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48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筒节的各筒片(1)顶部两端预埋吊点(11);步骤2:每相邻两片筒片(1)之间均通过第一钢丝绳(2)连接,第一钢丝绳(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片筒片(1)的相邻两个吊点(11)上;步骤3:筒节上对称分布的每两根第一钢丝绳(2)之间均通过第二钢丝绳(3)连接,第二钢丝绳(3)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钢丝绳(2)的中部;步骤4:第二钢丝绳(3)的中部活动连接至起吊设备的吊钩(4)。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分片预制筒节的吊装过程中减小或避免各筒片之间的错动,确保筒节顶面的吊装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风电塔筒的吊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在我国风资源较好的“三北”区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三北”区域开发日趋饱和,风力发电正向内陆区域发展。由于内陆区域风速较低,同时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日益增大,使得风轮的直径越来越大,塔筒的高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高度已经达到120-160m。随着塔筒的增高,传统的钢塔筒刚度较低,塔筒易产生共振而损坏。下部采用混凝土塔筒、上部采用钢塔筒的钢-混凝土混合塔筒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有效的提高塔筒的刚度,确保塔筒避免产生共振。混凝土塔筒一般采用分节、分片预制的方式,运至现场后进行拼装及吊装。拼装后的整个筒节采用起吊设备进行起吊吊装,现有技术的起吊方法如图1所示,采用若干根钢丝绳100连接在筒节200顶部的吊点11上,若干根钢丝绳的上端集中连接在吊钩4上,由于每根钢丝绳无法调节到统一的长度而存在细微的差别,同时由于吊点在混凝土筒片上的预埋位置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在起吊过程中,筒节上各筒片之间的受力不均,用于连接相邻筒片的高强螺栓承受的压力较大,若筒片之间的高强螺栓无法抵抗筒片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剪力,轻则产生筒片错动,导致筒节表面的平面度不符合建设要求,重则在吊装过程中可能发生脱落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能在分片预制筒节的吊装过程中减小或避免各筒片之间的错动,确保筒节顶面的吊装平整度。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筒节的各筒片顶部两端预埋吊点;步骤2:每相邻两片筒片之间均通过第一钢丝绳连接,第一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片筒片的相邻两个吊点上;步骤3:筒节上对称分布的每两根第一钢丝绳之间均通过第二钢丝绳连接,第二钢丝绳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钢丝绳的中部;步骤4:第二钢丝绳的中部活动连接至起吊设备的吊钩。所述的筒节的筒片数量为双数,且第一钢丝绳关于筒节的顶面中心对称布置,第二钢丝绳关于筒节的顶面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的筒片的数量与第一钢丝绳的数量相当。所述的筒片的数量为第二钢丝绳的数量为的两倍。每根所述的第一钢丝绳的长度均相同,且第一钢丝绳的长度大于相邻两片筒片的相邻吊点的间距。每根所述的第二钢丝绳的长度均相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钢丝绳两两连接相邻筒片,第一钢丝绳沿筒节环向对称布置,能避免连接吊钩与筒片的各钢丝绳长度差别或吊点预埋位置偏差而导致筒片受力不均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筒片间的错动,确保筒节的吊装稳定性和顶面平整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钢丝绳连接第一钢丝绳与吊钩,吊钩通过两道钢丝绳间接连接筒片,通过第二钢丝绳的对称布置,能防止钢丝绳长度不均或吊点预埋错位等导致筒片错动,确保筒节的吊装稳定性和顶面平整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各钢丝绳的活动连接和对称布置确保了吊装过程中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在分片预制筒节的吊装过程中有效减小或避免了各筒片之间的错动,保证了筒节在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也保证了筒节顶面的吊装平整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筒节吊装方法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的示意图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吊装方法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吊装方法示意图。