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53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和自锁螺钉,融合器本体包括前端的融合部和后端的锁定部,自锁螺钉包括上位螺钉和下位螺钉,锁定部的右侧设有便于从下向上倾斜置入上位螺钉的上位孔,锁定部的左侧设有便于从上向下倾斜置入下位螺钉的下位孔;上位孔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上下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为40‑45°,下位孔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上下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为40‑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融合器将上向下倾斜置入下位螺钉的下位孔设置在锁定部的右侧,即使用椎间融合器的患者的左侧,在颈3/4间隙植入融合器时,打入下位螺钉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因下颌骨的阻挡导致下位螺钉植入困难,操作更为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脊柱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的自体骨移植因医源性创伤大而逐渐被淘汰,椎间融合器的出现避免了自体髂骨取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源性损伤。目前使用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基本上都将下位螺钉设置在患者左侧,此种情况存在的问题是,颈3/4间隙植入融合器时,从上向下打入下位螺钉的过程中通常会因为下颌骨的阻挡导致下螺钉植入困难。不仅如此,现有椎间融合器的上位螺钉的上倾角和下位螺钉的下倾角通常在35°左右,角度较小,使植入螺钉的有效长度过短,从而降低了融合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下位螺钉置入过程中容易受到下颌骨的阻挡,且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通过将下位螺钉设置在锁定部的左侧,即使用椎间融合器的患者的右侧,在颈3/4间隙植入融合器时,打入下位螺钉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因下颌骨的阻挡导致下位螺钉植入困难,而且上位螺钉的上倾角和下位螺钉的下倾角均为40-45°,此角度可以使进钉方向对着椎体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和自锁螺钉,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前端的融合部(11)和后端的锁定部(12),所述自锁螺钉包括上位螺钉(21)和下位螺钉(22),所述锁定部(12)的右侧设有便于从下向上倾斜置入上位螺钉(21)的上位孔(121),所述锁定部(12)的左侧设有便于从上向下倾斜置入下位螺钉(22)的下位孔(122);所述上位孔(121)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上下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为40-45°,所述下位孔(122)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上下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为40-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和自锁螺钉,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前端的融合部(11)和后端的锁定部(12),所述自锁螺钉包括上位螺钉(21)和下位螺钉(22),所述锁定部(12)的右侧设有便于从下向上倾斜置入上位螺钉(21)的上位孔(121),所述锁定部(12)的左侧设有便于从上向下倾斜置入下位螺钉(22)的下位孔(122);所述上位孔(121)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上下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为40-45°,所述下位孔(122)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上下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β为40-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孔(121)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左右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和下位孔(122)的中心轴线与融合器的左右对称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γ,所述γ为10-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部(1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礼张国妹刘家明孙平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