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70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将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去除的时候,无法将烟气压缩与液体混合,无法提高净化效率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更好的与水混合,从而使颗粒可以更好的被经过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硫、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例如申请号:CN201510235396.2中涉及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供热装置,包括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器和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器包括鼓泡器、进烟管、溢流管、圆筒体、鼓泡段、喷淋段、喷淋器、进水管、除雾器和排烟管;高温烟气经鼓泡器以气泡形式进入冷却水,在鼓泡段进行直接接触式热质交换;从冷却水中冒出的烟气进入喷淋段,与喷淋器喷出的冷却水再次直接接触传热传质;吸热后的冷却水进入循环水系统,通过循环水系统中的换热器加热热媒,从而向外供热;净化和降温后的烟气从圆筒体上部的排烟管排出。本专利技术采用烟气和冷却水两段式直接接触传热传质,使烟气得到充分冷却和完全净化,适用于所有燃气热工设备的烟气净化和余热回收。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将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去除的时候,无法将烟气压缩与液体混合,无法提高净化效率,且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利用活性炭进行净化烟气的时候,无法自动受力搅拌活性炭,无法提高活性炭的吸收能力,无法使烟气充分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将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去除的时候,无法将烟气压缩与液体混合,无法提高净化效率,且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利用活性炭进行净化烟气的时候,无法自动受力搅拌活性炭,无法提高活性炭的吸收能力,无法使烟气充分净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先通过人力控制水加入到压缩件的上方,然后通过人力将活性炭通过主体的顶端进行添加,使得活性炭可以进入到加料口的内部,然后进入到承接件的内部;S2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所述设备进行安装,使得连接口可以与电解烟气排出管连接,使得密封环可以被挤压密封,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烟气排出的时候产生泄露;S3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水管分别与进液管以及出水管进行连接,然后打开水循环开关,使得水可以在循环槽的内部通过,使得烟气通过的时候,烟气可以被回收,烟气进入到主体内部的时候,烟气通过压缩件的底部,使得烟气可以被汇聚压缩,使得烟气可以进入到分流管的管道内部,然后使烟气可以被分流排出;S4然后使烟气与压缩件上方的水接触,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混合,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有效的净化,然后烟气向上流动,经过压缩板的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被再次压缩通过,从而使颗粒可以再次与水接触净化;S5然后烟气再次向上流通,与旋转件接触,使得旋转件可以受力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杆以及辅助板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可以将承接件内部的活性炭搅拌,使得活性炭可以充分的吸附经过烟气中的颗粒,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全部利用,从而使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S6然后烟气经过承接件内部向上流动,在流动的时候,始终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增加净化时长,然后烟气顶动顶件,使得顶件可以自动向上移动,使得拉杆可以被拉动,从而根据烟气的多少以及冲击力大小,使顶件可以自动调节高度,从而自动调节烟气排出口的大小,使得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排出;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包括主体,过滤件,密封环,压缩件,承接件,顶板和顶件;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的底部侧边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件与进液管的底部相连接,且过滤件内部的过滤板顶端插入在进液管的内部;所述密封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口的内部顶端;所述承接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顶件处于主体的顶端,且顶件底部的拉杆嵌入安装在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压缩件包括有分流管,管道,压缩板,所述压缩件为圆形结构,且压缩件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且压缩件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压缩件的设有G形结构的分流管,且分流管呈环状排列;所述分流管的内部设有管道,且管道的内端与压缩件的底部相连通,且管道的顶端处于压缩件的上方;所述压缩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底端。所述顶板包括有连接杆,辅助板,旋转件,所述顶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顶板的底部设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设有挡板;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外侧设有两组辅助板,且辅助板呈环状排列,并且辅助板为倾斜板状结构;所述顶板嵌入安装在承接件的内部,且连接杆外侧的挡板与承接件的内部底端相连接。