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92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用于门窗外框与内扇的自动生产与安装,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下料机构、内扇组装机构、外框组装机构、运输机构和数控机构,所述数控机构分别与所述下料机构、所述内扇组装机构、所述外框组装机构及所述运输机构连接并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预先组装内扇型材和外框型材以形成门或窗,便于后续在实况中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且生产过程平稳有序、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生产线是由多个系统或者装置组成的,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流水线式自动化生产系统。在门窗生产领域,通常包括下料、外框组装、内扇组装等工序。为了解决传统技术的门窗生产线占地过大、人工搬运繁琐、工人劳动程度过大和增加产品生产的周期等问题,厂商研发出了很多自动生产线。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0314990.1且名为“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少且自动化程度高的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然而,其中仅对外框组装机构进行了具体设置,并没有对内扇组装机构进行具体设置,而且,工人还是需要手动组装内扇的;再者,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的第三传送装置是利用由三段机械短臂依次连接的单段机械长臂和吸盘将工人组装后的内扇传送至外框组装机构以及将组装完成的门窗传送至成品存放区的,组装后的内扇和组装完成的门窗具有一定重量且其中还包含玻璃,仅利用单段机械长臂和吸盘吸取并转移它们显然是不现实且容易导致组装完成的门窗在转移过程中跌落而破碎的;以及,该未能稳定传送内扇和门窗的第三传送装置还需要在内扇组装机构、外框组装机构和成品存放区之间来回往复运动,第三传送装置的工作量大、但又容易发生生产事故,生产线不稳定、间接增加产品的生产周期,导致生产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其能够预先组装内扇型材和外框型材以形成门或窗,便于后续在实况中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且生产过程平稳有序、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再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其能够预先组装内扇型材和外框型材以形成门或窗,便于后续在实况中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且生产过程平稳有序、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用于门窗外框与内扇的自动生产与安装,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下料机构(1),通过切割、钻孔以及铣削工序将毛料成型为可以直接组装的外框型材(31)与内扇型材(21),所述外框型材(31)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扇高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壁(311)及设置于所述内扇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二壁(321),所述第二壁(321)轴向的两端设置有卡块(3121),所述第一壁(311)轴向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块(3121)适配的卡槽(3111),所述卡块(3121)的材料为拉胀复合材料;内扇组装机构(2),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包括玻璃合成装置(22),所述玻璃合成装置(22)将至少两种玻璃合成在一起,并将所述内扇型材(21)配合合成后的玻璃组装成框状的内扇;外框组装机构(3),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包括夹紧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夹紧装置(32)及第二夹紧装置(33),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共同将所述外框型材(31)组装至所述内扇的外侧以形成完整的门或窗;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还包括: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连接所述下料机构(1)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第一传送装置(4)、连接所述下料机构(1)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的第二传送装置(5)、连接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的第三传送装置(6)、以及连接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和成品存放区的第四传送装置(7);其中,所述第一传送装置(4)为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玻璃合成装置(22)的输入端对接;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对应的第一传送带(51)及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对应的第二传送带(52),所述第一传送带(5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对接,所述第二传送带(5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对接;以及所述第三传送装置(6)包括内扇存放箱(61),所述内扇存放箱(61)设有内扇存放入口和内扇存放出口,所述内扇存放入口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玻璃合成装置(22)的输出端对应,所述内扇存放箱(61)设置有可带动所述内扇进入所述内扇存放入口和离开所述内扇存放出口的内扇传送组件(62),所述内扇存放箱(61)外部对应于所述内扇存放出口处设置有升降组件(63),所述升降组件(63)位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下方;以及所述第四传送装置(7)包括顶部气缸(71)、与所述顶部气缸(71)固定连接的主框架(72)、用于抓取组装完成的门或窗的机械爪装置(73)、机械爪气缸(74)和随动气缸(76);所述主框架(72)包括底部矩形框架(721