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和其弹簧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745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一种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包括:壳体;第一和第二齿轮,分别以第一和第二枢轴线与壳体枢接,第一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第二接收轴固接;第一和第二弹簧,绕第二枢轴线分别组接于第二齿轮的相对两侧,第一弹簧与第一接收轴固接,第二弹簧与第二接收轴固接;第一绳筒和第三齿轮,相固接并以第三枢轴线与壳体枢接,第一绳筒与第一悬吊绳连接;第一齿轮系,与第一、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和第三齿轮沿第一和第三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第二绳筒和第四齿轮,相固接并以第四枢轴线与壳体枢接,第二绳筒与第二悬吊绳连接;以及第二齿轮系,与第二、第四齿轮啮合,第二和第四齿轮沿第二和第四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窗帘和其弹簧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关于窗帘和其弹簧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市面上目前有许多种类的窗帘,例如百叶帘、罗马帘以及蜂巢帘。当窗帘下降时可以遮蔽窗户以减少射入屋内的光线且提高隐密性。一般来说,窗帘设有操控绳,操控绳可驱使窗帘的底轨上升或下降。尤其,可借由一滚筒卷收悬吊件促使底轨升起,且悬吊件可从滚筒展开以便底轨下降。然而,由于操控绳可能会勒住孩童的问题已经受到注意,所以发展出一种无绳的窗帘。这种无绳的窗帘可透过电动马达或卷簧盒使得底轨升起与下降。使用在窗帘的卷簧盒通常由多个弹簧所组成,这些弹簧可提供扭力以便使底轨维持于所需的高度。然而,卷簧盒的组件通常不能轻易配合不同尺寸或种类的窗帘。因此,目前有需要一种适用于窗帘且至少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弹簧驱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和适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依据一实施例,一种适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包括:一壳体;一第一齿轮和一第二齿轮,分别以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第一接收轴、一第二接收轴相固接;一第一弹簧和一第二弹簧,绕所述第二枢轴线分别组接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轴相固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则与所述第二接收轴相固接;一第一绳筒和一第三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三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绳筒与一第一悬吊绳相连接;一第一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沿所述第一枢轴线和所述第三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一第二绳筒和一第四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四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二绳筒与一第二悬吊绳相连接;以及一第二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沿所述第二枢轴线和所述第四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适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包括:一壳体;一第一齿轮和一第二齿轮,分别以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第一接收轴、一第二接收轴相固接;一第一弹簧和一第二弹簧,绕所述第二枢轴线分别组接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轴相固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则与所述第二接收轴相固接;一第一绳筒和一第三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三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绳筒与一第一悬吊绳相连接且具有一个适于卷收所述第一悬吊绳的卷绕表面,所述卷绕表面介于所述第一绳筒的两个轴向相对的凸缘之间延伸,而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卷绕表面介于所述两个凸缘间所对应的延伸范围内;一第一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一第二绳筒和一第四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四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二绳筒与一第二悬吊绳相连接;以及一第二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帘,其包括:一顶轨和一底部;一遮蔽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于邻近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以及所述弹簧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弹簧驱动系统的所述壳体与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中的一个相固接,所述第一悬吊绳的一末端、所述第二悬吊绳的一末端均与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中的另一个相固接,且所述弹簧驱动系统的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可抵销所述底部的重力,以便维持所述底部于静止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帘,其包括:一顶轨、一底部和一中轨,所述中轨位于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之间;一遮蔽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于邻近所述中轨和所述底部;以及所述弹簧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弹簧驱动系统的所述壳体与所述顶轨相固接,所述第一悬吊绳的一末端、所述第二悬吊绳的一末端均与所述中轨相固接;其中,所述中轨远离所述顶轨移动时,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分别卷绕于所述第一接收轴、所述第二接收轴,而所述中轨朝向所述顶轨移动时,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促使所述第一绳筒和所述第二绳筒朝卷收所述第一悬吊绳和所述第二悬吊绳的方向旋转。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适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的分解图。图2绘示图1的弹簧驱动系统的剖视图。图3绘示图1的弹簧驱动系统的平面图。图4绘示图1的弹簧驱动系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5绘示图1的弹簧驱动系统的另一部分的放大图。图6和图7绘示图1的弹簧驱动系统中的导轮进行滑动的示意图。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设有图1-5所示的弹簧驱动系统的窗帘的前视图。图9绘示图8的窗帘的分解图。图10绘示图8的窗帘中的底部处于全升位置的立体图。图11绘示图8的窗帘中的底部处于放下位置的立体图。图12绘示图8的窗帘中的弹簧驱动系统作动时的平面图。图13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设有两个如同图1-5所示的弹簧驱动系统的窗帘的前视图。图14绘示图13的窗帘的分解图。图15绘示图13的窗帘中的底部相对于顶轨和中轨处于放下位置的立体图。图16绘示图13的窗帘中的中轨相对于顶轨处于放下位置的立体图。图17绘示图13的窗帘中的两个弹簧驱动系统中的一个作动时的平面图。