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47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和车辆,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用于设置于发动机的进气管内,其包括:壳体(10),呈管状,具有轴向(A)、径向(R)和周向;正电极(20),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中央,包括沿所述轴向(A)设置的导电轴(21)和环绕所述导电轴(21)的齿组件(22);负电极(30),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呈环形,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周、所述正电极(20)的外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结构简单且提高燃料能量转换效率和减少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对于例如燃油发动机或者是使用热能进行发电的电机,其以燃料(如燃油或天然气)作为能源,并将化学能转变为动能或电能。燃料能否充分燃烧直接影响发动机的燃料能量转换效率,同时也影响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了提高燃料能量转换效率和减少排放,现有技术中有使用高压共轨喷射、发动机缸内直喷、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等技术,然而这些设置结构复杂且燃烧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并能提高燃烧效率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用于设置于发动机的进气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呈管状,具有轴向、径向和周向;正电极,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中央,包括沿所述轴向设置的导电轴和环绕所述导电轴的齿组件;负电极,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用于设置于发动机的进气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呈管状,具有轴向(A)、径向(R)和周向;/n正电极(20),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中央,包括沿所述轴向(A)设置的导电轴(21)和环绕所述导电轴(21)的齿组件(22);/n负电极(30),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呈环形,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周、所述正电极(20)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用于设置于发动机的进气管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呈管状,具有轴向(A)、径向(R)和周向;
正电极(20),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中央,包括沿所述轴向(A)设置的导电轴(21)和环绕所述导电轴(21)的齿组件(22);
负电极(30),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呈环形,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周、所述正电极(20)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30)紧贴所述壳体(10)的内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组件(22)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电轴(21)的一个或多个齿环(22a),所述齿环(22a)的外周部具有在所述周向上排列的多个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22a)有多个,相邻的所述齿环(22a)在所述轴向(A)上由间隔柱(22b)间隔开,所述间隔柱(22b)具有内螺纹,所述导电轴(21)具有外螺纹,所述间隔柱(22b)与所述导电轴(21)螺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22a)的外周边缘与所述负电极(30)之间的距离为10mm至20mm,
所述齿环(22a)的外径为10mm至40mm,所述齿环(22a)的在所述轴向(A)上的尺寸为0.4mm至2mm,
每个所述齿环(22a)上的所述齿的数量为30个至120个,所述齿在所述径向(R)上的深度为0.5mm至3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22a)的数量为1至6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节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组件(22)包括多个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的齿叶(22c),所述齿叶(22c)的外周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文段松松孙业钧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万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