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白茶炒制设备,包括供茶叶炒制的带有加热锅体的炒茶装置,所述加热锅体内设置有对茶叶进行搅拌的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一竖向设置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连接至电机,所述搅拌叶片的上方设有对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大批量白茶炒制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茶炒制设备
本技术涉及茶叶制作设备
,具体为白茶炒制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茶叶炒制设备种类繁多,其中,对于白茶的制作,人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希望喝到更加高品质的白茶,特别是当需要大量白茶生产的时候,往往现有的设备不能很好地处理,尤其在炒制工艺这个工程,不能很好地完成大批量的白茶炒制。如公开号为108617803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白茶翻炒设备,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电机,第一转轴上转动连接有炒锅,电机的转轴上设有凸轮;机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二转轴与机座之间设有扭簧,第二转轴上周向设有若干主动叶片;第二转轴与炒锅设有钢丝绳;第三转轴上周向设有若干从动叶片;炒锅内底部中央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间隙连接有辅助轴,辅助轴弧形槽的中央之间设有橡筋绳;辅助轴上周向设有若干搅拌臂;炒锅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和风机,加热器设于凹槽内;炒锅的内壁上还铰接有位于凹槽与风机之间的摇臂,摇臂与炒锅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摇臂上设有风孔和导流板,其就是很难完成大批量的白茶炒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批量白茶炒制效果更好的白茶炒制设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白茶炒制设备,包括供茶叶炒制的带有加热锅体的炒茶装置,所述加热锅体内设置有对茶叶进行搅拌的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一竖向设置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连接至电机,所述搅拌叶片的上方设有对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位于搅拌叶片上方的呈平放状的支撑板和支撑板的下表面部位上安装有的电热辐射板。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撑板呈环形状且其内圈焊接在一竖向设置的套筒上,所述套筒内安装有供转动轴转动的轴承。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套筒外壁固定在一升降架上。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搅拌叶片包括直立状的主叶片和主叶片的顶部一体有的呈平放状的顶叶片。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主叶片的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圆弧形凸起。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主叶片的厚度从上往下逐渐变小。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搅拌叶片为铜叶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完成大批量白茶的炒制,即便是茶叶堆叠较多,锅内各个部分的茶叶都能得到较好的加热炒制,受热均匀度更高,不容易炒焦,茶叶质量也更高,品质更好。一种白茶炒制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放置有外侧支撑锅体,所述外侧支撑锅体的锅内设置有内侧炒制锅体,所述外侧支撑锅体和内侧炒制锅体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处设有加热装置。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外侧支撑锅体为陶瓷锅体。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内侧炒制锅体为铁锅体。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热装置为在所述间隔空间盘绕设置的加热管道。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呈由上往下的盘旋状围绕在内侧炒制锅体的外壁周围。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热装置的内部加热液为水。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间隔空间呈圆弧形的凹陷状。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外侧支撑锅体和所述内侧炒制锅体还连接有加强连接杆。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加强连接杆为伸缩杆且两端分别与外侧支撑锅体和内侧炒制锅体铰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热量有效利用率更高,炒制效果更好,更加均匀,不容易炒焦,茶叶质量也更高,品质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锅体中炒制时的使用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外侧支撑锅体包围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台,2、外侧支撑锅体,3、内侧炒制锅体,30、间隔空间,4、加热装置,5、加强连接杆,20、洞口,6、升降装置,a、搅拌叶片,b、转动轴,b0、电机,c1、支撑板,c2、电热辐射板,d、套筒,e、轴承,d0、升降架,a1、主叶片,a2、顶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白茶炒制设备,包括供茶叶炒制的带有加热锅体的炒茶装置,所述加热锅体内设置有对茶叶进行搅拌的若干搅拌叶片a,所述搅拌叶片a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一竖向设置的转动轴b上,所述转动轴b连接至电机b0,所述搅拌叶片a的上方设有对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本申请的设计在于,对搅拌叶片a进行加热,因为大量茶叶倒入锅内,茶叶堆叠较多,上下间的温度差别较大,加热的搅拌叶片a可以更好地平衡各个部分的锅内茶叶温度,在搅拌茶叶炒制的过程中,让各个部分的茶叶都能较为均匀地受热炒制。进一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位于搅拌叶片a上方的呈平放状的支撑板c1和支撑板c1的下表面部位上安装有的电热辐射板c2。电热辐射板c2通电加热进行热辐射,并辐射到搅拌叶片a进行作用。更进一步,所述支撑板c1呈环形状且其内圈焊接在一竖向设置的套筒d上,所述套筒d内安装有供转动轴b转动的轴承e。转动轴b穿过轴承并套接在轴承上。所述套筒d外壁固定在一升降架d0上。升降架d0采用现有的架体,只要进行上下升降即可,方便位置的调节。所述搅拌叶片a包括直立状的主叶片a1和主叶片a1的顶部一体有的呈平放状的顶叶片a2。该设计使得搅拌叶片a更好地吸热,并将热量传递到茶叶上。主叶片a1的稳定控制在100摄氏度左右即可并小于锅体的温度为宜。主叶片a1与电热辐射板c2之间保持一段上下间隔距离,控制在5-10cm左右即可,太近容易出现机械碰撞,太远热传导效果会变差。所述主叶片a1的表面上优选一体成型有圆弧形凸起。提升加热面积以及搅拌效果。所述主叶片a1的厚度从上往下逐渐变小。所述搅拌叶片a优选为铜叶片。上述的结构设计,就能对大批量的白茶叶进行有效的炒制。实施例2,如图4-6所示,一种白茶炒制装置,包括支撑台1,所述支撑台1上放置有外侧支撑锅体2,所述外侧支撑锅体2的锅内设置有内侧炒制锅体3,所述外侧支撑锅体2和内侧炒制锅体3之间具有间隔空间30,所述间隔空间30处设有加热装置4。外侧支撑锅体2将温度尽量保存起来,不会太快散去,同时,对内侧炒制锅体3更好地进行茶叶炒制。进一步优化,所述外侧支撑锅体2可以采用陶瓷锅体,所述内侧炒制锅体3可以采用铁锅体。所述加热装置4为在所述间隔空间30盘绕设置的加热管道。所述加热装置4呈由上往下的盘旋状围绕在内侧炒制锅体3的外壁周围。可以更加均匀的对内侧的锅体进行加热,有效利用热量。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4的内部加热液为水。因为白茶的炒制温度一般不用太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白茶炒制设备,包括供茶叶炒制的带有加热锅体的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锅体内设置有对茶叶进行搅拌的若干搅拌叶片(a),所述搅拌叶片(a)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一竖向设置的转动轴(b)上,所述转动轴(b)连接至电机(b0),所述搅拌叶片(a)的上方设有对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位于搅拌叶片(a)上方的呈平放状的支撑板(c1)和支撑板(c1)的下表面部位上安装有的电热辐射板(c2)。/n
【技术特征摘要】
1.白茶炒制设备,包括供茶叶炒制的带有加热锅体的炒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锅体内设置有对茶叶进行搅拌的若干搅拌叶片(a),所述搅拌叶片(a)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一竖向设置的转动轴(b)上,所述转动轴(b)连接至电机(b0),所述搅拌叶片(a)的上方设有对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位于搅拌叶片(a)上方的呈平放状的支撑板(c1)和支撑板(c1)的下表面部位上安装有的电热辐射板(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炒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c1)呈环形状且其内圈焊接在一竖向设置的套筒(d)上,所述套筒(d)内安装有供转动轴(b)转动的轴承(e)。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清壹社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