图中,100钢丝绳,200筒节,1筒片,11吊点,2第一钢丝绳,3第二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2,一种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筒节的各筒片1顶部两端预埋吊点11。步骤2:每相邻两片筒片1之间均通过第一钢丝绳2连接,第一钢丝绳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片筒片1的相邻两个吊点11上。步骤3:筒节上对称分布的每两根第一钢丝绳2之间均通过第二钢丝绳3连接,第二钢丝绳3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钢丝绳2的中部。第二钢丝绳3与第一钢丝绳2可采用定滑轮活动连接且实现相对滑动调节,也可采用套环等其他形式实现两者的相对滑动,从而通过滑动补偿各第一钢丝绳2的长度差别,进而避免在相邻两片筒片1之间产生剪力,减少用于连接筒片1的螺栓的压力,避免了筒片1间的错动。步骤4:第二钢丝绳3的中部活动连接至起吊设备的吊钩4。第二钢丝绳3与吊钩4之间可采用定滑轮活动连接且实现相对滑动调节,也可采用套环等其他形式实现两者的相对滑动,从而通过滑动补偿各第二钢丝绳3的长度差别,进而避免在相邻两片筒片1之间产生剪力,减少用于连接筒片1的螺栓的压力,避免了筒片1间的错动。所述的筒节的筒片1数量为双数。所述的筒片1的数量与第一钢丝绳2的数量相当。所述的筒片1的数量为第二钢丝绳3的数量为的两倍。每根所述的第一钢丝绳2的长度均相同,且第一钢丝绳2的长度大于相邻两片筒片1的相邻吊点11的间距。每根所述的第二钢丝绳3的长度均相同。由于每片筒片1的重量相等,利用筒片1拼装的对称性,通过第一钢丝绳2和第二钢丝绳3相应的对称布置,且第一钢丝绳2、第二钢丝绳3和吊钩4之间的相对滑动调节,可以保证与筒片1直接相连的各根第一钢丝绳2的受力均匀性,也保证了连接各根第一钢丝绳2和吊钩4的各根第二钢丝绳3的受力均匀性。即使存在钢丝绳长度的细微差别或吊点11的预埋位置不对称等原因,仍可以通过对称性的布置和滑动补偿确保各根第一钢丝绳2和第二钢丝绳3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减小或避免各筒片1之间的错动。实施例1:请参见附图2和3,筒节由四片筒片1对称拼装构成,四片筒片1沿环向逆时针方向依次标记为一号筒片T1、二号筒片T2、三号筒片T3和四号筒片T4;四片筒片1的顶部两端分别对称预埋有吊点11,每片筒片1上的两个吊点11沿环向逆时针方向标记为左吊点和右吊点。根据筒片1的数量,采用四根第一钢丝绳2,依次标记为一号钢丝绳S1、二号钢丝绳S2、三号钢丝绳S3和四号钢丝绳S4,采用两根第二钢丝绳3,依次标记为五号钢丝绳S5和六号钢丝绳S6。吊装时,将一号钢丝绳S1的两端连接在一号筒片T1的右吊点和二号筒片T2的左吊点上,将二号钢丝绳S2的两端连接在二号筒片T2的右吊点和三号筒片T3的左吊点上,将三号钢丝绳S3的两端连接在三号筒片T3的右吊点和四号筒片T4的左吊点上,将四号钢丝绳S4的两端连接在四号筒片T4的右吊点和一号筒片T1的左吊点上,使相邻两片筒片1之间能通过第一钢丝绳2连接。一号钢丝绳S1与三号钢丝绳S3关于筒节顶面中心对称布置,二号钢丝绳S2与四号钢丝绳S4关于筒节顶面中心对称布置。再将五号钢丝绳S5的两端与一号钢丝绳S1的中部和三号钢丝绳S3的中部连接,将六号钢丝绳S6的两端与二号钢丝绳S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筒节的各筒片(1)顶部两端预埋吊点(11);/n步骤2:每相邻两片筒片(1)之间均通过第一钢丝绳(2)连接,第一钢丝绳(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片筒片(1)的相邻两个吊点(11)上;/n步骤3:筒节上对称分布的每两根第一钢丝绳(2)之间均通过第二钢丝绳(3)连接,第二钢丝绳(3)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钢丝绳(2)的中部;/n步骤4:第二钢丝绳(3)的中部活动连接至起吊设备的吊钩(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筒节的各筒片(1)顶部两端预埋吊点(11);
步骤2:每相邻两片筒片(1)之间均通过第一钢丝绳(2)连接,第一钢丝绳(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片筒片(1)的相邻两个吊点(11)上;
步骤3:筒节上对称分布的每两根第一钢丝绳(2)之间均通过第二钢丝绳(3)连接,第二钢丝绳(3)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钢丝绳(2)的中部;
步骤4:第二钢丝绳(3)的中部活动连接至起吊设备的吊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预制混凝土筒片错动的筒节吊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筒节的筒片(1)数量为双数,且第一钢丝绳(2)关于筒节的顶面中心对称布置,第二钢丝绳(3)关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权钦明畅赵雅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