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02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包括动态血糖仪本体、夹持机构、报警器固定板、滑块、第一压缩气囊、底板、挤压机构、传动室、铁球、第二压缩气囊和导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动态血糖仪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报警器固定板,通过报警器固定板的安装从而方便对报警器进行卡合,使报警器能够在动态血糖仪本体的内腔保持稳固,从而撞击传动室两端的第二压缩气囊发生形变,使第二压缩气囊对导气槽内部注入气体,从而气体通过导气槽进入第一压缩气囊的内部,使第一压缩气囊对滑块进行挤压,有利于滑块对报警器进行夹持的更加紧固,防止报警器在患者运动或者动态血糖仪撞击外界物体时不会导致报警器松动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报警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属于监控

技术介绍
动态血糖监测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应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近年来糖尿病血糖监测技术重要的发展,能持续、动态地监测血糖变化。具有操作简单、佩戴方便、损伤性小、结果准确等优点。目前病房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平时在病人身上安装72小时,机器大概每3分钟自动监测一次血糖,72小时后电脑端打印出数据曲线图,平时若不看数据,患者自身又无特殊不良反应,不具有及时发现血糖数值的异常和及时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加重患者病情,增加住院天数,增加经济负担,严重时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操作灵活,便于安装穿戴,有效的对报警器进行固定,方便检测和更换。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包括动态血糖仪本体和安装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内部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报警器固定板、滑块、第一压缩气囊和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报警器固定板,且两个所述报警器固定板的顶部内侧安装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压缩气囊,所述第一压缩气囊的另一端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内部安装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传动室、铁球、第二压缩气囊和导气槽,所述传动室设于所述底板的内部,且所述传动室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压缩气囊;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的相互背离侧与所述传动室的两端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与所述传动室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向对面之间设有所述铁球,所述铁球与所述传动室滚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的背离端安装有所述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与所述第二压缩气囊连通,且所述导气槽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压缩气囊的另一端连通。优选的,为了对所述动态血糖仪进行放置和佩戴,方便患者移动,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的两端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皮带,所述皮带设有两个,且两个皮带的一端分布与所述动态血糖仪的两端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可根据手腕大小不同的人群进行方便佩戴,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卡销和调节孔,所述调节孔设有多个,所述调节孔等距开设于两个根所述皮带的一侧,且所述皮带的一端安装有所述卡销,所述卡销与所述调节孔卡合。优选的,为了对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的内部进行散热,同时也利于报警器声音的传播,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的一侧安装有通风网,且所述通风网与所述动态血糖仪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能够有效的使所述第二压缩气囊能够动作产生气体,所述传动室为长方形结构,所述铁球的直径小于所述传动室的高度。优选的,为了能够对报警器进行安装和后续的拆卸,所述报警器固定板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报警器固定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的内腔高度。优选的,为了利于滑块的收缩,方便报警器卡合安装和固定,所述滑块的长度小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厚度,且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为三角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动态血糖仪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报警器固定板,通过报警器固定板的安装从而方便对报警器进行卡合,使报警器能够在动态血糖仪本体的内腔保持稳固,同时在报警器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滑块,通过对两个滑块的挤压,从而使滑块收缩报警器固定板的内部,当报警器卡合后滑块在第一压缩气囊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从而对报警器进行卡合,使报警器固定稳固,同时通过报警器的安装能够对患者的血糖量进行检测报警,从而能提醒患者本人、家属或医护人员提高警惕,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血糖过低或血糖过高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当患者在进行移动或运动时,底板内部的铁球在传动室的内部滚动,从而撞击传动室两端的第二压缩气囊发生形变,使第二压缩气囊对导气槽内部注入气体,从而气体通过导气槽进入第一压缩气囊的内部,使第一压缩气囊对滑块进行挤压,有利于滑块对报警器进行夹持的更加紧固,防止报警器在患者运动或者动态血糖仪撞击外界物体时不会导致报警器松动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夹持机构与挤压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动态血糖仪本体,2、通风网,3、固定机构,31、皮带,32、卡销,33、调节孔,4、夹持机构,41、报警器固定板,42、滑块,43、第一压缩气囊,44、底板,5、挤压机构,51、传动室,52、铁球,53、第二压缩气囊,54、导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包括动态血糖仪本体1和安装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1内部的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报警器固定板41、滑块42、第一压缩气囊43和底板44,所述底板44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1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4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且两个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的顶部内侧安装有所述滑块42;所述滑块42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4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的另一端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4的内部安装有挤压机构5,所述挤压机构5包括传动室51、铁球52、第二压缩气囊53和导气槽54,所述传动室51设于所述底板44的内部,且所述传动室51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的相互背离侧与所述传动室51的两端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与所述传动室51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向对面之间设有所述铁球52,所述铁球52与所述传动室51滚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的背离端安装有所述导气槽54,所述导气槽54与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连通,且所述导气槽54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与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的另一端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1的两端安装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皮带31,所述皮带31设有两个,且两个皮带31的一端分布与所述动态血糖仪的两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机构3还包括卡销32和调节孔33,所述调节孔33设有多个,所述调节孔33等距开设于两个根所述皮带31的一侧,且所述皮带31的一端安装有所述卡销32,所述卡销32与所述调节孔33卡合。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包括动态血糖仪本体(1)和安装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1)内部的夹持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报警器固定板(41)、滑块(42)、第一压缩气囊(43)和底板(44),所述底板(44)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1)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4)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且两个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的顶部内侧安装有所述滑块(42);所述滑块(42)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4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的另一端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4)的内部安装有挤压机构(5),所述挤压机构(5)包括传动室(51)、铁球(52)、第二压缩气囊(53)和导气槽(54),所述传动室(51)设于所述底板(44)的内部,且所述传动室(51)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的相互背离侧与所述传动室(51)的两端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与所述传动室(51)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向对面之间设有所述铁球(52),所述铁球(52)与所述传动室(51)滚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的背离端安装有所述导气槽(54),所述导气槽(54)与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连通,且所述导气槽(54)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与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的另一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血糖仪数值报警器,包括动态血糖仪本体(1)和安装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1)内部的夹持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报警器固定板(41)、滑块(42)、第一压缩气囊(43)和底板(44),所述底板(44)与所述动态血糖仪本体(1)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4)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且两个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的顶部内侧安装有所述滑块(42);所述滑块(42)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4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的另一端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4)的内部安装有挤压机构(5),所述挤压机构(5)包括传动室(51)、铁球(52)、第二压缩气囊(53)和导气槽(54),所述传动室(51)设于所述底板(44)的内部,且所述传动室(51)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的相互背离侧与所述传动室(51)的两端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与所述传动室(51)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向对面之间设有所述铁球(52),所述铁球(52)与所述传动室(51)滚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的背离端安装有所述导气槽(54),所述导气槽(54)与所述第二压缩气囊(53)连通,且所述导气槽(54)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报警器固定板(41)与所述第一压缩气囊(43)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怡金建兰周里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