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30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其中,所述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驱动组件;反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和第四容器,第一容器用于盛装包括菌体和重悬液的重悬混浊液,第二容器用于盛装裂解液,第三容器用于盛装中和液,第四容器用于盛装包括重悬混浊液和裂解液的裂解混浊液;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泵、第二驱动泵、第三驱动泵,第一驱动泵用于将第一容器中的重悬混浊液泵送至第四容器中,第二驱动泵用于将第二容器中的裂解液泵送至第四容器中,第三驱动泵用于将第四容器中的裂解混浊液泵送至第三容器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确保了菌体裂解的稳定性,减少了菌体裂解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
技术介绍
裂解细菌菌体提取质粒是生物
中常见的技术。在传统手动裂解方法中,操作者向装有菌体的容器中倒入重悬液,将菌体重悬并形成重悬混浊液,接着向容器中加入裂解液形成裂解混浊液,然后迅速转动容器,在操作者转动的过程中,菌体不断被裂解液裂解,释放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宿主细胞蛋白(HostCellprotein,HCP)、宿主细胞DNA(HostCellDNA,HCD)和糖类等物质。为了确保比较好的菌体裂解效果,操作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转动容器,并通过观察容器中裂解混浊液的状态来改变旋转速度,如果操作太剧烈,基因组DNA被破坏将导致无法被有效去除,如果操作太温和,菌体裂解不充分,将导致目的质粒DNA总体产量下降。当需要裂解的菌体的量比较大时,操作者需要分多次进行上述操作。但是,每次人工操作均产生不可避免的差异,而且产生的差异较大,每次菌体裂解的效果无法达到完全一致;并且菌体裂解的操作耗时较长,消耗的人力物力也较高。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旨在确保菌体裂解的稳定性,减少菌体裂解的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包括: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和第四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用于盛装包括菌体和重悬液的重悬混浊液,所述第二容器用于盛装裂解液,所述第三容器用于盛装中和液,所述第四容器用于盛装包括所述重悬混浊液和所述裂解液的裂解混浊液;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泵、第二驱动泵、第三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所述重悬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二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三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四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三容器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容器还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用于盛装包括所述裂解混浊液和所述中和液的中和混浊液,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泵,所述第三驱动泵用于将所述裂解混浊液泵送至所述收集装置中,所述第四驱动泵用于将所述中和液泵送至所述收集装置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以及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四容器,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所述第四容器与所述收集装置,所述第四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三容器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泵、所述第二驱动泵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泵为隔膜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还包括重悬液、裂解液以及中和液,所述重悬液、所述裂解液以及所述中和液的体积比为2:4: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重悬液包括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乙二胺四乙酸以及葡萄糖,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的浓度为50mmol/L,所述乙二胺四乙酸的浓度为10mmol/L,所述葡萄糖的浓度为100mmol/L。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裂解液包括氢氧化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300mmol/L,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和液包括醋酸钾,所述醋酸钾的浓度为3mol/L。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容器为反应桶、反应罐、反应瓶或者反应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还包括搅拌件,所述搅拌件设于所述第四容器内,用于搅拌所述第四容器内的所述裂解混浊液。本专利技术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和驱动组件,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和第四容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泵、第二驱动泵和第三驱动泵;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所述第一容器中盛装包括菌体和重悬液的重悬混浊液,在所述第二容器中盛装裂解液,在所述第三容器中盛装中和液,所述第一驱动泵将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所述重悬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二驱动泵将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三驱动泵将所述第四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三容器中,这样,当操作者需要对大量的菌体进行裂解时,该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可以使大量的菌体被连续裂解,确保了菌体裂解的稳定性,减少了菌体裂解的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的滤过液HCP含量的分析结果图;图4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的滤过液HCD含量的分析结果图;图5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的浓缩液超螺旋比例的分析结果图;图6为传统手动裂解和连续裂解装置的滤过液HCP含量的分析结果图;图7为传统手动裂解和连续裂解装置的滤过液HCD含量的分析结果图;图8为传统手动裂解和连续裂解装置的浓缩液超螺旋比例的分析结果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100包括反应容器110和驱动组件120;所述反应容器110包括第一容器111、第二容器112、第三容器113和第四容器114,所述第一容器111用于盛装包括菌体和重悬液的重悬混浊液,所述第二容器112用于盛装裂解液,所述第三容器113用于盛装中和液,所述第四容器114用于盛装包括所述重悬混浊液和所述裂解液的裂解混浊液;所述驱动组件120包括第一驱动泵1211、第二驱动泵1212、第三驱动泵1213,所述第一驱动泵1211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111中的所述重悬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114中,所述第二驱动泵1212用于将所述第二容器112中的所述裂解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114中,所述第三驱动泵1213用于将所述第四容器114中的所述裂解混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和第四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用于盛装包括菌体和重悬液的重悬混浊液,所述第二容器用于盛装裂解液,所述第三容器用于盛装中和液,所述第四容器用于盛装包括所述重悬混浊液和所述裂解液的裂解混浊液;以及/n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泵、第二驱动泵、第三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所述重悬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二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三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四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三容器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和第四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用于盛装包括菌体和重悬液的重悬混浊液,所述第二容器用于盛装裂解液,所述第三容器用于盛装中和液,所述第四容器用于盛装包括所述重悬混浊液和所述裂解液的裂解混浊液;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泵、第二驱动泵、第三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所述重悬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二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液泵送至所述第四容器中,所述第三驱动泵用于将所述第四容器中的所述裂解混浊液泵送至所述第三容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还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用于盛装包括所述裂解混浊液和所述中和液的中和混浊液,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泵,所述第三驱动泵用于将所述裂解混浊液泵送至所述收集装置中,所述第四驱动泵用于将所述中和液泵送至所述收集装置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质粒载体连续裂解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以及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第四容器,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容器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所述第四容器与所述收集装置,所述第四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三容器与所述第三连接管。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孟韬杜保平贾士闯丁怡瑾杨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瑞金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