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69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流量或阻流的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流质通道,所述球体的表面及流质通道均设有耐腐蚀层,所述球体和阀体转动连接,所述球体的上端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和球体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上端贯穿阀体的,球体内壁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流质通道的两侧,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内壁分别卡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与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紧密配合,所述密封套包括背离球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和外接管道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密封套固定连接,提供一种气密性高、结构简单的便于安装的阀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
本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
技术介绍
球阀,启闭件(球体)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亦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其中硬密封V型球阀其V型球芯与堆焊硬质合金的金属阀座之间具有很强的剪切力,特别适用于含纤维、微小固体颗料等的介质。而多通球阀在管道上不仅可灵活控制介质的合流、分流、及流向的切换,同时也可关闭任一通道而使另外两个通道相连。现有技术中,球阀和外接管道的安装的气密性不足,容易造成液体泄漏的问题,若液体为危险性高度,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高、结构简单的便于安装的阀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流量或阻流的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流质通道,所述球体的表面及流质通道均设有耐腐蚀层,所述球体和阀体转动连接,所述球体的上端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和球体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上端贯穿阀体的,球体内壁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流质通道的两侧,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内壁分别卡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与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紧密配合,所述密封套包括背离球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和外接管道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密封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便于流质的流入,所述介质出口的设置便于流质的流出,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流量或阻流的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流质通道,所述流质通道能够和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配合,当球体转向时所述流质通道和介质出口及介质入口同时对接上后,此时流质便能够在阀体内流动,所述球体的表面及流质通道均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设置,提高了所述阀体的使用寿命,所述球体和阀体转动连接,便于所述球体对流质流量的控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所述球体的上端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用于控制所述球体的转动,以便对流量的控制,所述阀杆的底部和球体固定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牢固度,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所述阀杆的上端贯穿阀体的顶部,便于和手柄或者执行器连接,球体内壁中设有空腔,所述的设置减轻了球体的重量,便于球体的装配,减少了生产浪费,所述空腔位于流质通道的两侧,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内壁分别卡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设置便于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处和外接管道的连接,能够提高了连接的气密性,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与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紧密配合,提高了连接的牢固度,同时提高连接的气密性,所述密封套包括背离球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和外接管道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同时便于所述外接管道进行安装,所述外接管道也设有用于配合部配合的配合件,便于拼合提高连接的牢固度和气密性,所述配合部与密封套固定连接,提高了连接的强度,防止所述密封套脱落起不到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边体、第二边体和第三边体,所述第三边体分别和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的外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边体同第三边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体的一端与第一边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边体连接,所述第二边体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边体和第三边体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边体位于第一边体的和第三边体的最外端,所述第二边体的一端和第三边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一边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体由第三边体处向第二边体倾斜,因此第三边体处高于第一边体处,便于配合部和配件的紧密配合,提高了配合的气密性,所述阀体的两侧和管道的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提高了连接的强度和牢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套的外侧设有凸块,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内分别设有用于凸块卡入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凸块与密封套一体成型,提高了连接的强度,同时便于所述密封套的固定,当密封套插入介质入口或者介质出口时,所述凸块会随着移动分别和卡槽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合部与密封套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一体成型能够大大提高连接的强度,同时便于生产制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体和阀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背离球体的一侧与阀体固定连接,另一侧与球体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密封件的设置能够防止所述球体在转动的时候漏水,大大提高了防漏性,同时能够提高了球体工作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腐蚀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材质具有超强的耐腐蚀的作用,能够提高球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防止由于腐蚀导致液体的泄漏,起到防漏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阀体与外接管道配合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球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阀体;101、介质入口;102、介质出口;103、密封套;104、配合部;1041、第一边体;1042、第二边体;1043、第三边体;105、凸块;106、卡槽;107、密封件;2、球体;201、流质通道;202、耐腐蚀层;203、空腔;3、阀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介质入口101和介质出口102,所述介质入口101便于流质的流入,所述介质出口102的设置便于流质的流出,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所述阀体1内设有用于控制流量或阻流的球体2,所述球体2内设有流质通道201,所述流质通道201能够和所述介质入口101和介质出口102配合,当球体2转向时所述流质通道201和介质出口102及介质入口101同时对接上后,此时流质便能够在阀体1内流动,所述球体2的表面及流质通道201均设有耐腐蚀层202,所述耐腐蚀层202的设置,提高了所述阀体1的使用寿命,所述球体2和阀体1转动连接,便于所述球体2对流质流量的控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所述球体2的上端设有阀杆3,所述阀杆3用于控制所述球体2的转动,以便对流量的控制,所述阀杆3的底部和球体2固定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牢固度,提高了使用的效率,所述阀杆3的上端贯穿阀体1的顶部,便于和手柄或者执行器连接,球体2内壁中设有空腔20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流量或阻流的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流质通道,所述球体的表面及流质通道均设有耐腐蚀层,所述球体和阀体转动连接,所述球体的上端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和球体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上端贯穿阀体的顶部,球体内壁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流质通道的两侧,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内壁分别卡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与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紧密配合,所述密封套包括背离球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和外接管道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密封套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流量或阻流的球体,所述球体内设有流质通道,所述球体的表面及流质通道均设有耐腐蚀层,所述球体和阀体转动连接,所述球体的上端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和球体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上端贯穿阀体的顶部,球体内壁中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流质通道的两侧,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内壁分别卡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与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紧密配合,所述密封套包括背离球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和外接管道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密封套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边体、第二边体和第三边体,所述第三边体分别和介质入口和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海
申请(专利权)人:永嘉县日星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