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家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因此对插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市场上常见的插座,插孔是固定设置的,因此经常存在插座被其它物体如家具、电器等遮挡,或者相邻插孔之间位置不合适而不能同时使用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067677U的中国技术专利《可倾斜和旋转的插座》(申请号:CN201420443776.6)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前盖、插座主体、底座和后盖,插座主体通过球面配合滑动安装底座上,前盖和后盖分别盖装在插座主体的正反两面上,且前盖靠近插座主体。上述插座主体根据使用需求可旋转或者转动角度,减少了因物品遮挡,空间狭小对插座使用的限制,扩大了使用范围,给生活带来了便捷。目前,插孔可旋转的插座结构一般均采用上述球面配合结构,虽然解决了插孔易被遮挡而无法同时使用的问题,但球面配合的插座与插孔模块一方面在电连接结构方面不够稳定,另一方面,插孔模块也无法替换,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包括插座组件(2)及插孔组件(1),所述插座组件(2)的上壁面开有供插孔组件(1)脱卸式插配其中的插槽(21),所述插孔组件(1)的底部具有插脚,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壁上开有供插脚穿过的插口,所述插槽(21)外底部设置有对应插口布置且用于将插脚与电源电信号连接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插孔组件(1)与插槽(21)为相互匹配的方形结构;/n所述插脚包括横向布置在插孔组件(1)底壁中央部位的接地插脚(11a)以及分别纵向布置在该接地插脚(11a)两侧的火线插脚(11b)、零线插脚(11c),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十字形的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包括插座组件(2)及插孔组件(1),所述插座组件(2)的上壁面开有供插孔组件(1)脱卸式插配其中的插槽(21),所述插孔组件(1)的底部具有插脚,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壁上开有供插脚穿过的插口,所述插槽(21)外底部设置有对应插口布置且用于将插脚与电源电信号连接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孔组件(1)与插槽(21)为相互匹配的方形结构;
所述插脚包括横向布置在插孔组件(1)底壁中央部位的接地插脚(11a)以及分别纵向布置在该接地插脚(11a)两侧的火线插脚(11b)、零线插脚(11c),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十字形的接地插口(211a)以及分别对应方形结构各直边布置的火线插口(211b)、零线插口(211c);
所述的电连接件包括
火线连接件(22a),设于所述插槽(21)的下方,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一本体(221a),该第一本体(221a)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布置且分别对应各火线插口(211b)的第一插脚(222a);
零线连接件(22b),设于所述插槽(21)下方且与火线连接件(22a)上下平行布置,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二本体(221b),该第二本体(221b)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延伸且分别对应各零线插口(211c)的第二插脚(222b);以及
接地连接件(22c),设于所述插槽(21)下方且位于火线连接件(22a)、零线连接件(22b)的中央部位,具有对应接地插口(211a)布置的十字形第三插脚(221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可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2)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一装配板(23),所述零线连接件(22b)设于该第一装配板(23)的上侧,所述火线连接件(22a)设于该第一装配板(23)的下侧,所述第一插脚(222a)穿过第一装配板(23)与第二插脚(222b)相邻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孔可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板(23)的中央部位开有用于安装接地连接件(22c)的第一安装口(231),且该第一安装口(23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能将接地连接件(22c)包围其中的第一围边(232);所述第一装配板(23)在靠近边缘处开有用于供第一插脚(222a)穿过的第二安装口(233),且该第二安装口(233)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能将地第一插脚(222a)包围其中的第二围边(234),所述第一围边(232)、第二围板(234)将所述第一插脚(222a)、第二插脚(222b)、第三插脚(221c)分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孔可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板(23)的下侧设置有与其相平行布置的第二装配板(24),所述火线连接件(22a)夹持于第一装配板(23)与第二装配板(24)之间,所述火线连接件(22a)、零线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