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血膏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611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益精血、补肝肾的补益类中成药益血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益血膏,配方如下:黄芪124.1g、木香24.9g、当归99.3g、白芍124.1g、川芎82.7g、地黄124.1g、益母草248.3g、何首乌(黑豆酒炙)82.7g、菟丝子82.7g、枸杞子82.7g、大黄24g、等量于清膏的炼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上十一味,当归、川芎、木香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黄芪等8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采用碟式离心机对浓缩药液进行离心(一种高速离心法的应用),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50摄氏度测)的清膏,每100克清膏加炼蜜100克,混匀,放冷,加入当归等挥发油,混匀,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新的炼蜜方法技术,方法技术如下:采用真空减压浓缩技术,控制加热室真空度‑0.04Mpa~‑0.1Mpa,温度60~80℃,将蜂蜜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1.38(70℃),即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血膏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中药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益精血、补肝肾的补益类中成药益血膏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虚血亏引起的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头晕目眩,妇女血虚、月经不调,血小板减少,血色素降低的益血膏的制备方法中提取纯化工艺的改进。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新的炼蜜方法技术。
技术介绍
益血膏由黄芪、木香、当归、白芍、川芎、地黄、益母草、菟丝子、枸杞子、大黄、何首乌(黑豆酒炙)等多种中药材组成,配以蜂蜜调和,具有益精血、补肝肾的功效。用于气虚血亏引起的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头晕目眩,妇女血虚,月经不调,血小板减少,血色素降低。处方中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成药益血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益血膏的配方如下:黄芪124.1g、木香24.9g、当归99.3g、白芍124.1g、川芎82.7g、地黄124.1g、益母草248.3g、何首乌82.7g、菟丝子82.7g、枸杞子82.7g、大黄24g、等量于清膏的炼蜜;/n制备方法如下:/n以上十一味,当归、川芎、木香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黄芪等8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采用碟式离心机对浓缩药液进行离心,50摄氏度测,离心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的清膏,每100克清膏加炼蜜100克,混匀,放冷,加入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成药益血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益血膏的配方如下:黄芪124.1g、木香24.9g、当归99.3g、白芍124.1g、川芎82.7g、地黄124.1g、益母草248.3g、何首乌82.7g、菟丝子82.7g、枸杞子82.7g、大黄24g、等量于清膏的炼蜜;
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一味,当归、川芎、木香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黄芪等8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采用碟式离心机对浓缩药液进行离心,50摄氏度测,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金川汪平元文万江彭常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金水宝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