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4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车齿机,其结构包括钻刀、机体、底座、开合门、主轴,机体与底座为一体化结构,开合门与钻刀间隙配合,主轴与钻刀的内壁左侧嵌固连接,钻刀活动卡合于机体的内壁右侧位置,通过钻刀接触锥形零件时,锥形零件对弹力条对接触头产生的反推力,能够使接触头在伸缩杆的配合下向后收缩,从而使接触头能够对钻刀对锥形零件产生瞬间压力进行缓冲,从而能够避免钻刀将锥形零件的顶角压断的情况,通过助推环对过渡块产生的推力,能够使过渡块推动外撑板沿着固定块向外进行外扩,且通过锥形零件内侧对抵触板产生的挤压,能够使伸出条沿着抵触板向外伸出,从而能够对内侧带连续多道凹槽的锥形零件进行位置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车齿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数控车齿机。
技术介绍
数控车齿机主要是用于对零件胚体进行凸齿加工生成的设备,能够通过高速转动的钻刀将固定在主轴上的零件主体钻出凹面,从而能够生成规则的凸齿,广泛的运用于带齿零件加工行业,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数控车齿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钻刀在对主轴上的零件进行车齿时需要施加一个与零件垂直的力,从而能够在零件上钻出凹面,若钻刀对锥形零件的表面钻出多道凹面则会使锥形零件直径不断缩小的顶角受太大压力出现断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控车齿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数控车齿机,其结构包括钻刀、机体、底座、开合门、主轴,所述机体与底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开合门与钻刀间隙配合,所述主轴与钻刀的内壁左侧嵌固连接,所述钻刀活动卡合于机体的内壁右侧位置;所述钻刀包括衔接头、伸缩杆、接触头、外管,所述伸缩杆与外管间隙配合,所述接触头嵌固于伸缩杆的前端位置,所述外管与衔接头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车齿机,其结构包括钻刀(1)、机体(2)、底座(3)、开合门(4)、主轴(5),所述机体(2)与底座(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开合门(4)与钻刀(1)间隙配合,所述主轴(5)与钻刀(1)的内壁左侧嵌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刀(1)活动卡合于机体(2)的内壁右侧位置;/n所述钻刀(1)包括衔接头(11)、伸缩杆(12)、接触头(13)、外管(14),所述伸缩杆(12)与外管(14)间隙配合,所述接触头(13)嵌固于伸缩杆(12)的前端位置,所述外管(14)与衔接头(11)为一体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车齿机,其结构包括钻刀(1)、机体(2)、底座(3)、开合门(4)、主轴(5),所述机体(2)与底座(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开合门(4)与钻刀(1)间隙配合,所述主轴(5)与钻刀(1)的内壁左侧嵌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刀(1)活动卡合于机体(2)的内壁右侧位置;
所述钻刀(1)包括衔接头(11)、伸缩杆(12)、接触头(13)、外管(14),所述伸缩杆(12)与外管(14)间隙配合,所述接触头(13)嵌固于伸缩杆(12)的前端位置,所述外管(14)与衔接头(11)为一体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车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13)包括板体(a1)、摆动杆(a2)、弹力条(a3)、受力板(a4),所述摆动杆(a2)与板体(a1)活动卡合,所述弹力条(a3)安装于板体(a1)与摆动杆(a2)之间,所述受力板(a4)嵌固于摆动杆(a2)的前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车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a4)包括密闭板(a41)、弹性片(a42)、前置板(a43),所述弹性片(a42)安装于前置板(a43)与密闭板(a41)之间,所述前置板(a43)与密闭板(a41)的左侧活动卡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浰江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