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石耐磨性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岩石耐磨性测试是判别岩石耐磨损性能的主要测试方法,现有装置对岩石耐磨性测试存在诸多问题,不能精确控制划动距离(划痕长度),对划动时间没有统一规范,未能解决不规则岩样的固定问题,岩样和钢针取放过程的超前磨损,以及不能实时监控划动过程中岩样表面划痕的细微观变化,因此在实操中极大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安放钢针时,现有装置一般为手提重锤将钢针置于岩样表面,但不可避免的对针尖造成了磨损。在取出钢针时,现有装置一般为拔出上方重锤,取出钢针,此方法会在拔出钢针的瞬间造成钢针和岩石的二次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制针尖划动距离的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其包括试验架,试验架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架,所述试验架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承载板(9)、第二承载板(15)和第三承载板(16),所述第一承载板(9)上设置有载荷桶(4),所述载荷桶(4)的下端设置有竖直的钢针套筒(5),所述钢针套筒(5)与载荷桶(4)连通,所述钢针套筒(5)内设置有钢针(8);所述载荷桶(4)内设置有载荷装置,所述第二承载板(15)上设置有待测岩石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放置在电动伸缩滑台(10)的滑台(11)上,所述电动伸缩滑台(10)安装在第二承载板(15)上;/n所述固定装置的下端固定在垂直位移升降机(14)的升降杆(13)上,所述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架,所述试验架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承载板(9)、第二承载板(15)和第三承载板(16),所述第一承载板(9)上设置有载荷桶(4),所述载荷桶(4)的下端设置有竖直的钢针套筒(5),所述钢针套筒(5)与载荷桶(4)连通,所述钢针套筒(5)内设置有钢针(8);所述载荷桶(4)内设置有载荷装置,所述第二承载板(15)上设置有待测岩石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放置在电动伸缩滑台(10)的滑台(11)上,所述电动伸缩滑台(10)安装在第二承载板(15)上;
所述固定装置的下端固定在垂直位移升降机(14)的升降杆(13)上,所述升降杆(13)贯穿滑台(11),且升降杆(13)与滑台(11)活动连接;所述垂直位移升降机(14)固定在滑动机构上,所述滑动机构固定在第三承载板(16)上;所述垂直位移升降机(14)和电动伸缩滑台(10)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装置为圆柱形的重锤(3),所述重锤(3)的下端为水平面,所述重锤(3)的上端设置有把手(2),所述重锤(3)放入载荷桶(4)内,且载荷桶(4)的内表面和重锤(3)的外表面均光滑,所述重锤(3)与载荷桶(4)的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套筒(5)与钢针(8)间隙配合,所述钢针套筒(5)的下端设置有四颗固定钢针(8)的固定螺钉(7),所述固定螺钉(7)与钢针套筒(5)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套筒(5)上设置有朝向固定装置的运动捕捉相机(19),所述第二承载板(15)上设置有朝向固定装置的防抖云台摄像机(6),所述运动捕捉相机(19)和防抖云台摄像机(6)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昕,张国栋,巫锡勇,郭德平,彭磊,王衍飞,席英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