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38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帽梁和基础位于空心柱两端,帽梁下端安装上防护板,基础上端安装下防护板,空心柱两端分别安装上耗能套和下耗能套,上防护板两端分别接触帽梁和上耗能套,下防护板两端分别接触下耗能套和基础,后张预应力筋位于空心柱内,且两端分别伸入至帽梁和基础并固定;还公开一种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的施工方法,预制安装有上防护板的帽梁并预留孔道;预留基础中的孔道,定位下防护板,浇注混凝土,将空心柱放于下防护板上;帽梁放于空心柱上,上防护板接触空心柱;安装后张预应力筋并固定;上耗能套和下耗能套分别安装在空心柱两端,该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能够降低施工及维护成本,提高震后恢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是涉及一种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强震作用下,传统抗震桥梁的桥墩端部会发生破坏,该破坏的修复较为耗时,严重影响了震后的交通恢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类自复位摇摆式桥墩。该桥墩在发生较大侧向位移后仍能实现自复位,震后基本没有损伤。但对于普通的自复位空心桥墩,桥墩的边缘混凝土容易在摇摆过程中发生破坏,不仅修复困难,还会导致预应力大量损失,大大减弱了桥墩的自复位能力,因此也不适合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的维护成本降低,且震后恢复能力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包括帽梁、空心柱和基础,所述基础位于所述空心柱的下方,所述帽梁位于所述空心柱的上方,所述帽梁的下端面安装一上防护板,所述基础的上端面安装一下防护板,所述空心柱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其特征在于:包括帽梁、空心柱和基础,所述基础位于所述空心柱的下方,所述帽梁位于所述空心柱的上方,所述帽梁的下端面安装一上防护板,所述基础的上端面安装一下防护板,所述空心柱靠近所述上防护板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一上耗能套,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一下耗能套,所述上防护板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帽梁,下端面接触所述上耗能套,所述下防护板的上端面接触所述下耗能套,下端面接触所述基础,所述空心柱内设有一后张预应力筋,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上端穿过所述上防护板伸入至所述帽梁内,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下端穿过所述下防护板伸入至所述基础内,且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帽梁的上端面和所述基础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其特征在于:包括帽梁、空心柱和基础,所述基础位于所述空心柱的下方,所述帽梁位于所述空心柱的上方,所述帽梁的下端面安装一上防护板,所述基础的上端面安装一下防护板,所述空心柱靠近所述上防护板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一上耗能套,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一下耗能套,所述上防护板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帽梁,下端面接触所述上耗能套,所述下防护板的上端面接触所述下耗能套,下端面接触所述基础,所述空心柱内设有一后张预应力筋,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上端穿过所述上防护板伸入至所述帽梁内,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下端穿过所述下防护板伸入至所述基础内,且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帽梁的上端面和所述基础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周,且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同轴设置,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填充混凝土,所述后张预应力筋位于所述内管内,且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内管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锚固装置固定在所述帽梁的上端面和所述基础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的下端设有人孔,所述人孔在垂直于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方向贯通所述基础,所述后张预应力筋的下端伸入至所述人孔内,且所述人孔用于施工人员进入并安装所述锚固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板和所述下防护板均为普通钢板,所述上防护板的上端固定有多个上锚固钢筋,所述上锚固钢筋伸入至所述帽梁内并固定,所述下防护板的下端固定有多个下锚固钢筋,所述下锚固钢筋伸入至所述基础内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耗能自复位空心桥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上套管套设于所述空心柱上,且所述上套管的上端与所述上耗能套的下端接触,所述上套管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空心柱的外壁,所述下套管的下端与所述下耗能套接触,且所述下套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空心柱的外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松邓杨鹏梅真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