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继电器及其装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090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继电器及其装配工艺,包括基座、线圈架、电路板、接线脚、插脚、衔铁和轭铁,所述线圈架安装于基座上,线圈架两侧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接线脚的槽口,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接线脚上,所述轭铁和衔铁相互插接并插于基座上,轭铁的一侧面与线圈架的一侧壁贴合,所述衔铁与线圈架的另一侧壁贴合,衔铁表面贴合有前端带有动触点的动簧片,动簧片两侧对应于动触点均设有带静触点的静簧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装配程度高,所有结构都处于紧密连接,可实现无需人工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当继电器发生故障时电路板不亮,正常工作室电路板发光,能轻松判断是否是继电器故障,方便找到故障原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继电器及其装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继电器中线圈一般会接有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件,而连接电子元件和线圈之间的方式普通采用点焊方法,而点焊容易造成虚焊的现象,且多个电子元件焊接需要考虑空间利用问题,因此焊接时需要非常细心跟仔细,且焊接方法存在一定风险而且耗时,生产效率不高,因此为了提高继电器的质量,急需一种新型继电器结构,能适用于现如今自动化生产线装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精密、无需焊接、能实现自动化安装的新型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包括基座、线圈架、电路板、接线脚、插脚、衔铁和轭铁,所述线圈架安装于基座上,线圈架两侧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接线脚的槽口,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接线脚上,所述轭铁(和衔铁相互插接并插于基座上,轭铁的一侧面与线圈架的一侧壁贴合,所述衔铁与线圈架的另一侧壁贴合,衔铁表面贴合有前端带有动触点的动簧片,动簧片两侧对应于动触点均设有带静触点的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继电器,包括基座(1)、线圈架(2)、电路板(3)、接线脚(4)、插脚(5)、衔铁(6)和轭铁(7),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2)安装于基座(1)上,线圈架(2)两侧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接线脚(4)的槽口(201),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接线脚(4)上,所述轭铁(7)和衔铁(6)相互插接并插于基座(1)上,轭铁(7)的一侧面与线圈架(2)的一侧壁贴合,所述衔铁(6)与线圈架(2)的另一侧壁贴合,衔铁(6)表面贴合有前端带有动触点(101)的动簧片(10),动簧片(10)两侧对应于动触点(101)均设有带静触点(111)的静簧片(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继电器,包括基座(1)、线圈架(2)、电路板(3)、接线脚(4)、插脚(5)、衔铁(6)和轭铁(7),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2)安装于基座(1)上,线圈架(2)两侧的底端设有用于插入接线脚(4)的槽口(201),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接线脚(4)上,所述轭铁(7)和衔铁(6)相互插接并插于基座(1)上,轭铁(7)的一侧面与线圈架(2)的一侧壁贴合,所述衔铁(6)与线圈架(2)的另一侧壁贴合,衔铁(6)表面贴合有前端带有动触点(101)的动簧片(10),动簧片(10)两侧对应于动触点(101)均设有带静触点(111)的静簧片(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脚(4)为L型,接线脚(4)的竖直部(410)插于基座(1)上,引线片(4)的水平部(420)设有锯齿棱(421),且水平部(420)通过锯齿棱(421)卡合于线圈架(2)底端的槽口(201),所述接线脚(4)上设有U型槽(411),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U型槽(4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7)和衔铁(6)上均设有凸柱(610),所述动簧片(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