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51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阀门包括阀体、上阀盖、前阀座、后阀座、阀杆、球体、固定轴、下阀盖、油路系统;上阀盖和下阀盖分别安装于阀体的上部和下部;球体设置于阀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可调节阀座密封力的油路控制系统和密封力补偿系统实现球体与阀座之间无摩擦密封,当前阀座和后阀座与球体完全脱开后,球体与前阀座、后阀座可做无密封付摩擦的启闭操作,降低了阀门操作力矩,通过设计巧妙的油路系统、阀座和阀体配合面的结构,利用特制加油枪和柱塞阀容积变化完成了注油和抽油的动作,借助注油和抽油的效果,实现了油压驱动阀座开启和介质压力实现阀座的关闭,降低维护成本,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
技术介绍
阀门一般由阀杆、启闭件、阀座及其他辅件构成,是一种通过启闭件由阀杆带动,并绕阀杆轴线作旋转运动的结构,启闭件例如可以是球体。阀门结构多种多样,广泛应用在石油和天然气管线上以及采油、炼油、石化、化工、化纤、冶金、电力、核电、食品和造纸等装置中。现有技术的阀门结构中,阀座固定不动,通过操作阀杆和启闭件来实现启闭件与阀座相抵密封,这就需要启闭件既能实现旋转运动,又能实现往阀座方向运动,运动副越多,零件之间造成的磨损也越多,随着阀门开关次数的增多,运动副逐渐磨损,再加上密封面受磨损,这就降低了阀门结构的密封性能,缩短了阀门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其包括阀体(1)、上阀盖(2)、前阀座(3)、后阀座(4)、阀杆(5)、球体(8)、固定轴(17)、下阀盖(19)、油路系统(13);所述上阀盖(2)和所述下阀盖(19)分别安装于所述阀体(1)的上部和下部;所述阀体(1)内部形成连通阀体进入端(6)和阀体排出端(7)的阀腔,所述球体(8)设置于阀腔内;所述阀杆(5)的一端于阀腔内连接至所述球体(8)的顶端,所述阀杆(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阀盖(2)连接至转动系统;所述固定轴(17)的一端于阀腔内连接至所述球体(8)的底端,所述固定轴(1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阀盖(19);所述前阀座(3)安装于所述球体(8)与所述阀体进入端(6)之间,所述后阀座(4)安装于所述球体(8)与所述阀体排出端(7)之间。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前阀座(3)包括前阀座第一梯台(31)和前阀座第二梯台(32);所述前阀座第一梯台(31)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进入端(6)的面处设置有前阀座真空油室(91);所述前阀座第二梯台(32)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进入端(6)的面处设置有前阀座退位区(101);所述后阀座(4)包括后阀座第一梯台(41)和后阀座第二梯台(42);所述后阀座第一梯台(41)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排出端(7)的面处设置有后阀座真空油室(92);所述后阀座第二梯台(42)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排出端(7)的面处设置有后阀座退位区(102)。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前阀座第一梯台(31)与所述后阀座第一梯台(41)配合所述阀体(1)的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阀座密封圈凹槽和第一防尘防火圈凹槽;所述第一阀座密封圈凹槽内嵌入第一阀座密封圈(111);所述第一防尘防火圈凹槽内嵌入第一防尘防火圈(121)。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前阀座第二梯台(32)与所述后阀座第二梯台(42)配合所述阀体(1)的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阀座密封圈凹槽和第二防尘防火圈凹槽;所述第二阀座密封圈凹槽内嵌入第二阀座密封圈(112);所述第二防尘防火圈凹槽内嵌入第二防尘防火圈(122)。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油路系统(13)包括依次连接的油压表(131)、柱塞阀(132)、沿路管道(133)、注油阀(134),还包括前阀体油路(135)、后阀体油路(136);所述前阀体油路(135)的一端由所述柱塞阀(132)与所述沿路管道(133)的连接处伸出,另一端与所述前阀座真空油室(91)贯通;所述后阀体油路(136)的一端由所述注油阀(134)与所述沿路管道(133)的连接处伸出,另一端与所述后阀座真空油室(92)贯通。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油压表(131)的设定压力值可调,用以补偿因操作磨损或积垢引起的密封比压变动。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球体(8)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阀杆(5)配合的阶梯固定孔(14),所述阶梯固定孔(14)内插入螺钉(15)从而连接所述球体(8)与所述阀杆(5)。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所述球体(8)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孔(16),所述固定轴(17)的一端置于所述限位孔(16)内且所述固定轴(17)与所述限位孔(16)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18);所述固定轴(17)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阀盖(19)通过螺栓(20)固定连接。