所述主体包括有连接口,移动槽,循环槽,进液管,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连接口,且连接口的内部设有螺纹;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六个移动槽,且移动槽呈环状排列,并且移动槽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循环槽,且循环槽为螺旋状结构;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进液管,且进液管的内部与循环槽相连通。所述顶板还包括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外侧设有扇片,且旋转件的顶端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杆的底部相连接,并且旋转件处于承接件的底部。所述顶件包括有拉杆,所述顶件为锥形结构,且顶件为较轻材质,并且顶件的底部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拉杆呈环状排列。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有过滤板,所述过滤件为圆柱形结构,且过滤件的内部设有内仓;所述过滤件的内仓内部嵌入安装有过滤板,且过滤板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过滤孔。所述密封环包括有底槽,所述密封环为环状结构,且密封环为橡胶材质;所述密封环的底部设有底槽,且底槽的截面外侧为倾斜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压缩件还包括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缩板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压缩孔,并且压缩板固定安装在压缩件的顶端以及分流管的中间位置。所述承接件包括有加料口,所述承接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承接件的内部设有内仓,并且内仓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通过孔;所述承接件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加料口,且加料口为漏斗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方法中,设置了压缩件以及顶板,此处的压缩件是在烟气通过的时候,可以经过压缩件的底部进行汇聚,使得烟气可以缩小,然后通过分流管分流,使得烟气可以通过管道到达压缩件上方的液体中,使得烟气可以被分流与水接触,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更好的与水混合,从而使颗粒可以更好的被经过,而烟气初步与水接触之后,向上流动,然后在经过压缩板的压缩孔,进行再次压缩,使得烟气可以再次被压缩与水接触,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再次混合,从而提高净化效率,压缩件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是为了使得烟气进入通过的时候,可以被汇聚压缩,而压缩件的顶端为锥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S1先通过人力控制水加入到压缩件(4)的上方,然后通过人力将活性炭通过主体(1)的顶端进行添加,使得活性炭可以进入到加料口(501)的内部,然后进入到承接件(5)的内部;/nS2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所述设备进行安装,使得连接口(101)可以与电解烟气排出管连接,使得密封环(3)可以被挤压密封,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烟气排出的时候产生泄露;/nS3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水管分别与进液管(104)以及出水管进行连接,然后打开水循环开关,使得水可以在循环槽(103)的内部通过,使得烟气通过的时候,烟气可以被回收,烟气进入到主体(1)内部的时候,烟气通过压缩件(4)的底部,使得烟气可以被汇聚压缩,使得烟气可以进入到分流管(401)的管道(402)内部,然后使烟气可以被分流排出;/nS4然后使烟气与压缩件(4)上方的水接触,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混合,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有效的净化,然后烟气向上流动,经过压缩板(403)的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被再次压缩通过,从而使颗粒可以再次与水接触净化;/nS5然后烟气再次向上流通,与旋转件(603)接触,使得旋转件(603)可以受力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杆(601)以及辅助板(602)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602)可以将承接件(5)内部的活性炭搅拌,使得活性炭可以充分的吸附经过烟气中的颗粒,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全部利用,从而使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nS6然后烟气经过承接件(5)内部向上流动,在流动的时候,始终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增加净化时长,然后烟气顶动顶件(7),使得顶件(7)可以自动向上移动,使得拉杆(701)可以被拉动,从而根据烟气的多少以及冲击力大小,使顶件(7)可以自动调节高度,从而自动调节烟气排出口的大小,使得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排出;/n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包括主体(1),过滤件(2),密封环(3),压缩件(4),承接件(5),顶板(6)和顶件(7);所述主体(1)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侧边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件(2)与进液管(104)的底部相连接,且过滤件(2)内部的过滤板(201)顶端插入在进液管(104)的内部;所述密封环(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口(101)的内部顶端;所述承接件(5)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