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54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包括储存能量的储能部件、运动传递的传动部件、切割组织的切削部件、触发切割过程的触发部件和多次组织样本储存的存储部件;传动部件包括齿轮轴A、齿轮轴B和齿轮轴C;切削部件包括刀具;触发部件包括挡块、外部导丝和触发杆;存储部件包括接收盒和导丝;多次活检装置具有未触发状态和切削状态,在未触发状态时,触发杆限制挡块,从而阻止传动部件发生转动使得刀具处于胶囊外壳内;在切削状态时,通过拉动外部导丝使得触发杆释放挡块,使得传动部件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挡块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刀具逆时针转出至胶囊外壳外以进行取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胶囊内窥镜的多次活检取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
技术介绍
2018年,全世界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三。为了及时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检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断检查方式主要是通过结肠内窥镜。结肠内窥镜主要有传统的电子内窥镜和胶囊内窥镜。传统电子内窥镜是通过把前端带有镜头的软性导管伸进肠道进行观察诊断。传统的电子内窥镜依然是目前主要使用的一种方式。胶囊内窥镜是通过装有镜头的胶囊来观察肠道,胶囊的运动则通过人体肠道蠕动。胶囊内窥镜具有侵入性小,对病人友好等优点,是未来内窥镜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存的商用胶囊内窥镜只能实现摄像功能,无法完成活检取样,无法对可疑组织进行下一步诊断。目前,具有活检功能的胶囊内窥镜已经正在研究,但是其只能完成单次活检取样。而在临床诊断中,往往需要多次采集病变样本。显然,单次活检取样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有必要使用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以完成多次采集可疑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胶囊内窥镜研究中无法实现多次活检取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本专利技术使用平面涡簧作为储能部件,通过高速旋转的锋利刀片切下组织完成取样,通过多次触发装置实现多次活检取样。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所述活检装置包括储能部件、传动部件、切削部件、触发部件和存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轮轴A、齿轮轴B和齿轮轴C,所述齿轮轴A的齿轮与所述齿轮轴B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轴B的齿轮与所述齿轮轴C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轴A的轴端与所述储能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切削部件包括刀具,所述刀具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轴C的轴上并能随所述齿轮轴C转动;所述触发部件包括挡块、外部导丝和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为“V”型结构,由逆时针排布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组成,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相交处为所述触发杆的支点,所述触发杆能绕所述支点发生转动,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勾部,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连接所述外部导丝;所述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轴C的轴上并能随所述齿轮轴C转动,同时,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挡块设置有与所述触发杆的第一勾部相配合的第二勾部;所述存储部件包括接收盒和导丝,所述接收盒设置在与所述刀具相对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刀具切下的组织样本;所述导丝的一端与所述接收盒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齿轮轴A的轴上,通过所述齿轮轴A的转动带动所述接收盒移动;其中,所述多次活检装置具有未触发状态和切削状态,在未触发状态时,所述挡块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的第一勾部相卡合,从而阻止所述传动部件发生转动使得所述刀具处于胶囊外壳内;在切削状态时,通过拉动所述外部导丝使得所述触发杆顺时针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勾部与所述第一勾部脱离,使得所述传动部件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挡块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刀具逆时针转出至所述胶囊外壳外以进行取样,在所述挡块逆时针转动至所述挡块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的第二支臂接触时,所述挡块推动所述触发杆逆时针转动直至所述挡块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的第一勾部重新卡合并使所述刀具收回至所述胶囊外壳内以完成一次取样。进一步地,所述储能部件为平面涡簧。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件采用传动比小于1的齿轮轴A和齿轮轴C,其中,所述齿轮轴B为用于改变运动方向的中间惰轮。进一步地,所述切削部件还包括开设在胶囊外壳侧壁上的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刀具处,使得所述刀具在取样时能从所述缺口伸出至所述胶囊外壳外。进一步地,所述刀具的刀刃围成一个凹形槽,使得组织样本在切下后能够暂时存储在所述凹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触发部件还包括轴环,所述轴环用于限制所述触发杆的轴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存储部件还包括片状盖板,所述片状盖板设置在所述接收盒的移动路径上;所述接收盒内设置有若干用于储存所切下组织样本的凹槽,当进行下一次取样时,所述齿轮轴A通过所述导丝带动所述接收盒向所述片状盖板移动一个凹槽距离,从而使得储存有上一次取样所切下组织样本的凹槽被拉进至所述片状盖板内。进一步地,所述活检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依次平行布置的侧板、支撑板和弹簧盒;所述储能部件设置在所述弹簧盒内,所述储能部件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弹簧盒上;所述齿轮轴A的齿轮、齿轮轴B的齿轮和齿轮轴C的齿轮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弹簧盒之间,所述齿轮轴A的轴的一端支撑在所述弹簧盒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后支撑在所述侧板上;所述齿轮轴B的轴的一端支撑在所述弹簧盒上、另一端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齿轮轴C的轴的一端支撑在所述弹簧盒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后支撑在所述侧板上;所述切削部件、触发部件和存储部件均位于所述侧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接收盒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能在所述导丝的作用下沿所述滑槽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活检装置还包括辅助部件,所述辅助部件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封口片,两个所述封口片均紧贴所述胶囊外壳的内壁布置;两个所述封口片共同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轴A的轴上并能随所述齿轮轴A转动;在未触发状态时,所述封口片遮挡所述缺口,在切削状态时,所述齿轮轴A中带动所述封口片转动从而打开所述缺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平面涡簧储存能量,利用杠杆原理作为多次触发方式的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研究中只能进行单次活检取样的局限性。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实现组织样本的分别储存,可以避免组织样本之间的相关干扰。