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44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多个挂缆体、电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塔状体;抱箍、多个挂缆体、连接部件、塔状体固定在电力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组装方便、快速、零部件少,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
技术介绍
铁塔主要由角钢、钢管或锥管组装成,这种塔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组装复杂;而对于中低压的线路来说,不需要如此复杂的杆塔;而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柱杆,其采用横袒来实现电线的分隔,这种方式施工复杂,效率低、不便于多路扩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多个挂缆体、电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塔状体;所述抱箍由半圆环柱体形状的抱箍本体、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构成,第一固定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固定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另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一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抱箍本体具有多个贯穿的抱合孔,抱箍本体内部具有抱箍腔,所述抱箍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部件由贴合板及与贴合板一端倾斜连接的斜向固定板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1)、多个挂缆体(4)、电力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2)、塔状体(3);/n所述抱箍(1)由半圆环柱体形状的抱箍本体(11)、第一固定部件(12)、第二固定部件(13)构成,第一固定部件(12)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固定部件(13)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另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一固定部件(12)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固定孔(121),第二固定部件(13)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131),抱箍本体(11)具有多个贯穿的抱合孔(111),抱箍本体(11)内部具有抱箍腔(10),所述抱箍(1)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1)、多个挂缆体(4)、电力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2)、塔状体(3);
所述抱箍(1)由半圆环柱体形状的抱箍本体(11)、第一固定部件(12)、第二固定部件(13)构成,第一固定部件(12)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固定部件(13)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另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一固定部件(12)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固定孔(121),第二固定部件(13)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131),抱箍本体(11)具有多个贯穿的抱合孔(111),抱箍本体(11)内部具有抱箍腔(10),所述抱箍(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连接部件(2)由贴合板(21)及与贴合板一端倾斜连接的斜向固定板(22)构成,贴合板(21)与抱箍本体(11)连接部分的表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贴合板(21)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固定孔(211),斜向固定板(22)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定位孔(221)及定位通道(222),定位通道(222)将贴合定位孔(221)连接起来,所述连接部件(2)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塔状体(3)由延伸体(31)、固定体(32)、伞状体(33)构成,延伸体(31)为圆环柱体形状且内部中央具有延伸孔(311),固定体(32)为圆台柱形状且小端与延伸体(31)的上端相连,固定体(32)内部中央具有固定体孔,固定体(32)表面具有多个支撑孔(321),固定体(32)的上端与伞状体(33)的下端相连接,伞状体(33)的内部中央沿向贯穿的过杆孔(332),固定体(32)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伞状体(33)下端的直径,伞状体(33)近外缘处具有多个贯穿的引入孔(331),引入孔(331)并不贯穿到固定体(32),延伸孔(311)、固定体孔、过杆孔(332)三者是相连通的且具有相同的直径且轴线相重合,所述塔状体(3)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挂缆体(4)由相连接的下引杆(41)与连接杆(42)构成,下引杆(41)的直径大于连接杆(42)的直径,下引杆(41)上具有与下引杆(41)轴线相垂直的过缆孔(411),过缆孔(411)是贯穿下引杆(41)的,所述挂缆体(4)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电力杆(5)具有电杆本体(51),电杆本体上具有多个贯穿的本体固定孔(511),本体固定孔(511)上下的高度位置是错位开的;
组装时,电杆本体(51)穿过延伸孔(311)、固定体孔、过杆孔(332),两个抱箍本体(11)对置,并使延伸体(31)顶在抱箍(1)上;采用第一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1)第一固定孔(121),采用第一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一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连接部件(2)的贴合板(21)圆柱面贴合在抱箍本体(11)的外表面,采用第二螺栓穿过贴合固定孔(211)、一个抱箍本体(11)的抱合孔(111)、本体固定孔(511)、另一个抱箍本体(11)的抱合孔(111),采用第二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二螺栓即实现了抱箍(1)、连接部件(2)、电力杆(5)三者的固定;采用第三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1)第一固定孔(121),采用第三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三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采用螺钉穿过定位孔(221)拧入引入孔(331)即完成了连接部件(2)与塔状体(3)的固定;将连接杆(42)从下向上穿过引入孔(331),采用第四螺帽拧在穿出塔状体(3)上表面的连接杆(42)上即实现了塔状体(3)与挂缆体(4)的固定。


2.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1)、多个挂缆体(4)、电力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2)、塔状体(3);
所述抱箍(1)由半圆环柱体形状的抱箍本体(11)、第一固定部件(12)、第二固定部件(13)构成,第一固定部件(12)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固定部件(13)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另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一固定部件(12)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固定孔(121),第二固定部件(13)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131),抱箍本体(11)具有多个贯穿的抱合孔(111),抱箍本体(11)内部具有抱箍腔(10),所述抱箍(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连接部件(2)由贴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莉项兴尧张萍杨俊涛曾麟钧程丽王丹李鑫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十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堰长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