)、固定连杆(722)以及固定设置在两端的双排方钢管(723);所述机械爪装置(73)包括可活动地嵌设在所述方钢管内的调节杆(7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杆(731)一端的导爪(7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爪(732)上端的滑杆(733)、套设在所述滑杆(733)上的滑套(734)以及与滑套(734)转动连接的传动杆(735);所述传动杆(735)远离所述滑套(734)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械爪气缸(74)的活塞杆上;所述随动气缸(76)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框架(72)与所述顶部气缸(71)的连接部位;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还包括:数控机构,所述数控机构分别与所述下料机构(1)、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及所述运输机构连接并控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玻璃合成装置(22)包括容置框(221)和压板(222),所述压板(222)的相对两边中的一边与所述容置框(221)铰接,另一边与所述容置框(221)通过卡柱卡接,所述压板(222)包括支撑板(223)和气囊(224),所述气囊(22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23)上,所述气囊(224)与所述容置框(221)对应,所述支撑板(223)与所述容置框(221)铰接,所述气囊(224)设置有充气管(225),所述充气管(225)贯穿所述支撑板(2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扇传送组件(62)包括传送电机(621)、滚轮(622)和行走带(623),所述传送电机(621)的输出端与所述滚轮(622)传动连接,所述行走带(62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滚轮(622)上,且所述行走带(623)通过连接件(624)与所述内扇可拆卸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扇存放箱(61)设置有若干组对应的所述内扇存放入口和所述内扇存放出口,每组对应的所述内扇存放入口和所述内扇存放出口均配设有所述内扇传送组件(6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63)包括竖直设置的齿条(631)、与所述齿条(631)适配的齿轮(632)、驱动所述齿轮(632)转动的升降电机(633)、以及升降架(634),所述升降电机(6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用于门窗外框与内扇的自动生产与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n下料机构(1),通过切割、钻孔以及铣削工序将毛料成型为可以直接组装的外框型材(31)与内扇型材(21),所述外框型材(31)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扇高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壁(311)及设置于所述内扇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第二壁(321),所述第二壁(321)轴向的两端设置有卡块(3121),所述第一壁(311)轴向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块(3121)适配的卡槽(3111),所述卡块(3121)的材料为拉胀复合材料;/n内扇组装机构(2),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包括玻璃合成装置(22),所述玻璃合成装置(22)将至少两种玻璃合成在一起,并将所述内扇型材(21)配合合成后的玻璃组装成框状的内扇;/n外框组装机构(3),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包括夹紧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夹紧装置(32)及第二夹紧装置(33),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共同将所述外框型材(31)组装至所述内扇的外侧以形成完整的门或窗;/n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还包括:/n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连接所述下料机构(1)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第一传送装置(4)、连接所述下料机构(1)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的第二传送装置(5)、连接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的第三传送装置(6)、以及连接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和成品存放区的第四传送装置(7);/n其中,所述第一传送装置(4)为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玻璃合成装置(22)的输入端对接;/n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对应的第一传送带(51)及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对应的第二传送带(52),所述第一传送带(5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对接,所述第二传送带(5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对接;以及/n所述第三传送装置(6)包括内扇存放箱(61),所述内扇存放箱(61)设有内扇存放入口和内扇存放出口,所述内扇存放入口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玻璃合成装置(22)的输出端对应,所述内扇存放箱(61)设置有可带动所述内扇进入所述内扇存放入口和离开所述内扇存放出口的内扇传送组件(62),所述内扇存放箱(61)外部对应于所述内扇存放出口处设置有升降组件(63),所述升降组件(63)位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下方;以及/n所述第四传送装置(7)包括顶部气缸(71)、与所述顶部气缸(71)固定连接的主框架(72)、用于抓取组装完成的门或窗的机械爪装置(73)、机械爪气缸(74)和随动气缸(76);所述主框架(72)包括底部矩形框架(721)、固定连杆(722)以及固定设置在两端的双排方钢管(723);所述机械爪装置(73)包括可活动地嵌设在所述方钢管内的调节杆(7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杆(731)一端的导爪(7