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两条流体管道或将流体管道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51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7
一种用于连接两条流体管道(10)或用于将流体管道(10)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塑料壳体(34),该塑料壳体具有能够被流体穿流的流体通道(33),以及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被紧固在该塑料壳体(34)上,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被布置成使其检测流经该流体通道(33)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其中该塑料壳体(34)具有贯通开口(44),在该贯通开口中布置有与该塑料壳体(34)固定连接的支承套筒(46),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与该套筒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两条流体管道或将流体管道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条流体管道或用于将流体管道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塑料壳体,该塑料壳体具有能够被流体穿流的流体通道,以及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被紧固在该塑料壳体上,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被布置成使得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检测流经该流体通道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
技术介绍
用于流体连接至少两条流体管道或用于将流体管道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是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在机动车辆中使用流体管道来引导液体,其中例如,车辆内部的冷却系统具有多条流体管道,这些流体管道藉由连接元件相互处于流体连接或与指配给冷却系统的设备处于流体连接。为了能够检测流经流体通道的流体的特征变量,尤其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连接元件具有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WO2015/161929A1公开了一种这种类型的具有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通过注塑成型方法制造的塑料壳体,该塑料壳体具有第一连接支管和第二连接支管,其中这些连接支管通过在该塑料壳体中所设的流体通道处于流体连接。在该塑料壳体中嵌入有温度传感器,其中该温度传感器在塑料壳体的注塑成型制造过程中被塑料壳体的塑料材料包覆注塑,并且该温度传感器以这种方式不可松脱地、材料配合地并且形状配合地与塑料壳体连接。具有嵌入的温度传感器的以这种方式实施的连接元件的不利之处在于,有故障的温度传感器导致要更换整个连接元件并且因此是昂贵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元件,其中可以简单地并且成本有效地更换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在此,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应可靠地装配在塑料壳体上。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用于连接两条流体管道或用于将流体管道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来实现。该塑料壳体具有贯通开口,在该贯通开口中布置有与该塑料壳体固定连接的支承套筒,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与该支承套筒紧固,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将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可靠地连接在连接元件的塑料壳体上,并且可以实现简单并且成本有效地安装和拆卸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在将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直接紧固在塑料壳体上时,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可能由于蠕变过程和用于连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所需的塑料区域强度过低而从塑料壳体中松脱。为了避免这一点并且为了创造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可靠的连接,将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连接在塑料壳体上藉由支承套筒来实现,该支承套筒例如是由金属(尤其黄铜)制造的并且固定地布置在塑料壳体的贯通开口中。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以如下方式形状配合地和/或材料配合地与支承套筒连接,使得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可以以简单并且成本有效的方式再次从支承套筒松脱。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拆卸过程移除有故障的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并且可以插入能正常工作的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优选地,该塑料壳体是通过注塑成型方法制造的,由此可以以高精确度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塑料壳体。在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该支承套筒具有内螺纹,并且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具有与该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在装配过程中,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拧接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被装配到支承套筒上。