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藻资源化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蓝藻处理
,涉及一种蓝藻资源化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上无核膜,与细菌较相似,故将其称为蓝细菌。蓝藻光合作用适应的温度、光照强度、pH值范围较宽,并且部分蓝藻细胞含有伪空泡,能浮游在水面,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积累较多的生物量,与其他藻类相比具有显著的生存竞争优势。蓝藻结合自身优势迅速增殖形成群体并上浮至水面形成蓝藻水华,危害水生态环境。蓝藻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及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但同时含有蓝藻毒素及重金属等毒性成分。目前,我国许多大型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等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时常发生。蓝藻水华爆发时,消耗水中大量氧气,致使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同时释放藻毒素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发出恶臭,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于蓝藻并不能直接被家禽、家畜食用,大量打捞的蓝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长期堆积导致腐烂发臭,分解释放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颗粒、微囊藻毒素以及生长过程中富集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藻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蓝藻水使用管道抽入水池中;/n步骤二,在蓝藻水抽送抽送的管道中按一定比例投入从活性微生物中提取的菌液;/n步骤三,将与活性微生物混合后的蓝藻通过超声波加热预处理30-45分钟;/n步骤四,热处理后进行离心分离;/n步骤四,加入铁盐进行高压脱水;/n步骤五,低温干化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蓝藻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蓝藻水使用管道抽入水池中;
步骤二,在蓝藻水抽送抽送的管道中按一定比例投入从活性微生物中提取的菌液;
步骤三,将与活性微生物混合后的蓝藻通过超声波加热预处理30-45分钟;
步骤四,热处理后进行离心分离;
步骤四,加入铁盐进行高压脱水;
步骤五,低温干化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藻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为厌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蓝藻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流量为27.54-74.23m3/h,所述菌液投量为40%。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莱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