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爪(732)上端的滑杆(733)、套设在所述滑杆(733)上的滑套(734)以及与滑套(734)转动连接的传动杆(735);所述传动杆(735)远离所述滑套(734)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械爪气缸(74)的活塞杆上;所述随动气缸(76)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框架(72)与所述顶部气缸(71)的连接部位;/n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还包括:/n数控机构,所述数控机构分别与所述下料机构(1)、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及所述运输机构连接并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用于门窗外框与内扇的自动生产与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包括:
下料机构(1),通过切割、钻孔以及铣削工序将毛料成型为可以直接组装的外框型材(31)与内扇型材(21),所述外框型材(31)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扇高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壁(311)及设置于所述内扇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第二壁(321),所述第二壁(321)轴向的两端设置有卡块(3121),所述第一壁(311)轴向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块(3121)适配的卡槽(3111),所述卡块(3121)的材料为拉胀复合材料;
内扇组装机构(2),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包括玻璃合成装置(22),所述玻璃合成装置(22)将至少两种玻璃合成在一起,并将所述内扇型材(21)配合合成后的玻璃组装成框状的内扇;
外框组装机构(3),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包括夹紧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夹紧装置(32)及第二夹紧装置(33),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共同将所述外框型材(31)组装至所述内扇的外侧以形成完整的门或窗;
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还包括:
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连接所述下料机构(1)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第一传送装置(4)、连接所述下料机构(1)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的第二传送装置(5)、连接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的第三传送装置(6)、以及连接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和成品存放区的第四传送装置(7);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装置(4)为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玻璃合成装置(22)的输入端对接;
所述第二传送装置(5)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对应的第一传送带(51)及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对应的第二传送带(52),所述第一传送带(5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32)对接,所述第二传送带(5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3)对接;以及
所述第三传送装置(6)包括内扇存放箱(61),所述内扇存放箱(61)设有内扇存放入口和内扇存放出口,所述内扇存放入口与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的玻璃合成装置(22)的输出端对应,所述内扇存放箱(61)设置有可带动所述内扇进入所述内扇存放入口和离开所述内扇存放出口的内扇传送组件(62),所述内扇存放箱(61)外部对应于所述内扇存放出口处设置有升降组件(63),所述升降组件(63)位于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下方;以及
所述第四传送装置(7)包括顶部气缸(71)、与所述顶部气缸(71)固定连接的主框架(72)、用于抓取组装完成的门或窗的机械爪装置(73)、机械爪气缸(74)和随动气缸(76);所述主框架(72)包括底部矩形框架(721)、固定连杆(722)以及固定设置在两端的双排方钢管(723);所述机械爪装置(73)包括可活动地嵌设在所述方钢管内的调节杆(7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杆(731)一端的导爪(7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爪(732)上端的滑杆(733)、套设在所述滑杆(733)上的滑套(734)以及与滑套(734)转动连接的传动杆(735);所述传动杆(735)远离所述滑套(734)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械爪气缸(74)的活塞杆上;所述随动气缸(76)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框架(72)与所述顶部气缸(71)的连接部位;
所述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还包括:
数控机构,所述数控机构分别与所述下料机构(1)、所述内扇组装机构(2)、所述外框组装机构(3)及所述运输机构连接并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门窗智能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合成装置(22)包括容置框(221)和压板(222),所述压板(222)的相对两边中的一边与所述容置框(221)铰接,另一边与所述容置框(221)通过卡柱卡接,所述压板(222)包括支撑板(223)和气囊(224),所述气囊(22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23)上,所述气囊(224)与所述容置框(221)对应,所述支撑板(223)与所述容置框(221)铰接,所述气囊(224)设置有充气管(225),所述充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东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