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14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包括插座组件及插孔组件,插座组件上开有供插孔组件脱卸式插配其中的插槽,插孔组件与插槽为方形结构;插脚包括横向布置在插孔组件底壁中央部位的接地插脚以及分别纵向布置在该接地插脚两侧的火线插脚、零线插脚,插槽底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十字形的接地插口以及分别对应方形结构各直边布置的火线插口、零线插口。将插孔组件以90°为梯度进行旋转,可实现插孔方向的调整,从而避免相邻插孔之间的干涉问题;通过闭环结构的火线连接件、零线连接件及位于二者中央的接地连接件实现插孔组件的90°旋转连接,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而可脱卸的插孔组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以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家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因此对插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市场上常见的插座,插孔是固定设置的,因此经常存在插座被其它物体如家具、电器等遮挡,或者相邻插孔之间位置不合适而不能同时使用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067677U的中国技术专利《可倾斜和旋转的插座》(申请号:CN201420443776.6)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前盖、插座主体、底座和后盖,插座主体通过球面配合滑动安装底座上,前盖和后盖分别盖装在插座主体的正反两面上,且前盖靠近插座主体。上述插座主体根据使用需求可旋转或者转动角度,减少了因物品遮挡,空间狭小对插座使用的限制,扩大了使用范围,给生活带来了便捷。目前,插孔可旋转的插座结构一般均采用上述球面配合结构,虽然解决了插孔易被遮挡而无法同时使用的问题,但球面配合的插座与插孔模块一方面在电连接结构方面不够稳定,另一方面,插孔模块也无法替换,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在周向上以90°为梯度进行旋转从而使用方便且电连接可靠性好的插孔可旋转插座。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需求对插孔类型进行更换从而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的插孔可旋转插座。本专利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包括插座组件及插孔组件,所述插座组件的上壁面开有供插孔组件脱卸式插配其中的插槽,所述插孔组件的底部具有插脚,相应的,所述插槽底壁上开有供插脚穿过的插口,所述插槽外底部设置有对应插口布置且用于将插脚与电源电信号连接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组件与插槽为相互匹配的方形结构;所述插脚包括横向布置在插孔组件底壁中央部位的接地插脚以及分别纵向布置在该接地插脚两侧的火线插脚、零线插脚,相应的,所述插槽底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十字形的接地插口以及分别对应方形结构各直边布置的火线插口、零线插口;所述的电连接件包括火线连接件,设于所述插槽的下方,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布置且分别对应各火线插口的第一插脚;零线连接件,设于所述插槽下方且与火线连接件上下平行布置,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延伸且分别对应各零线插口的第二插脚;以及接地连接件,设于所述插槽下方且位于火线连接件、零线连接件的中央部位,具有对应接地插口布置的十字形第三插脚。优选地,所述插座组件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一装配板,所述零线连接件设于该第一装配板的上侧,所述火线连接件设于该第一装配板的下侧,所述第一插脚穿过第一装配板与第二插脚相邻布置。上述第一装配板为绝缘板,将火线连接件与零线连接件隔开,有利于提高电连接可靠性。上述接地插口、火线插口、零线插口的宽度均小于或等于1mm,以提高安全性;不同插孔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装配板的中央部位开有用于安装接地连接件的第一安装口,且该第一安装口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能将接地连接件包围其中的第一围边;所述第一装配板在靠近边缘处开有用于供第一插脚穿过的第二安装口,且该第二安装口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能将地第一插脚包围其中的第二围边,所述第一围边、第二围板将所述第一插脚、第二插脚、第三插脚分隔开,使不同插脚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3mm。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为了提高电连接稳定性及装配紧凑性,所述第一装配板的下侧设置有与其相平行布置的第二装配板,所述火线连接件夹持于第一装配板与第二装配板之间,所述火线连接件、零线连接件、接地连接件分别具有能穿过第一装配板、第二装配板与相应电源线连接的连接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三插脚具有均为S形的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相对布置且二者自上而下逐渐远离、二者上部的折弯处相对靠近从而形成第一夹口,所述第三连接片垂直布置在第一连接片的旁侧且自上而下逐渐远离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上部的折弯处靠近第一连接片上部的折弯处且与第一连接片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夹口,该第二夹口与所述第一夹口相垂直,所述第四连接片垂直布置在第二连接片的旁侧且自上而下逐渐远离第二连接片,所述第四连接片上部的折弯处靠近第二连接片上部的折弯处且与第二连接片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夹口,该第三夹口与第二夹口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片与第四连接片之间形成与第一夹口相连通的第四夹口。采用上述结构,形成十字形第三插脚,以适配插孔组件的90度旋转,同时,有利于降低插脚与电连接件之间的阻力,便于连接,且由四组连接片构成的接地连接件稳定性更好,有利于提高电连接性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均为⊥形结构。优选地,所述零线连接件上靠近第二插脚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让位口,相应的,所述火线连接件上第一插脚处向外凸出形成对应让位口布置的凸出部。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装配紧凑性。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插孔组件的上部通过限位组件约束在插座组件上,所述插槽底部设置有能上下伸缩且与插孔组件的底壁相抵的伸缩柱,且该伸缩柱始终保持向上伸出的趋势。