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44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该铝塑型材包括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窗扇型材与窗框型材均包括铝衬‑尼龙复合部以及PVC主型材,铝衬‑尼龙复合部通过低发泡PVC与PVC主型材固定,铝衬‑尼龙复合部的内部由铝衬和尼龙条组成的空腔中填充有保温材料,铝衬的中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PVC主型材的内部有多个水平和/或竖直方向设置的且填充有保温材料的保温腔室,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地使用低发泡PVC将铝衬‑尼龙复合部包裹后再与PVC主型材复合,满足了门窗型材对表面硬度及内部结合强度的要求,同时设置有多个保温腔,且保温腔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大大提高了型材的保温隔热性能,使得型材的保温隔热效果满足被动房对门窗型材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门窗型材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共挤型铝塑门窗一般是使用结皮发泡法将表面结皮的低发泡PVC与铝合金内衬共挤得到的型材,这种型材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表面硬质层的厚度不能满足需要,往往会出现表层划伤或者留下划痕的现象,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影响型材的表面美观度;而使用硬质PVC与铝合金内衬进行共挤得到复合型材,虽然表面硬质层厚度能满足日常需求,但是硬质PVC与铝合金内衬的结合强度不够,在实际的使用中为防止铝合金内衬从硬质PVC处脱落,往往使用五金件将两者进行固定,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型材整体的美观度,也会破坏型材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型材的保温隔热效果;且前述的两种型材,即便是在表面硬度及型材结合强度都较好的情况下其保温隔热效果也不能达到被动房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满足被动房对窗框及窗扇保温隔热需要的铝塑型材,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包括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之间设置有三层密封结构,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均包括铝衬-尼龙复合部以及PVC主型材,所述窗扇型材在室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窗扇铝扣板,所述窗框型材在室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窗框铝扣板,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通过低发泡PVC与所述PVC主型材固定,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包括两个相同且相对设置的铝衬和两个尼龙条,所述铝衬为中空结构,所述铝衬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燕尾槽,两个所述尼龙条分别通过两侧的燕尾卡接头卡设在所述铝衬的对应燕尾槽内,所述铝衬的中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的内部由所述铝衬和所述尼龙条组成的空腔中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PVC主型材的内部有多个水平和/或竖直方向设置的保温腔室,所述保温腔室内填充有所述保温材料,所述PVC主型材内部靠近所述窗扇铝扣板和所述窗框铝扣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窗扇型材和所述窗框型材并通向室外的排水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窗扇型材部分的所述保温腔室包括由所述窗扇铝扣板一侧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第三保温腔和第四保温腔,所述第一保温腔和所述窗扇铝扣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五保温腔,所述第三保温腔和所述第四保温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腔,所述第一支撑腔的下部横向依次设置有第六保温腔、支撑槽和第七保温腔,所述第四保温腔向下依次设置有第八保温腔、第九保温腔和第十保温腔;所述窗框型材部分的所述保温腔室包括由所述窗框铝扣板一侧向内依次设置的第十一保温腔、第十二保温腔、第十三保温腔和第十四保温腔,所述第十一保温腔的下方设置有第十五保温腔,所述第十三保温腔的下方设置有第十六保温腔,所述第十四保温腔的下方设置有第十七保温腔,所述第十二保温腔和所述第十三保温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腔,所述第二支撑腔的上方横向依次设置有第十八保温腔、第十九保温腔和第二十保温腔,所述第十一保温腔与所述窗框铝扣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十一保温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支撑腔和所述第二支撑腔的内壁均通过所述低发泡PVC连接有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所述第一保温腔的上部在所述第五保温腔远离所述窗扇铝扣板的一侧为玻璃安置槽。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五保温腔朝向内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十一保温腔朝向内部的侧壁上以及所述第十五保温腔朝向外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胶条槽,所述胶条槽内均可更换地装有三元乙丙发泡胶条,所述第十八保温腔的上壁设置有等压胶槽,所述等压胶槽内可更换地设置有连接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的等压胶条,连接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的三元乙丙发泡胶条以及所述窗扇型材和所述窗框型材封闭成一个密闭的等压腔,所述等压胶条将所述等压腔分隔为左等压腔和右等压腔,连接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的三元乙丙发泡胶条与等压胶条形成所述三层密封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窗扇铝扣板和所述窗框铝扣板均为半包围结构,所述窗扇铝扣板的内壁与对应的所述窗扇型材外壁形状相匹配并扣合在所述窗扇型材的外壁上,所述窗框铝扣板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部扣合部、竖板和下部扣合部,所述上部扣合部与所述下部扣合部的形状与所对应的所述窗框型材形状相匹配,所述竖板内侧由上向下间隔设置有三个横向支撑,上部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抵设在所述窗框型材的外侧壁上,最下方的所述横向支撑与所述下部扣合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水孔贯穿所述第一空腔、所述左等压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将所述玻璃安置槽与室外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发泡。