附图说明图1:具有本专利技术多次活检装置的胶囊内窥镜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多次活检装置爆炸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多次活检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不包含侧板和封口片);图4:图3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多次活检装置的刀具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多次活检装置初始状态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多次活检装置切削过程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多次活检装置组织样本储存过程示意图;附图标注:1——侧板;2——挡块;2-1——第二勾部;3——刀具;3-1——凹形槽;4——支撑板;5——齿轮轴C;6——弹簧盒;7——齿轮轴B;8——平面涡簧;9——齿轮轴A;10——导丝;11——片状盖板;12——接收盒;13——轴环;14——触发杆;14-1——第一支臂;14-11——第一勾部;14-2——第二支臂;15——外部导丝;16——封口片;17——缺口;18——胶囊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附图1至图8所示,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包括储存能量的储能部件、运动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装置包括储能部件、传动部件、切削部件、触发部件和存储部件;/n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轮轴A(9)、齿轮轴B(7)和齿轮轴C(5),所述齿轮轴A(9)的齿轮与所述齿轮轴B(7)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轴B(7)的齿轮与所述齿轮轴C(5)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轴A(9)的轴端与所述储能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n所述切削部件包括刀具(3),所述刀具(3)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轴C(5)的轴上并能随所述齿轮轴C(5)转动;/n所述触发部件包括挡块(2)、外部导丝(15)和触发杆(14);所述触发杆(14)为“V”型结构,由逆时针排布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组成,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相交处为所述触发杆(14)的支点,所述触发杆(14)能绕所述支点发生转动,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勾部,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连接所述外部导丝(15);所述挡块(2)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轴C(5)的轴上并能随所述齿轮轴C(5)转动,同时,所述挡块(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挡块(2)设置有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一勾部相配合的第二勾部;/n所述存储部件包括接收盒(12)和导丝(10),所述接收盒(12)设置在与所述刀具(3)相对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刀具(3)切下的组织样本;所述导丝(10)的一端与所述接收盒(12)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齿轮轴A(9)的轴上,通过所述齿轮轴A(9)的转动带动所述接收盒(12)移动;/n其中,所述多次活检装置具有未触发状态和切削状态,在未触发状态时,所述挡块(2)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一勾部相卡合,从而阻止所述传动部件发生转动使得所述刀具(3)处于胶囊外壳(18)内;在切削状态时,通过拉动所述外部导丝(15)使得所述触发杆(14)顺时针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勾部与所述第一勾部脱离,使得所述传动部件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挡块(2)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刀具(3)逆时针转出至所述胶囊外壳(18)外以进行取样,在所述挡块(2)逆时针转动至所述挡块(2)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二支臂接触时,所述挡块(2)推动所述触发杆(14)逆时针转动直至所述挡块(2)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一勾部重新卡合并使所述刀具(3)收回至所述胶囊外壳(18)内以完成一次取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装置包括储能部件、传动部件、切削部件、触发部件和存储部件;
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轮轴A(9)、齿轮轴B(7)和齿轮轴C(5),所述齿轮轴A(9)的齿轮与所述齿轮轴B(7)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轴B(7)的齿轮与所述齿轮轴C(5)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轴A(9)的轴端与所述储能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切削部件包括刀具(3),所述刀具(3)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轴C(5)的轴上并能随所述齿轮轴C(5)转动;
所述触发部件包括挡块(2)、外部导丝(15)和触发杆(14);所述触发杆(14)为“V”型结构,由逆时针排布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组成,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相交处为所述触发杆(14)的支点,所述触发杆(14)能绕所述支点发生转动,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勾部,所述第二支臂的端部连接所述外部导丝(15);所述挡块(2)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轴C(5)的轴上并能随所述齿轮轴C(5)转动,同时,所述挡块(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所述挡块(2)设置有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一勾部相配合的第二勾部;
所述存储部件包括接收盒(12)和导丝(10),所述接收盒(12)设置在与所述刀具(3)相对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刀具(3)切下的组织样本;所述导丝(10)的一端与所述接收盒(12)固定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齿轮轴A(9)的轴上,通过所述齿轮轴A(9)的转动带动所述接收盒(12)移动;
其中,所述多次活检装置具有未触发状态和切削状态,在未触发状态时,所述挡块(2)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一勾部相卡合,从而阻止所述传动部件发生转动使得所述刀具(3)处于胶囊外壳(18)内;在切削状态时,通过拉动所述外部导丝(15)使得所述触发杆(14)顺时针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勾部与所述第一勾部脱离,使得所述传动部件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挡块(2)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刀具(3)逆时针转出至所述胶囊外壳(18)外以进行取样,在所述挡块(2)逆时针转动至所述挡块(2)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二支臂接触时,所述挡块(2)推动所述触发杆(14)逆时针转动直至所述挡块(2)的第二勾部与所述触发杆(14)的第一勾部重新卡合并使所述刀具(3)收回至所述胶囊外壳(18)内以完成一次取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部件为平面涡簧(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多次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采用传动比小于1的齿轮轴A(9)和齿轮轴C(5),其中,所述齿轮轴B(7)为用于改变运动方向的中间惰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在胶囊内窥镜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智斌张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