采用该结构,便于根据功能对插孔组件进行更换,例如,插孔组件可以为双国标两插孔模块、万用插孔模块、USB插口模块、五组合孔模块、国标两插孔模块、国标10A三插孔模块、国标16A三插孔模块、LED灯模块、电子时钟模块、指示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为了便于将插孔组件与插座组件进行脱卸式连接,所述插孔组件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口,相应的,所述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能与该卡口相配合卡接从而将插孔组件约束在插座组件上的卡扣,该卡扣与卡口共同构成所述的限位组件。优选地,所述插槽底部开有供伸缩柱穿过的开口,所述伸缩柱约束在第一装配板上且穿过开口布置,所述第一装配板上还设置有能使伸缩柱始终保持向上伸出开口的趋势的弹簧。该结构在限位组件取消对插孔组件的限位后,可将插孔组件自插槽中弹出,便于对插孔组件进行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插孔组件与插座组件可进行脱卸式插配连接,且插孔组件与插槽均为方形,将插孔组件以90°为梯度进行旋转,可实现插孔方向的调整,从而避免相邻插孔之间的干涉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闭环结构的火线连接件、零线连接件及位于二者中央的接地连接件实现插孔组件的90°旋转连接,电连接方式仍采用现有稳定性好的插接方式,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而可脱卸的插孔组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以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插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接地连接件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包括插座组件(2)及插孔组件(1),所述插座组件(2)的上壁面开有供插孔组件(1)脱卸式插配其中的插槽(21),所述插孔组件(1)的底部具有插脚,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壁上开有供插脚穿过的插口,所述插槽(21)外底部设置有对应插口布置且用于将插脚与电源电信号连接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插孔组件(1)与插槽(21)为相互匹配的方形结构;/n所述插脚包括横向布置在插孔组件(1)底壁中央部位的接地插脚(11a)以及分别纵向布置在该接地插脚(11a)两侧的火线插脚(11b)、零线插脚(11c),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十字形的接地插口(211a)以及分别对应方形结构各直边布置的火线插口(211b)、零线插口(211c);/n所述的电连接件包括/n火线连接件(22a),设于所述插槽(21)的下方,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一本体(221a),该第一本体(221a)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布置且分别对应各火线插口(211b)的第一插脚(222a);/n零线连接件(22b),设于所述插槽(21)下方且与火线连接件(22a)上下平行布置,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二本体(221b),该第二本体(221b)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延伸且分别对应各零线插口(211c)的第二插脚(222b);以及/n接地连接件(22c),设于所述插槽(21)下方且位于火线连接件(22a)、零线连接件(22b)的中央部位,具有对应接地插口(211a)布置的十字形第三插脚(221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孔可旋转插座,包括插座组件(2)及插孔组件(1),所述插座组件(2)的上壁面开有供插孔组件(1)脱卸式插配其中的插槽(21),所述插孔组件(1)的底部具有插脚,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壁上开有供插脚穿过的插口,所述插槽(21)外底部设置有对应插口布置且用于将插脚与电源电信号连接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孔组件(1)与插槽(21)为相互匹配的方形结构;
所述插脚包括横向布置在插孔组件(1)底壁中央部位的接地插脚(11a)以及分别纵向布置在该接地插脚(11a)两侧的火线插脚(11b)、零线插脚(11c),相应的,所述插槽(21)底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十字形的接地插口(211a)以及分别对应方形结构各直边布置的火线插口(211b)、零线插口(211c);
所述的电连接件包括
火线连接件(22a),设于所述插槽(21)的下方,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一本体(221a),该第一本体(221a)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布置且分别对应各火线插口(211b)的第一插脚(222a);
零线连接件(22b),设于所述插槽(21)下方且与火线连接件(22a)上下平行布置,具有在周向上形成闭环结构的第二本体(221b),该第二本体(221b)上设置有四个竖向延伸且分别对应各零线插口(211c)的第二插脚(222b);以及
接地连接件(22c),设于所述插槽(21)下方且位于火线连接件(22a)、零线连接件(22b)的中央部位,具有对应接地插口(211a)布置的十字形第三插脚(221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孔可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2)中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一装配板(23),所述零线连接件(22b)设于该第一装配板(23)的上侧,所述火线连接件(22a)设于该第一装配板(23)的下侧,所述第一插脚(222a)穿过第一装配板(23)与第二插脚(222b)相邻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孔可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板(23)的中央部位开有用于安装接地连接件(22c)的第一安装口(231),且该第一安装口(231)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能将接地连接件(22c)包围其中的第一围边(232);所述第一装配板(23)在靠近边缘处开有用于供第一插脚(222a)穿过的第二安装口(233),且该第二安装口(233)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能将地第一插脚(222a)包围其中的第二围边(234),所述第一围边(232)、第二围板(234)将所述第一插脚(222a)、第二插脚(222b)、第三插脚(221c)分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孔可旋转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板(23)的下侧设置有与其相平行布置的第二装配板(24),所述火线连接件(22a)夹持于第一装配板(23)与第二装配板(24)之间,所述火线连接件(22a)、零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强葛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