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音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26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音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其中,可以利用蓝牙耳机和交互式智能平板来实现扩音。其中,可以由交互式智能平板获取配对成功的蓝牙耳机通过内置麦克风采集的音频对应的数字音频信号,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对其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从而实现扩音。即,无需为每个人单独配置麦克风,考虑到蓝牙耳机的普及性,可以结合个人原有的蓝牙耳机,实现蓝牙耳机内置麦克风功能复用,在保证蓝牙耳机专人专用的同时,降低扩音成本,并降低设备管理难度。同时,还可以基于交互式智能平板来实现扩音,无需额外部署功率放大器,喇叭和各种线缆等等,实现交互式智能平板的扩音功能复用,降低扩音实现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扩音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互联网
,特别涉及一种扩音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扩音是指将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以使得现场的听众都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为了有效保护教师的嗓子,扩音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中的扩音(可以简单记为教学扩音)一般是通过手持有线麦克风,或者佩戴无线麦克风来实现的,目前的教学扩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案一、利用手持式固定频点FM调频无线麦克风进行扩音;方案二、利用移频式扩音系统(多采用高灵敏度的界面话筒,属于有线麦克风拾音扩声)进行扩音;方案三、利用教学专用红外麦克风进行扩音;方案四、利用2.4G无线技术麦克风进行扩音。而为了避免麦克风共用产生交叉感染,提高麦克风使用的便利性,“一师一麦”的理念很早就出现在各级学校以及教育界。“一师一麦”是每个教师拥有一支专属于自己的麦克风,每个教师各自独立使用专属于自己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交互式智能平板,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配对成功的蓝牙耳机通过内置麦克风采集的音频对应的数字音频信号;/n将所述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n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进行功率放大后得到的模拟音频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交互式智能平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对成功的蓝牙耳机通过内置麦克风采集的音频对应的数字音频信号;
将所述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
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进行功率放大后得到的模拟音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输出的进行功率放大后得到的模拟音频信号的衰减信息;
根据所述衰减信息,确定进行功率放大的模拟音频信号对应的功率;
此时,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包括:
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中所述功率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输出的进行功率放大后得到的模拟音频信号的衰减信息,根据所述衰减信息,确定进行功率放大的模拟音频信号对应的功率,包括:
每隔设定时长执行:
确定输出的进行功率放大后得到的模拟音频信号的衰减信息;
根据所述衰减信息,确定进行功率放大的模拟音频信号对应的功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输出的进行功率放大后得到的模拟音频信号的衰减信息,根据所述衰减信息,确定进行功率放大的模拟音频信号对应的功率,包括:
在第二音频强度大于第一音频强度时,减小从获取的模拟音频信号中分流出的、进行功率放大的第二模拟音频信号对应的功率,直到所述第二音频强度小于所述第一音频强度;
其中,所述第一音频强度为从获取的模拟音频信号中分流出的第一模拟音频信号的音频强度,所述第一模拟音频信号功率与所述第二模拟音频信号的功率之和,为所述获取的模拟音频信号的功率;所述第二音频强度为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的音频强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之后,对所述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模拟音频信号与所述交互式智能平板中播放的音视频文件对应的模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如希
申请(专利权)人: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