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阀门还包括连通所述前阀座真空油室(91)和所述后阀座真空油室(92)的排气阀。在一种改进的方案中,阀门还包括转动系统;所述转动系统包括手轮(21)和中间驱动部,所述中间驱动部用于在所述手轮(21)的带动下进一步带动所述阀杆(5)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利用可调节阀座密封力的油路控制系统和密封力补偿系统实现球体与阀座之间无摩擦密封,当前阀座和后阀座与球体完全脱开后,球体与前阀座、后阀座可做无密封付摩擦的启闭操作,降低了阀门操作力矩,通过设计巧妙的油路系统、阀座和阀体配合面的结构,利用特制加油枪和柱塞阀容积变化完成了注油和抽油的动作,借助注油和抽油的效果,实现了油压驱动阀座开启和介质压力(负压,介质压力大于油压)实现阀座的关闭,还可通过调高油压表的设定值来补偿因操作磨损或积垢引起的密封比压变动,再次实现阀门的零泄漏,降低维护成本,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阀门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阀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阀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阀门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阀体1、上阀盖2、前阀座3、后阀座4、阀杆5、阀体进入端6、阀体排出端7、球体8、前阀座真空油室91、后阀座真空油室92、前阀座退位区101、后阀座退位区102、第一阀座密封圈111、第二阀座密封圈112、第一防尘防火圈121、第二防尘防火圈122、油路系统13、油压表131、柱塞阀132、沿路管道133、注油阀134、前阀体油路135、后阀体油路136、阶梯固定孔14、螺钉15、限位孔16、固定轴17、空隙18、下阀盖19、螺栓20、手轮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专利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阀体(1)、上阀盖(2)、前阀座(3)、后阀座(4)、阀杆(5)、球体(8)、固定轴(17)、下阀盖(19)、油路系统(13);/n所述上阀盖(2)和所述下阀盖(19)分别安装于所述阀体(1)的上部和下部;/n所述阀体(1)内部形成连通阀体进入端(6)和阀体排出端(7)的阀腔,所述球体(8)设置于阀腔内;/n所述阀杆(5)的一端于阀腔内连接至所述球体(8)的顶端,所述阀杆(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阀盖(2)连接至转动系统;/n所述固定轴(17)的一端于阀腔内连接至所述球体(8)的底端,所述固定轴(1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阀盖(19);/n所述前阀座(3)安装于所述球体(8)与所述阀体进入端(6)之间,所述后阀座(4)安装于所述球体(8)与所述阀体排出端(7)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阀体(1)、上阀盖(2)、前阀座(3)、后阀座(4)、阀杆(5)、球体(8)、固定轴(17)、下阀盖(19)、油路系统(13);
所述上阀盖(2)和所述下阀盖(19)分别安装于所述阀体(1)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阀体(1)内部形成连通阀体进入端(6)和阀体排出端(7)的阀腔,所述球体(8)设置于阀腔内;
所述阀杆(5)的一端于阀腔内连接至所述球体(8)的顶端,所述阀杆(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阀盖(2)连接至转动系统;
所述固定轴(17)的一端于阀腔内连接至所述球体(8)的底端,所述固定轴(1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阀盖(19);
所述前阀座(3)安装于所述球体(8)与所述阀体进入端(6)之间,所述后阀座(4)安装于所述球体(8)与所述阀体排出端(7)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阀座(3)包括前阀座第一梯台(31)和前阀座第二梯台(32);
所述前阀座第一梯台(31)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进入端(6)的面处设置有前阀座真空油室(91);
所述前阀座第二梯台(32)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进入端(6)的面处设置有前阀座退位区(101);
所述后阀座(4)包括后阀座第一梯台(41)和后阀座第二梯台(42);
所述后阀座第一梯台(41)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排出端(7)的面处设置有后阀座真空油室(92);
所述后阀座第二梯台(42)与所述阀体(1)相配合且朝向所述阀体排出端(7)的面处设置有后阀座退位区(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阀座第一梯台(31)与所述后阀座第一梯台(41)配合所述阀体(1)的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阀座密封圈凹槽和第一防尘防火圈凹槽;
所述第一阀座密封圈凹槽内嵌入第一阀座密封圈(111);
所述第一防尘防火圈凹槽内嵌入第一防尘防火圈(12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强制双关断零摩擦的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阀座第二梯台(32)与所述后阀座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军张阳秀郑坤明张浩宣中宝林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瑞科流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