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框机构,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滚筒输送线、用于顶起料框的顶升机构和用于夹持料框的夹紧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的中间顶杆的下端与下安装板相连,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顶升气缸,所述第一顶升气缸包括向下的第一活塞,所述下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包括向上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连使顶升连接板能够进行两段式顶升,使之能分别到达将堆叠的料框顶升到能够使夹紧机构夹持住倒数第二个料框的高度和能够将分离一个料框后的堆叠的料框接住的高度,简单稳定地实现了分框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框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包装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框机构。
技术介绍
块状产品(如真空包装豆腐类)在装框时,料框是叠加输送过来的,在使用前需要将料框单独分离出来才能放入产品。传统的分框机成本高,如果通过人工分框,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使得分框的效率降低。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专利技术一种简单高效的分框机,稳定有效地进行分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框机构,实现自动化分框,节省人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框机构,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滚筒输送线、用于顶起料框的顶升机构和用于夹持料框的夹紧机构;所述滚筒输送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滚筒输送线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前阻挡板、后阻挡板、顶升连接板、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所述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分别与上安装板上下滑动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与主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前顶杆的上端与前阻挡板相连,所述后顶杆的上端与后阻挡板相连,所述中间顶杆的上端与顶升连接板相连,所述前阻挡板、后阻挡板和顶升连接板分别位于相邻滚筒之间,所述前阻挡板由一前阻挡气缸驱动,所述后阻挡板由一后阻挡气缸驱动,所述中间顶杆的下端与下安装板相连,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顶升气缸,所述第一顶升气缸包括向下的第一活塞,所述下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包括向上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连;所述夹紧机构位于顶升机构的上方的滚筒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面向料框的夹紧板和用于驱动夹紧板进行水平往复移动的夹紧气缸。优选的是,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设置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的两侧上方设置有短滚筒,所述短滚筒与滚筒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短滚筒远离滚筒的一侧设置有阻挡板。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源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上环绕有断开的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通过一安装块形成闭合回路,所述背光源的下方设置有一滑块气缸,所述滑块气缸的滑块与安装块相连,所述第一链条的部分链节上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遮盖背光源。优选的是,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直线轴承,所述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分别通过直线轴承与上安装板上下滑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缓冲器,所述若干缓冲器分别位于前阻挡板、后阻挡板和顶升连接板的下方。优选的是,所述滚筒的一侧设置有与滚筒同轴的第二链轮,所述滚筒输送线的下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链轮,一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优选的是,所述夹紧机构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优选的是,所述夹紧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料框侧面的缺口的导入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包括主框架,主框架上设置有滚筒输送线、顶升机构和夹紧机构,将堆叠的料框放置于滚筒输送线上进行转移、使用顶升机构顶起料框、夹紧机构夹持从下往上第二个料框使最后一个料框下落转移,通过多个气缸的有序运动高效地完成了料框的单独分离,节省人力;顶升机构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前阻挡板、后阻挡板、顶升连接板、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中间顶杆的下端与下安装板相连,上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顶升气缸,第一顶升气缸包括向下的第一活塞,下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顶升气缸,第二顶升气缸包括向上的第二活塞,通过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连使顶升连接板能够进行两段式顶升,使之能分别到达将堆叠的料框顶升到能够使夹紧机构夹持住倒数第二个料框的高度和能够将分离一个料框后的堆叠的料框接住的高度,简单稳定地实现了分框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及料框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的立体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的顶升机构的立体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的顶升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的夹紧机构的立体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的光源组件的立体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的光源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其中:1、主框架;2、料框;3、滚筒输送线;301、滚筒;4、顶升机构;401、上安装板;402、下安装板;403、前阻挡板;404、后阻挡板;405、顶升连接板;406、前顶杆;407、后顶杆;408、中间顶杆;409、前阻挡气缸;410、后阻挡气缸;411、第一顶升气缸;412、第一活塞;413、第二顶升气缸;414、第二活塞;415、直线轴承;416、缓冲器;5、夹紧机构;501、夹紧板;502、夹紧气缸;503、接近传感器;504、导入板;6、光纤传感器;7、背光源;8、短滚筒;9、阻挡板;10、第一链轮;11、第一链条;12、安装块;13、滑块气缸;131、滑块;14、遮挡板;15、第二链轮;16、电机;17、第三链轮;18、第二链条;19、滑块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分框机构,包括主框架1,主框架1上安装有滚筒输送线3、用于顶起料框2的顶升机构4和用于夹持料框2的夹紧机构5。滚筒输送线3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滚筒301,滚筒输送线3的两侧安装有光纤传感器6,用于感应滚筒输送线3上的料框2移动到了何处。滚筒301的一侧设置有与滚筒301同轴的第二链轮15,滚筒输送线3的下方安装有若干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链轮17,一第二链条18连接第二链轮15和第三链轮17。每根第二链条18依次连接相邻的四个第二链轮15,使一个电机16同时驱动四个滚筒301转动。顶升机构4位于滚筒输送线3的下方,如附图3、附图4所示,顶升机构4包括上安装板401、下安装板402、前阻挡板403、后阻挡板404、顶升连接板405、前顶杆406、后顶杆407和中间顶杆408,前顶杆406、后顶杆407和中间顶杆408分别与上安装板401上下滑动连接,上安装板401与主框架1固定连接。上安装板401上安装有对应前顶杆406、后顶杆407和中间顶杆408数量的直线轴承415,前顶杆406、后顶杆407和中间顶杆408分别通过直线轴承415与上安装板401上下滑动连接,使运动更加顺畅。前顶杆406、后顶杆407和中间顶杆408均为镀铬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滚筒输送线、用于顶起料框的顶升机构和用于夹持料框的夹紧机构;所述滚筒输送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滚筒输送线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前阻挡板、后阻挡板、顶升连接板、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所述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分别与上安装板上下滑动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与主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前顶杆的上端与前阻挡板相连,所述后顶杆的上端与后阻挡板相连,所述中间顶杆的上端与顶升连接板相连,所述前阻挡板、后阻挡板和顶升连接板分别位于相邻滚筒之间,所述前阻挡板由一前阻挡气缸驱动,所述后阻挡板由一后阻挡气缸驱动,所述中间顶杆的下端与下安装板相连,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顶升气缸,所述第一顶升气缸包括向下的第一活塞,所述下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包括向上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连;所述夹紧机构位于顶升机构的上方的滚筒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面向料框的夹紧板和用于驱动夹紧板进行水平往复移动的夹紧气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置有滚筒输送线、用于顶起料框的顶升机构和用于夹持料框的夹紧机构;所述滚筒输送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滚筒,所述滚筒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滚筒输送线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前阻挡板、后阻挡板、顶升连接板、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所述前顶杆、后顶杆和中间顶杆分别与上安装板上下滑动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与主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前顶杆的上端与前阻挡板相连,所述后顶杆的上端与后阻挡板相连,所述中间顶杆的上端与顶升连接板相连,所述前阻挡板、后阻挡板和顶升连接板分别位于相邻滚筒之间,所述前阻挡板由一前阻挡气缸驱动,所述后阻挡板由一后阻挡气缸驱动,所述中间顶杆的下端与下安装板相连,所述上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顶升气缸,所述第一顶升气缸包括向下的第一活塞,所述下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包括向上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连;所述夹紧机构位于顶升机构的上方的滚筒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面向料框的夹紧板和用于驱动夹紧板进行水平往复移动的夹紧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输送线的末端设置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的两侧上方设置有短滚筒,所述短滚筒与滚筒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涛,韦金友,
申请(专利权)人:辰星苏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