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航定位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可以为多领域提供导航服务。但是,目前北斗定位通讯只具备定位、通信及授时跟踪的功能,却无法实时监测用户机终端载体的运动状态,同时用户机终端之间无法进行识别和信息交流,即单一的北斗定位通讯不具备准确的交通指引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包括北斗定位单元、AIS收发单元、网络通信单元和应用管理单元;北斗定位单元、AIS收发单元、网络通信单元与应用管理单元依次通过数字信号通信连接;所述北斗定位单元用于通过北斗/GPS卫星对用户机终端进行定位操作;所述AIS收发单元用于通过AIS通信设备进行静态、动态的消息收发及管理操作;所述网络通信单元用于连接用户机终端与用户;所述应用管理单元用于将定位信息反馈给用户及提供人机交互的服务通道。其中,北斗定位单元采用北斗和GPS双模定位。其中,用户机终端包括机载用户机、车载用户机、船载用户机、指挥用户机等。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北斗定位单元包括指挥控制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北斗定位单元(100)、AIS收发单元(200)、网络通信单元(300)和应用管理单元(400);北斗定位单元(100)、AIS收发单元(200)、网络通信单元(300)与应用管理单元(400)依次通过数字信号通信连接;所述北斗定位单元(100)用于通过北斗/GPS卫星对用户机终端进行定位操作;所述AIS收发单元(200)用于通过AIS通信设备进行静态、动态的消息收发及管理操作;所述网络通信单元(300)用于连接用户机终端与用户;所述应用管理单元(400)用于将定位信息反馈给用户及提供人机交互的服务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北斗定位单元(100)、AIS收发单元(200)、网络通信单元(300)和应用管理单元(400);北斗定位单元(100)、AIS收发单元(200)、网络通信单元(300)与应用管理单元(400)依次通过数字信号通信连接;所述北斗定位单元(100)用于通过北斗/GPS卫星对用户机终端进行定位操作;所述AIS收发单元(200)用于通过AIS通信设备进行静态、动态的消息收发及管理操作;所述网络通信单元(300)用于连接用户机终端与用户;所述应用管理单元(400)用于将定位信息反馈给用户及提供人机交互的服务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定位单元(100)包括指挥控制模块(101)、应用服务模块(102)、定位计算模块(103)和航图绘制模块(104);指挥控制模块(101)、应用服务模块(102)、定位计算模块(103)与航图绘制模块(104)依次通过数字信息通信连接;所述指挥控制模块(101)用于为各级指挥机关提供定位、授时及短报文信息并完成信息的管理分析操作;所述应用服务模块(102)用于对接收到的定位信息、状态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处理;所述定位计算模块(103)用于对接收到的定位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以得出精确的定位坐标;所述航图绘制模块(104)用于根据计算所得的定位坐标实时绘制用户机终端的运动痕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模块(102)包括监控服务模块(1021)和数据库服务模块(1022);监控服务模块(1021)与数据库服务模块(1022)通过数字信号通信连接;所述监控服务模块(1021)用于对用户机终端的运动路线进行监控;所述数据库服务模块(1022)用于接收、存储、管理定位信息、短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以供业务模块信息加载、查询、统计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计算模块(103)包括定位计算模块(1031)和定位解算模块(1032);定位计算模块(1031)的信号输出端与定位解算模块(103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定位计算模块(1031)用于实时计算电波与用户机终端之间的观测距离;所述定位解算模块(1032)用于根据观测距离解算用户机终端的空间直角坐标分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北斗定位通讯和AIS收发功能的小型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计算模块(1031)的计算公式为:
;
;
其中,ρ1为卫星1与用户机终端之间的距离,ρ2为卫星2与用户机终端之间的距离,S1为卫星1与地面中心之间的距离,S2为卫星2与地面中心之间的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施欢冬,张瑞,许振,张文,孙军,张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星宇芯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