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芳姜黄酮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研究证明了芳姜黄酮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程度,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反应,从而抑制NF‑κB p65细胞活化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后续DSS所致的结肠细胞损伤,改善结肠组织的抗病变能力、恢复能力和吸收功能,可用于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从而治疗或者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此外,提供了芳姜黄酮的一种新用途,即其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也为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芳姜黄酮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及调节肠道菌群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更具体地,涉及芳姜黄酮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及调节肠道菌群的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肠道免疫系统被称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抗生素的滥用、剖腹产、深加工的食物、与自然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接触不充分等等都影响着我们的肠道菌群,可以说,在当代工业化的社会中,已经很难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肠道菌群。结肠炎的病症有很多,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是较为炎症的一类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发作时,会使患者大量失血,溃疡面的物质还可能造成败血病,一旦发生了败血症,患者就有致命的危险。不过,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通常是间歇性的,通常表现为大量便血、便秘、腹泻等,程度轻重不一,腹泻为最主要症状,轻者每天3-4次,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结肠炎可能伴随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大约5%病例可能会发生癌变,因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迫在眉睫。芳姜黄酮是姜黄油的主要的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等活性【季明杰.中药姜黄组分芳姜黄酮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而关于芳姜黄酮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调控中的作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选择。本专利技术结果表明芳姜黄酮能够有效调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程度和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反应,还能抑制NF-κBp65细胞活化下调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起到降低炎症、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的作用、改善结肠组织的抗病变能力、恢复能力和吸收功能,可用于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从而治疗或者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芳姜黄酮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产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芳姜黄酮在制备调节肠道菌群的产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建立了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对模型小鼠给药芳姜黄酮,实验结果表明芳姜黄酮组结肠到盲肠的长度比DSS组的要长,小鼠便血情况减少,表明芳姜黄酮能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芳姜黄酮能对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组织结肠粘膜细胞损伤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降低隐被破坏程度,较好地改善结肠粘膜细胞的病病变程度;与DSS组相比,给予芳姜黄酮后,产生的炎症因子明显减少,且随着芳姜黄酮的用量不断提高,NF-κBp65细胞的活化水平被抑制,使得相关炎症因子的含量下调,表明芳姜黄酮能后有效降低结肠组织的炎变程度;通过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SS处理同时改变了小鼠肠道的菌落组成,而芳姜黄酮治疗组在菌落的组成结构上与空白组是比较相似的,且芳姜黄酮治疗组的小鼠肠道优势菌属fMuribaculaceae菌落丰度相比DSS处理组得到有效提升,同时LachnospiraceaeNK4A136这类有害菌属在DSS组别中的含量比空白与芳姜黄酮组要高,表明DSS组中与细胞膜形成相关的菌群遭到破坏,而芳姜黄酮组中相关菌落的丰度得到了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芳姜黄酮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产品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为降低组织炎变程度。优选地,所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为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优选地,所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为改善结肠粘膜细胞损伤。优选地,所述结肠粘膜细胞损伤为DSS对结肠粘膜细胞的损伤。优选地,所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为调节肠道菌群。本专利技术首次证明了芳姜黄酮能够增加优势属fMuribaculaceae,下调有害菌属LachnospiraceaeNK4A13,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改善结肠组织的中的菌落组成,增强抗病变能力、恢复能力和吸收功能。因此,芳姜黄酮在制备调节肠道菌群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优先地,所述调节肠道菌群为增加优势菌属fMuribaculaceae,下调有害菌属LachnospiraceaeNK4A13。优选地,上述应用中,芳姜黄酮的给药剂量优选为10mg/kg/d~40mg/kg/d。所述产品为保健品或药品。此外,本专利技术还请求保护一种包含芳姜黄酮的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芳姜黄酮作为有效成分。还可包括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不同的剂型,如片剂,丸剂,分散剂,颗粒剂,中药饮片、注射剂等等。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首次研究发现芳姜黄酮能够有效调整肠道紊乱,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程度,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反应,从而缓解后续DSS所致的结肠细胞损伤,改善结肠组织的抗病变能力、恢复能力和吸收功能,可用于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从而治疗或者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开发新型的天然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芳姜黄酮的一种新用途,即其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为预防或治疗结肠炎相关的多种结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小鼠的肠道从结肠到盲肠的长度图,(A)为解剖现场所取下的小鼠肠道的照片,(B)为小鼠肠道长度数据收集后绘制成的柱状图;图2为实施例2小鼠肠道组织HE染色分析图,(A)为实施例2小鼠结肠组织石蜡切片尼氏染色图,其中,切片的放大倍数为10倍;(B)为实施例2对小鼠肠道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小鼠肠道数据收集后绘制成的柱状图;图3为实施例3小鼠结肠组织TNF-α蛋白表达图,其中,(A)为实施例3小鼠结肠组织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图,切片的放大倍数为20倍,(B)为实施例3小鼠结肠组织TNF-α蛋白表达定量图;图4为实施例4芳姜黄酮的核磁数据,其中,(A)为实施例4芳姜黄酮H谱,(B)为实施例4芳姜黄酮C谱;图5为实施例5菌群的稀释性曲线图;图6为实施例5菌群Venn图,用于反映菌群结构;图7为实施例5菌群PCA图,用于反映菌群结构变化;图8为实施例5菌群Heatmap图,用于反映菌群丰度;图9为实施例5菌群ANOSIM图,用于反映分组是否具有意义;图10为实施例5菌群组间差异性显著性检验图;图11为实施例5菌群单因素网络分析图,用于查看各菌间的相关性;图12为实施例5菌群PICRUSt1图,用于预测菌群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芳姜黄酮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产品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26 CN 202010872973X1.芳姜黄酮在制备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产品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为抑制NF-κBp65细胞活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为下调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为改善结肠粘膜细胞损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肠粘膜细胞损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蓝月,李春莲,石耀辉,迟乐菁,潘春杏,徐雅妮,罗怡杰,向洪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