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门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加工完成的铝衬型材以及尼龙条通过燕尾卡接头以及对应的燕尾槽卡接成铝衬-尼龙复合部;将PVC主型材、低发泡PVC及铝衬-尼龙复合部分别通过三个流道进第一共挤模具共挤,将所述低发泡PVC包裹预热后的铝衬-尼龙复合部外侧,再将所述PVC主型材包裹在所述低发泡PVC外侧形成所述窗扇型材/窗框型材;所述PVC主型材所在的第一流道的加热温度为260~280℃,所述低发泡PVC所在的第二流道的加热温度为240~260℃,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所在第三流道的加热温度为165~175℃;将PVC主型材、低发泡PVC及铝衬-尼龙复合部分别通过三个流道进第二共挤模具后共挤形成所述窗框型材/窗扇型材,各流道的加热温度与步骤S2中相同;将窗扇铝扣板和窗框铝扣板分别扣合在对应的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的外侧壁;通过PVC主型材上的胶条槽及等压胶槽,使用三元乙丙发泡胶条和等压胶条将所述窗扇型材和所述窗框型材连接;在各保温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在对应位置开设排水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将PVC主型材、低发泡PVC及铝衬-尼龙复合部巧妙的结合起来,使用低发泡PVC将铝衬-尼龙复合部包裹后再与PVC主型材复合,满足了门窗型材对表面硬度及内部结合强度的要求。2、设置有多个保温腔,且保温腔体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大大降低了传热效率,提高了型材的保温隔热性能,使得型材的保温隔热效果满足被动房门对窗型材的要求。3、设置有排水孔,可以将雨水或其他滞留在门窗型材内的水分排出室外,减少因水分长时间滞留对门窗型材质量或者美观度的影响,提高门窗型材的使用寿命。4、相对于现有的铝塑门窗型材,虽然增加了保温材料的用量,但是减少了铝合金的用量,降低了原料的总体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低能耗铝塑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包括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之间设置有三层密封结构,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均包括铝衬-尼龙复合部以及PVC主型材,所述窗扇型材在室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窗扇铝扣板,所述窗框型材在室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窗框铝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通过低发泡PVC与所述PVC主型材固定,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包括两个相同且相对设置的铝衬和两个尼龙条,所述铝衬为中空结构,所述铝衬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燕尾槽,两个所述尼龙条分别通过两侧的燕尾卡接头卡设在所述铝衬的对应燕尾槽内,所述铝衬的中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的内部由所述铝衬和所述尼龙条组成的空腔中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PVC主型材的内部有多个水平和/或竖直方向设置的保温腔室,所述保温腔室内填充有所述保温材料,所述PVC主型材内部靠近所述窗扇铝扣板和所述窗框铝扣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窗扇型材和所述窗框型材并通向室外的排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包括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之间设置有三层密封结构,所述窗扇型材与所述窗框型材均包括铝衬-尼龙复合部以及PVC主型材,所述窗扇型材在室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窗扇铝扣板,所述窗框型材在室外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窗框铝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通过低发泡PVC与所述PVC主型材固定,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包括两个相同且相对设置的铝衬和两个尼龙条,所述铝衬为中空结构,所述铝衬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上下布置的燕尾槽,两个所述尼龙条分别通过两侧的燕尾卡接头卡设在所述铝衬的对应燕尾槽内,所述铝衬的中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的内部由所述铝衬和所述尼龙条组成的空腔中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PVC主型材的内部有多个水平和/或竖直方向设置的保温腔室,所述保温腔室内填充有所述保温材料,所述PVC主型材内部靠近所述窗扇铝扣板和所述窗框铝扣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窗扇型材和所述窗框型材并通向室外的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型材部分的所述保温腔室包括由所述窗扇铝扣板一侧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第三保温腔和第四保温腔,所述第一保温腔和所述窗扇铝扣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部设置有第五保温腔,所述第三保温腔和所述第四保温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腔,所述第一支撑腔的下部横向依次设置有第六保温腔、支撑槽和第七保温腔,所述第四保温腔向下依次设置有第八保温腔、第九保温腔和第十保温腔;所述窗框型材部分的所述保温腔室包括由所述窗框铝扣板一侧向内依次设置的第十一保温腔、第十二保温腔、第十三保温腔和第十四保温腔,所述第十一保温腔的下方设置有第十五保温腔,所述第十三保温腔的下方设置有第十六保温腔,所述第十四保温腔的下方设置有第十七保温腔,所述第十二保温腔和所述第十三保温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腔,所述第二支撑腔的上方横向依次设置有第十八保温腔、第十九保温腔和第二十保温腔,所述第十一保温腔与所述窗框铝扣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十一保温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支撑腔和所述第二支撑腔的内壁均通过所述低发泡PVC连接有所述铝衬-尼龙复合部,所述第一保温腔的上部在所述第五保温腔远离所述窗扇铝扣板的一侧为玻璃安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门窗用低能耗铝塑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保温腔朝向内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十一保温腔朝向内部的侧壁上以及所述第十五保温腔朝向外部的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祥
申请(专利权)人:阿德诺节能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