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敬才专利>正文

自检显示起动按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65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的自动检测显示装置,具体为一种自检显示起动按钮装置。其特点是:在底框(1)上固定连接有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红发光二极管(D1)的两极分别与电流互感器(B)的3、4脚连接,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分别与静触片(10)的一端连接、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2)的两极分别与电阻(R)、电容器(C)的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的另一端与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停止按钮(TA)的9脚与空气开关(QF)C相电源连接,10脚与电流互感器(B)的1脚、电流互感器(B)的2脚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7)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维修方便、自动显示有无故障,省时省力,达到自动控制。(*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的自动检测显示装置,具体为一种自检显示起动按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的磁力起动器远程控制电路中显示起动器的工作状态、电机运行状态需用接触器的辅助触头和控制线来完成,控制回路完好性无法显示。都需要技术人员去检查测量,很是非时间、浪费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维修方便、自动显示有无故障的自检显示起动按钮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底框(1)、面板(2)、弹簧(3)、静触片(4)、固定螺丝(5)、动触片(6)、静触片(7)、动触片(8)、静触片(9)、静触片(10)、穿线孔(11)、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停止按钮(TA)、起动按钮(QA)、电阻(R)、电容器(C)、电流互感器(B)、自保触头(CJ1)、接触器线圈(CJ)、热继电器触头(RJ1)、继电器(RJ)、空气开关(QF)。在底框(1)上固定连接有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红发光二极管(D1)的两极分别与电流互感器(B)的3、4脚连接,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分别与静触片(10)的一端连接、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2)的两极分别与电阻(R)、电容器(C)的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的一端与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停止按钮(TA)的9脚与空气开关(QF)C相电源连接,10脚与电流互感器(B)的1脚、电流互感器(B)的2脚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7)连接,接触器线圈(CJ)一端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CJ)的另一端与热继电器触头(RJ1)连接,热继电器触头(RJ1)的另一端与空气开关(QF)的B相电源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维修方便、自动显示有无故障,省时省力,达到自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面板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面板结构原理B---B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面板结构原理A---A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底框(1)上固定连接有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红发光二极管(D1)的两极分别与电流互感器(B)的3、4脚连接,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分别与静触片(10)的一端连接、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在底框(1)上固定连接有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红发光二极管(D1)的两极分别与电流互感器(B)的3、4脚连接,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分别与静触片(10)的一端连接、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2)的两极分别与电阻(R)、电容器(C)的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的另一端与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停止按钮(TA)的9脚与空气开关(QF)C相电源连接,、10脚与电流互感器(B)、电流互感器(B)的2脚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CJ)一端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CJ)的另一端与热继电器触头(RJ1)连接,热继电器触头(RJ1)的另一端与空气开关(QF)的B相电源连接。本技术工作过程合上空气开关整个控制回路有电正常工作。按下起动按钮(QA),静触片(4)、静触片(7)连接导通,自保触头自保导通,点7、点4同电位,(D2)无电流通过,灯灭。接触器线圈有电吸合。电流互感器(B)的1脚、2脚通过工作电流增加,电流互感器(B)的3脚、4脚偶合电流增加,红发光二极管(D1)亮。故障状态接触器线圈(CJ)断路,电机过流断相,热继电器触头(RJ1)断开,控制回路无电流通过,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均不亮。停止状态按下停止按钮(TA),自保触头(CJ1)断开,C相电流经停止按钮(TA)9脚、10脚、再经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再经电容器(C)到绿发光二极管(D2)到电阻(R),再经接触器线圈(CJ)、热继电器触头(RJ1)到B相电源构成回路。控制回路电流小于200ma,接触器不会动作。此时绿发光二极管(D2)亮。权利要求1.一种自检显示起动按钮装置,它包含底框(1)、面板(2)、弹簧(3)、静触片(4)、固定螺丝(5)、动触片(6)、静触片(7)、动触片(8)、静触片(9)、静触片(10)、穿线孔(11)、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停止按钮(TA)、起动按钮(QA)、电阻(R)、电容器(C)、电流互感器(B)、自保触头(CJ1)、接触器线圈(CJ)、热继电器触头(RJ1)、继电器(RJ)、空气开关(QF),其特征在于在底框(1)上固定连接有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红发光二极管(D1)的两极分别与电流互感器(B)的3、4脚连接,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分别与静触片(10)的一端连接、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2)的两极分别与电阻(R)、电容器(C)的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的另一端与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停止按钮(TA)的9脚与空气开关(QF)C相电源连接,10脚与电流互感器(B)的1脚、电流互感器(B)的2脚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7)连接,接触器线圈(CJ)一端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CJ)的另一端与热继电器触头(RJ1)连接,热继电器触头(RJ1)的另一端与空气开关(QF)的B相电源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路的自动检测显示装置,具体为一种自检显示起动按钮装置。其特点是在底框(1)上固定连接有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红发光二极管(D1)的两极分别与电流互感器(B)的3、4脚连接,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分别与静触片(10)的一端连接、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2)的两极分别与电阻(R)、电容器(C)的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的另一端与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停止按钮(TA)的9脚与空气开关(QF)C相电源连接,10脚与电流互感器(B)的1脚、电流互感器(B)的2脚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7)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维修方便、自动显示有无故障,省时省力,达到自动控制。文档编号G01R31/00GK2711743SQ20042006323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韩敬才 申请人:韩敬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检显示起动按钮装置,它包含底框(1)、面板(2)、弹簧(3)、静触片(4)、固定螺丝(5)、动触片(6)、静触片(7)、动触片(8)、静触片(9)、静触片(10)、穿线孔(11)、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停止按钮(TA)、起动按钮(QA)、电阻(R)、电容器(C)、电流互感器(B)、自保触头(CJ1)、接触器线圈(CJ)、热继电器触头(RJ1)、继电器(RJ)、空气开关(QF),其特征在于:在底框(1)上固定连接有红发光二极管(D1)、绿发光二极管(D2),红发光二极管(D1)的两极分别与电流互感器(B)的3、4脚连接,电流互感器(B)的1、2脚分别与静触片(10)的一端连接、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2)的两极分别与电阻(R)、电容器(C)的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电容器(C)的另一端与静触片(7)的一端连接,停止按钮(TA)的9脚与空气开关(QF)C相电源连接,10脚与电流互感器(B)的1脚、电流互感器(B)的2脚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7)连接,接触器线圈(CJ)一端与起动按钮(QA)、自保触头(CJ1)、静触片(4)的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CJ)的另一端与热继电器触头(RJ1)连接,热继电器触头(RJ1)的另一端与空气开关(QF)的B相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敬才
申请(专利权)人:韩敬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