在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有故障时或在由于其他原因而更换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时,可以旋出有故障的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并旋入能正常工作的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由此可以以低耗费更换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在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该支承套筒具有外螺纹,并且该贯通开口的内周面具有内螺纹。由此,支承套筒可以通过旋入过程简单地被装配在塑料壳体上。优选地,该支承套筒的外螺纹实施为自攻螺纹,其中该贯通开口的内螺纹是通过旋入该支承套筒而产生的。由此可以降低塑料壳体的制造耗费,其中不必通过单独的步骤制造内螺纹。此外,在已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的情况下,注塑成型模具可以更简单并且更成本有效地实施,原因在于省去了注塑成型模具的形成螺纹的区域。优选地,该支承套筒的外螺纹是与该支承套筒的内螺纹反向地实施的,由此使得该支承套筒在旋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时不被旋出。在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该支承套筒的内螺纹上和/或外螺纹上设有螺纹密封件,由此可靠地密封流体通道并且流体不会经由在塑料壳体中为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而设的贯通开口从流体通道流出。优选地,该支承套筒是被该塑料壳体的塑料材料包覆注塑的。由此,支承套筒可以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就已经被紧固在塑料壳体上,由此降低装配耗费。在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该支承套筒具有至少一个从外周面径向延伸的突出部,其中在该贯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与该突出部对应的凹口。由此可以可靠地固定支承套筒以免相对于塑料壳体旋转和轴向移位。优选地,该支承套筒被压入到该贯通开口中,由此支承套筒可以简单地被装配在塑料壳体上。在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该支承套筒在其外周面上具有滚花,由此可靠地固定支承套筒以免相对于塑料壳体旋转和轴向移位。附图说明借助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元件的流体管道,图2示出具有已装配的支承套筒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元件,图3示出来自图2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已装配的支承套筒和已装配的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图4示出来自图2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已藉由第一实施方式装配的支承套筒,图5示出来自图2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已藉由第二紧固方式装配的支承套筒。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机动车辆的冷却系统的流体管道10,其中冷却系统通常具有多个部件,这些部件经由流体管道10相互处于流体连接。流体管道10具有柔性的软管元件12,该软管元件是由弹性体制造的。在软管元件12的两个轴向端部处分别连接有刚性的铝管道元件14、18,其中刚性的铝管道元件14、18分别藉由压接元件16、20与软管元件12处于流体密封的连接。为了将流体管道10与冷却系统的部件以流体方式连接,在铝管道元件14、18的背离软管元件12的轴向端部处分别设有连接元件30、32,其中连接元件30、32被实施为相同的。图2和图3示出连接元件30、32。连接元件30、32包括通过注塑成型方法制造的塑料壳体34,该塑料壳体具有第一连接支管38和第二连接支管42。第一连接支管38用于连接元件30、32与流体管道10之间的流体连接。在此,第一连接支管38被插入流体管道10中并且与流体管道10焊接。第二连接支管42用于连接元件30、32与(图中未示出的)冷却系统的部件之间的流体连接。第二连接支管42被插到在冷却系统的部件(例如冷却器)处所设的开口中并且与该部件拧接。为了将第二连接支管42拧接在冷却系统的部件上,连接元件30、32具有贯通开口36,紧固螺栓穿过该贯通开口而插入并且随后旋入在部件上所设的螺纹中。为了连接元件30、32与冷却系统的部件之间的流体密封的连接,在第二连接支管42的外周面处设有密封件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两条流体管道(10)或用于将流体管道(10)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n塑料壳体(34),该塑料壳体具有能够被流体穿流的流体通道(33),以及/n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被紧固在该塑料壳体(34)上,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被布置成使其检测流经该流体通道(33)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n其特征在于,/n该塑料壳体(34)具有贯通开口(44),在该贯通开口中布置有与该塑料壳体(34)固定连接的支承套筒(46),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与该支承套筒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紧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1 DE 102019113471.41.一种用于连接两条流体管道(10)或用于将流体管道(10)与设备连接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具有:
塑料壳体(34),该塑料壳体具有能够被流体穿流的流体通道(33),以及
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被紧固在该塑料壳体(34)上,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被布置成使其检测流经该流体通道(33)的流体的温度和/或压力,
其特征在于,
该塑料壳体(34)具有贯通开口(44),在该贯通开口中布置有与该塑料壳体(34)固定连接的支承套筒(46),其中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与该支承套筒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
其特征在于,
该塑料壳体(34)是通过注塑成型方法制造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元件,
其特征在于,
该支承套筒(46)具有内螺纹(49),并且该温度和/或压力传感器(50)具有与该内螺纹(49)对应的外螺纹(51)。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连接元件,
其特征在于,
该支承套筒(46)具有外螺纹(47),并且该贯通开口(44)的内周面具有内螺纹(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伦茨
申请(专利权)人:保时捷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