图18绘示图13的窗帘中的两个弹簧驱动系统中的另一个作动时的平面图。图19绘示图13的窗帘的变化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适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100的分解图,图2绘示弹簧驱动系统100的剖视图,图3绘示弹簧驱动系统100的平面图,图4、5则绘示图1的弹簧驱动系统100中的两个部分的放大图。参阅图1-5,弹簧驱动系统100包括一壳体102、四个齿轮104、106、108、110、两个弹簧112、114、两个绳筒116、118、两个悬吊绳120、122和两个齿轮系124、126。依据一实施例,壳体102可包括两个盖体128、130,盖体128、130可由螺丝132相固接并至少部分界定出壳体102的内部。齿轮104、106、108、110、弹簧112、114、绳筒116、118和齿轮系124、126可设置于壳体102中介于盖体128、130之间的内部。齿轮104以枢轴线134与壳体102相枢接,且在其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接收轴136、138相固接。例如,壳体102可与一轴部140相固接,而齿轮104可在轴部140处枢接至壳体102。齿轮104和两个接收轴136、138为同轴配置,使齿轮104和接收轴136、138可绕枢轴线134相对于壳体102一起旋转。齿轮106以枢轴线142与壳体102相枢接,并与齿轮104相啮合。例如,壳体102可与一轴部144相固接,而齿轮106可在轴部144处枢接至壳体102。故,齿轮106与齿轮104转动地耦接,并可绕枢轴线142相对于壳体102朝两个方向旋转。弹簧112、114可为卷绕的带型弹簧。弹簧112、114绕枢轴线142由同轴方式分别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壳体;/n一第一齿轮和一第二齿轮,分别以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第一接收轴、一第二接收轴相固接;/n一第一弹簧和一第二弹簧,绕所述第二枢轴线分别组接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轴相固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则与所述第二接收轴相固接;/n一第一绳筒和一第三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三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绳筒与一第一悬吊绳相连接;/n一第一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沿所述第一枢轴线和所述第三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n一第二绳筒和一第四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四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二绳筒与一第二悬吊绳相连接;以及/n一第二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沿所述第二枢轴线和所述第四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3 US 62/851,9921.一种适用于窗帘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齿轮和一第二齿轮,分别以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一第一接收轴、一第二接收轴相固接;
一第一弹簧和一第二弹簧,绕所述第二枢轴线分别组接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轴相固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则与所述第二接收轴相固接;
一第一绳筒和一第三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三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一绳筒与一第一悬吊绳相连接;
一第一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沿所述第一枢轴线和所述第三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
一第二绳筒和一第四齿轮,为相固接并以第四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所述第二绳筒与一第二悬吊绳相连接;以及
一第二齿轮系,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沿所述第二枢轴线和所述第四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水平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筒具有一个适于卷收所述第一悬吊绳的卷绕表面,所述卷绕表面介于所述第一绳筒的两个轴向相对的凸缘之间延伸,而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卷绕表面介于所述两个凸缘间所对应的延伸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系包含一第五齿轮和一第六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五齿轮又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而所述第六齿轮又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具有不同的齿轮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系和所述第三齿轮为配置以致使所述第一绳筒与所述第一接收轴、所述第二接收轴具有相同的转速、或在所述第一绳筒与所述第一接收轴、所述第二接收轴之间产生转速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弹簧轴和一第二弹簧轴,所述第一弹簧轴、所述第二弹簧轴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两侧,使所述第一弹簧轴、所述第二弹簧轴可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分别旋转,且所述第一弹簧轴、所述第二弹簧轴和所述第二齿轮呈同轴线,所述第一弹簧绕所述第一弹簧轴组接,所述第二弹簧则绕所述第二弹簧轴组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导轮,所述导轮以第五枢轴线与所述壳体相枢接,且所述第一悬吊绳至少部分地缠绕所述导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可沿所述第五枢轴线滑动,以便于所述第一悬吊绳缠绕于所述第一绳筒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杆件和一弹簧,所述杆件与所述壳体相枢接并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悬吊绳相接触的滚轮,所述弹簧则与所述杆件相连接并可促使所述杆件移动,以便按压所述第一悬吊绳至所述第一绳筒。


10.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顶轨和一底部;
一遮蔽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于邻近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弹簧驱动系统的所述壳体与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中的一个相固接,所述第一悬吊绳的一末端、所述第二悬吊绳的一末端均与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中的另一个相固接,且所述弹簧驱动系统的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可抵销所述底部的重力,以便维持所述底部于静止状态。


11.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顶轨、一底部和一中轨,所述中轨位于所述顶轨和所述底部之间;
一遮蔽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于邻近所述中轨和所述底部;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弹簧驱动系统的所述壳体与所述顶轨相固接,所述第一悬吊绳的一末端、所述第二悬吊绳的一末端均与所述中轨相固接;
其中,所述中轨远离所述顶轨移动时,所述第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添黄乾峰
申请(专利权)人: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