顶件(7)处于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7)底部的拉杆(701)嵌入安装在移动槽(102)的内部;所述压缩件(4)包括有分流管(401),管道(402),压缩板(403),所述压缩件(4)为圆形结构,且压缩件(4)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且压缩件(4)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压缩件(4)的设有G形结构的分流管(401),且分流管(401)呈环状排列;所述分流管(401)的内部设有管道(402),且管道(402)的内端与压缩件(4)的底部相连通,且管道(402)的顶端处于压缩件(4)的上方;所述压缩件(4)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顶板(6)包括有连接杆(601),辅助板(602),旋转件(603),所述顶板(6)为圆形板状结构,且顶板(6)的底部设有连接杆(601),并且连接杆(601)的中间位置设有挡板;所述连接杆(601)的顶端外侧设有两组辅助板(602),且辅助板(602)呈环状排列,并且辅助板(602)为倾斜板状结构;所述顶板(6)嵌入安装在承接件(5)的内部,且连接杆(601)外侧的挡板与承接件(5)的内部底端相连接;所述主体(1)包括有连接口(101),移动槽(102),循环槽(103),进液管(104),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口(101),且连接口(101)的内部设有螺纹;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六个移动槽(102),且移动槽(102)呈环状排列,并且移动槽(102)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循环槽(103),且循环槽(103)为螺旋状结构;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进液管(104),且进液管(104)的内部与循环槽(103)相连通;所述顶板(6)还包括有旋转件(603),所述旋转件(603)的外侧设有扇片,且旋转件(603)的顶端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杆(601)的底部相连接,并且旋转件(603)处于承接件(5)的底部;所述顶件(7)包括有拉杆(701),所述顶件(7)为锥形结构,且顶件(7)为较轻材质,并且顶件(7)的底部设有拉杆(701);所述拉杆(701)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拉杆(701)呈环状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先通过人力控制水加入到压缩件(4)的上方,然后通过人力将活性炭通过主体(1)的顶端进行添加,使得活性炭可以进入到加料口(501)的内部,然后进入到承接件(5)的内部;
S2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所述设备进行安装,使得连接口(101)可以与电解烟气排出管连接,使得密封环(3)可以被挤压密封,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烟气排出的时候产生泄露;
S3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水管分别与进液管(104)以及出水管进行连接,然后打开水循环开关,使得水可以在循环槽(103)的内部通过,使得烟气通过的时候,烟气可以被回收,烟气进入到主体(1)内部的时候,烟气通过压缩件(4)的底部,使得烟气可以被汇聚压缩,使得烟气可以进入到分流管(401)的管道(402)内部,然后使烟气可以被分流排出;
S4然后使烟气与压缩件(4)上方的水接触,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混合,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有效的净化,然后烟气向上流动,经过压缩板(403)的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被再次压缩通过,从而使颗粒可以再次与水接触净化;
S5然后烟气再次向上流通,与旋转件(603)接触,使得旋转件(603)可以受力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杆(601)以及辅助板(602)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602)可以将承接件(5)内部的活性炭搅拌,使得活性炭可以充分的吸附经过烟气中的颗粒,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全部利用,从而使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
S6然后烟气经过承接件(5)内部向上流动,在流动的时候,始终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增加净化时长,然后烟气顶动顶件(7),使得顶件(7)可以自动向上移动,使得拉杆(701)可以被拉动,从而根据烟气的多少以及冲击力大小,使顶件(7)可以自动调节高度,从而自动调节烟气排出口的大小,使得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排出;
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包括主体(1),过滤件(2),密封环(3),压缩件(4),承接件(5),顶板(6)和顶件(7);所述主体(1)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侧边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件(2)与进液管(104)的底部相连接,且过滤件(2)内部的过滤板(201)顶端插入在进液管(104)的内部;所述密封环(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口(101)的内部顶端;所述承接件(5)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顶件(7)处于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7)底部的拉杆(701)嵌入安装在移动槽(102)的内部;所述压缩件(4)包括有分流管(401),管道(402),压缩板(403),所述压缩件(4)为圆形结构,且压缩件(4)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且压缩件(4)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压缩件(4)的设有G形结构的分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莱西市鸿蒙科创孵化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