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60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筒和固定带,所述收集筒套设于红耳龟的尾部,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收集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对称套设于龟壳前部的两侧,整体呈v形;所述收集筒远离红耳龟尾部的一端还连接设有收集袋,所述收集筒与收集袋连接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勾面,收集袋端部上设有毛面,所述勾面与毛面互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直接单独的穿戴于红耳龟上,一对一的收集排泄物并进入收集袋中,同时收集袋跟收集筒之间采用魔术贴的结构,需要收集排泄物时只需要将收集袋取下即可,不需要将整个收集装置取下,这样便于提高收集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收集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红耳龟(Trachemysscriptaelegans)又叫密西西比红耳龟、巴西彩龟,原产于密西西比流域,主要分布于新墨西哥东部、密西西比、阿拉巴马、肯塔基、田纳西、东堪萨斯;巴西红耳龟头较小,头、颈处布满黄绿相间的纵条纹,眼后有一对红色粗条纹,故而得名“红耳龟”;巴西红耳龟背甲扁平,每块盾片中央有黄绿镶嵌且不规则的斑点,后缘呈锯齿状;指、趾间均具蹼;随着龟的成长,龟壳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绿色底色会被黄色所逐渐替代,最后成为较暗的褐橄榄色;从龟粪便的颜色可以读取很多的信息,比如可以通过红耳龟的排泄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红耳龟的觅食情况,还可以了解到红耳龟生长的健康情况;但是通常情况下,尤其是在野外或者大批量养殖的时候,很难有针对性的收集到红耳龟的排泄物,也无从得知排泄物对应的个体情况,不利于更深入了解红耳龟的习性、生长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更加精确收集龟们的粪便,一龟一收集的排泄物收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筒和固定带,所述收集筒套设于红耳龟的尾部,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收集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对称套设于龟壳前部的两侧,整体呈v形;所述收集筒远离红耳龟尾部的一端还连接设有收集袋,所述收集筒与收集袋连接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勾面,收集袋端部上设有毛面,所述勾面与毛面互相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收集筒与红耳龟尾部的贴合处呈鸭嘴型;鸭嘴型的造型便于降低阻力,减少对红耳龟日常生活及游动时的干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收集筒与红耳龟尾部的贴合处短边上还设有缺口,缺口卡设于龟壳尾部;增强收集装置的固定的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相邻所述固定带之间靠近龟壳前部的上下位置上分别设有弹性带,弹性带与左右相邻的固定带呈倒A形;使得固定带不易松动,提升可靠性,防止装置掉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装置可以直接单独的穿戴于红耳龟上,一对一的收集,并将排泄物引导进入收集袋中,使得排泄物收集装置能够准确、方便地收集个体的排泄物,既能准确反应个体的参数特性,又可以体现整体的特性,总之提高了取证结果的准确性;2)同时收集袋跟收集筒之间采用魔术贴的结构,需要收集排泄物时只需要将收集袋取下即可,不需要将整个收集装置取下,这样便于提高收集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与龟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收集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收集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集筒;11、勾面;12、缺口;2、固定带;3、收集袋;31、毛面;4、弹性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筒1和固定带2,所述收集筒1套设于红耳龟的尾部;其中,所述收集筒1与红耳龟尾部的贴合处呈鸭嘴型;鸭嘴型的造型前端呈流线型,便于降低阻力,这样减少对红耳龟日常生活及游动时的干扰,在红耳龟穿戴本装置后不会过多的造成红耳龟活动生活的不便;进一步的为了增强装置安装的稳定性,在收集筒1与红耳龟尾部的贴合处短边上还设有缺口12,即收集筒的鸭嘴型一端的短边上设有缺口,将缺口12卡设于龟壳尾部,这样收集筒与会更加牢固,不会随意的摆动,影响红耳龟游动;所述固定带2的一端与收集筒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对称套设于龟壳前部的两侧,整体呈v形;相邻所述固定带2之间靠近龟壳前部的上下位置上分别设有弹性带4,弹性带4与左右相邻的固定带2呈倒A形;这样使得固定带不会向两侧轻易的脱落松动,提升固定带固定的可靠性;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更好的收集排泄物,可以在收集筒1远离红耳龟尾部的一端还连接设有收集袋3,所述收集筒1与收集袋3连接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勾面11,收集袋3端部上设有毛面31,所述勾面11与毛面31互相啮合,这样收集袋跟收集筒之间采用魔术贴的结构,需要收集排泄物时只需通过魔术贴要将收集袋取下即可,不需要将整个收集装置取下,这样便于提高收集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不必将整个装置反复的取下、装上,因此也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使用时,收集袋上的毛面不是一个完整的一个圆环毛面,只有大部分的收集袋的袋口上的面为毛面,而且可以是连续的毛面,也可以是间断式的毛面(这部分结构在图中无法完整的表达,特此说明),这样便于收集袋的毛面套设于收集筒的勾面上;将装置装配到红耳龟上时,先将收集筒上呈鸭嘴型的一端靠近红耳龟的尾部,并将收集筒上的缺口与龟壳的尾部嵌合,然后将固定带分别从两侧绕至红耳龟的龟壳前端,为了更加形象的理解,可以将固定带理解成红耳龟的“肩带”;最后利用收集筒和收集袋上的魔术贴将收集袋粘合至收集筒上;等到一定收集周期,直接将红耳龟尾部上的收集袋取下即可,或者换上新的收集袋继续收集。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筒(1)和固定带(2),所述收集筒(1)套设于红耳龟的尾部,所述固定带(2)的一端与收集筒(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对称套设于龟壳前部的两侧,整体呈v形;所述收集筒(1)远离红耳龟尾部的一端还连接设有收集袋(3),所述收集筒(1)与收集袋(3)连接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勾面(11),收集袋(3)端部上设有毛面(31),所述勾面(11)与毛面(31)互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耳龟排泄物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筒(1)和固定带(2),所述收集筒(1)套设于红耳龟的尾部,所述固定带(2)的一端与收集筒(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对称套设于龟壳前部的两侧,整体呈v形;所述收集筒(1)远离红耳龟尾部的一端还连接设有收集袋(3),所述收集筒(1)与收集袋(3)连接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勾面(11),收集袋(3)端部上设有毛面(31),所述勾面(11)与毛面(31)互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姗姗章嫡妮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