶子内液体的压力大于灭菌容器内室的压力,此时可通过外接气源给灭菌容器内充气,以确保两者之间的压力平衡,防止因两者之间的压力差而造成的爆瓶或液体外溅的现象。进一步,在所述压缩空气出气管上增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串联于第四电磁阀并与第四电磁阀并排设置。采用上述设计,第三单向阀的设置除了使压缩空气单向传输,而且第三单向阀与第四电磁阀配合,增加压缩空气出气管两侧的耐压强度。进一步,所述压缩空气出气管上还设置有滤水滤油装置。如此设置,确保进入灭菌容器内的空气无油无水,不影响灭菌物品。进一步,所述温度供给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和水源。进一步,所述温控管的外侧含有一保温隔热层。如此设置,在灭菌完成后,对有特别要求的灭菌物品起保温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背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温控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灭菌器,其包括有灭菌容器1、缠绕在灭菌容器1外壁的温控管2、温度供给装置5、控制装置6、压力平衡装置以及回收装置1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供给装置5包含蒸汽发生器51和水源52,所述的水源52为冷水源或热水源,所述的控制装置6为PLC控制器,所述的回收装置10为水箱。如图1所示,所述温控管2的首尾端分别设置有进口端21和出口端22,并且进口端21连通至出口端22;在温控管2的进口端2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和第三电磁阀20,第一电磁阀3并联于第三电磁阀20,温控管2的出口端22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蒸汽发生器51和水源52均连接于温控管2的进口端21,回收装置10设置在温控管2的出口端22上。蒸汽发生器5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电磁阀3,水源52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电磁阀20,回收装置10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电磁阀4。所述PLC控制器6控制温度供给装置5、压力平衡装置、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以及第三电磁阀20的通断状态。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1、通过PLC系统控制,启动灭菌,打开第一电磁阀3,间歇打开第二电磁阀4,蒸汽从温控管2的进口端21流入至出口端22,再流入至水箱10,从而实现灭菌容器1腔壁的预热,消除腔壁冷点;在排蒸汽的时,水箱10会同时进自来水与蒸汽混合,以使能够对排出的蒸汽进行冷凝后回收;2、灭菌过程,间歇打开第一电磁阀3和第二电磁阀4,可以防止灭菌容器1腔壁受周围温度影响从而影响灭菌;3、灭菌完成,关闭第一电磁阀3,打开第三电磁阀20和第二电磁阀4,冷水从温控管2的进口端21流入至出口端22,再流入至水箱10,在冷却的过程中,将灭菌容器1内的热量带走,从而使灭菌容器1快速降温,缩短整个灭菌循环的时间。此外,当水源52为热水源时,往温控管2注入热水产生的作用与前述往温控管2注入蒸汽的作用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在所述进口端21上增设有第一单向阀3a和第二单向阀20a,所述第一单向阀3a串联于第一电磁阀3并与第一电磁阀3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单向阀20a串联于第三电磁阀20并与第三电磁阀20并排设置。采用上述设计,第一单向阀3a和第二单向阀20a的设置除了使蒸汽和水只能单向传输,而且第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灭菌器,包括灭菌容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缠绕在灭菌容器(1)外壁的温控管(2)、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温度供给装置(5)、控制装置(6)以及回收装置(10);所述温控管(2)的首尾端分别设置有进口端(21)和出口端(22),所述进口端(21)连通至出口端(22);所述第一电磁阀(3)设置在温控管(2)的进口端(21)上,所述第二电磁阀(4)设置在温控管(2)的出口端(22)上;所述控制装置(6)控制第一电磁阀(3)以及第二电磁阀(4)的打开或关闭;所述温度供给装置(5)连接于温控管(2)的进口端(21),其用于供给热源或冷源;所述回收装置(10)连接于温控管(2)的出口端(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灭菌器,包括灭菌容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缠绕在灭菌容器(1)外壁的温控管(2)、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温度供给装置(5)、控制装置(6)以及回收装置(10);所述温控管(2)的首尾端分别设置有进口端(21)和出口端(22),所述进口端(21)连通至出口端(22);所述第一电磁阀(3)设置在温控管(2)的进口端(21)上,所述第二电磁阀(4)设置在温控管(2)的出口端(22)上;所述控制装置(6)控制第一电磁阀(3)以及第二电磁阀(4)的打开或关闭;所述温度供给装置(5)连接于温控管(2)的进口端(21),其用于供给热源或冷源;所述回收装置(10)连接于温控管(2)的出口端(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灭菌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口端(21)上还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0),所述第三电磁阀(20)并联于第一电磁阀(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灭菌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口端(21)上增设有第一单向阀(3a)和第二单向阀(20a),所述第一单向阀(3a)串联于第一电磁阀(3)并与第一电磁阀(3)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单向阀(20a)串联于第三电磁阀(20)并与第三电磁阀(20)并排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灭菌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作恒朱日朋雷寿长
申请(专利权)人:致微厦门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