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64802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其中,所述管网信息包括管道信息以及装配于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的设备信息;根据所述管网信息,生成所述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基于所述管网信息生成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并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使得在对地下施工施工作业前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管网的具体状况,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减少安全隐目的,并能够对地下管网进行有效的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虚拟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尚未将AR技术延伸到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北斗系统中,以将地下管网对应的管道及附属设备进行虚拟可视化呈现,因此,作业人员在对地下管网进行巡查或施工作业时存在较大的困难,无法获知地下管网地具体位置及运行状况,从而难以做到对地下管网进行有效管理。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设备及方法,以解决无法获知地下管网地具体位置及运行状况而难以对地下管网进行有效管理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应用于AR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应用于AR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其中,所述管网信息包括管道信息以及装配于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的设备信息;根据所述管网信息,生成所述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中,所述AR设备配置有GIS数据库,所述GIS数据库包括若干位置信息以及各位置信息对应的管网信息。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具体包括:获取所述AR设备自身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GIS数据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管网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管网信息作为所述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中,所述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之后,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所述AR设备自身的的目标位置信息;当所述目标位置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不同时,将所述目标位置信息作为所述位置信息,并重新执行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GIS数据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管网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管网信息作为所述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以更新所述虚拟场景。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管网信息,生成所述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具体包括:获取所述AR设备自身对应的用户信息,并确定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权限;根据所述用户权限在获取到的管网信息中选取该用户信息对应的管网数据,其中,所述管网数据为所述管网信息中的部分数据;根据所述管网数据生成所述所述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中,所述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具体包括:接收显示指令,并确定所述显示指令对应的显示内容;控制所述虚拟场景中与所述显示内容对应的场景显示,并隐藏所述显示内容外的场景信息。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中,所述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选取指令,确定所述选取指令对应的管线,并显示所述管线对应的管线数据。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中的步骤。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通信总线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中的步骤。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基于所述管网信息生成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并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使得在对地下施工施工作业前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管网的具体状况,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减少安全隐目的,并能够对地下管网进行有效的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应用于AR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其中,所述管网信息包括管道信息以及装配于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的设备信息。具体地,所述地下管网为埋设于地下的燃气管道组成的管网线路,所述管道信息为包括管道的位置、管径、高程、压力、介质信息等,所述附属设备的设备信息为附属设备的名称、位置以及运行状况等,其中所述附属设备的名称包括闸井、调压箱、调压站等。所述获取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可以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数据库中包括一定范围内所有地下管网的管网信息。进一步,所述AR设备配置有GIS数据库,所述GIS数据库包括若干位置信息以及各位置信息对应的管网信息。具体地,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完成位置信息的采集,所述位置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所有地下管网各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同时获取该范围内所有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然后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与位置信息所对应的管网信息进行关联,使所述位置信息与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一一对应,然后存入GIS数据库中,从而建立起包括所述地下管网任一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与位置信息对应的管网信息。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具体包括:S11、获取所述AR设备自身的位置信息;S12、根据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GIS数据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管网信息,并将所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AR设备,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其中,所述管网信息包括管道信息以及装配于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的设备信息;/n根据所述管网信息,生成所述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n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AR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其中,所述管网信息包括管道信息以及装配于管道上的附属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管网信息,生成所述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虚拟场景;
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设备配置有GIS数据库,所述GIS数据库包括若干位置信息以及各位置信息对应的管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显示的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AR设备自身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GIS数据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管网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管网信息作为所述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所述虚拟场景以实现地下管网可视化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AR设备自身的的目标位置信息;
当所述目标位置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不同时,将所述目标位置信息作为所述位置信息,并重新执行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通过所述GIS数据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管网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管网信息作为所述地下管网对应的管网信息,以更新所述虚拟场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管网信息,生成所述待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亮韩非陈飞马婷易洪林黄宴军张宇锋刘双全唐荣舒晓伟范峻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燃燃气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