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11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包括壳体,壳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空腔体,每个空腔体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胶体材料,空腔体的下方具有开口,壳体内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道管,推杆一端位于壳体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滑道管并位于空腔体的下方,推杆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盘,圆盘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拉杆,拉杆至少部分位于空腔体内并连接有塞体机构,塞体机构将空腔体的下端堵塞,圆盘和塞体机构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解决了传统的AB胶分两个容器各自盛装,使用时将其挤压至容器内,混合后进行使用,非常繁琐,而且储存不便,常常容易丢失其中一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
技术介绍
两液混合硬化胶又称AB胶,一液是本胶,一液是硬化剂,两液相混才能硬化,是不须靠温度来硬应熟成的,所以是常温硬化胶的一种,一般用于工业。传统的AB胶分两个容器各自盛装,使用时将其挤压至容器内,混合后进行使用,非常繁琐,而且储存不便,常常容易丢失其中一种。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盛装两种胶体、并同时能够在盛装器具内进行混合的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解决了传统的AB胶分两个容器各自盛装,使用时将其挤压至容器内,混合后进行使用,非常繁琐,而且储存不便,常常容易丢失其中一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所述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空腔体,每个所述空腔体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胶体材料,所述空腔体的下方具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道管,推杆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道管并位于所述空腔体的下方,所述推杆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拉杆,所述拉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体内并连接有塞体机构,所述塞体机构将所述空腔体的下端堵塞,所述圆盘和所述塞体机构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按压所述推杆能够使得其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塞体机构向下运动并打开所述空腔体的下端开口,使得不同的胶体材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腔内进行混合;所述推杆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腔,次推杆一端位于所述推杆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槽腔并延伸至所述圆盘的下方,所述圆盘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塞体,所述次推杆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塞体相连接,所述圆盘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按压所述次推杆能够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塞体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腔内的混合胶体进入所述第二腔内。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次推杆下端的水平杆,所述水平杆通过竖杆与所述塞体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塞体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空腔体内壁且与其同轴设置的圆环、固定在所述拉杆上端的封膜,所述封膜至少部分胶粘在所述圆环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下端连通有挤出管头。优选地,所述推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把手。优选地,所述次推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把手。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之间的所述次推杆上套接有弹簧。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圆柱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所述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空腔体,每个所述空腔体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胶体材料,所述空腔体的下方具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道管,推杆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道管并位于所述空腔体的下方,所述推杆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拉杆,所述拉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体内并连接有塞体机构,所述塞体机构将所述空腔体的下端堵塞,所述圆盘和所述塞体机构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按压所述推杆能够使得其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塞体机构向下运动并打开所述空腔体的下端开口,使得不同的胶体材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腔内进行混合;所述推杆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腔,次推杆一端位于所述推杆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槽腔并延伸至所述圆盘的下方,所述圆盘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塞体,所述次推杆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塞体相连接,所述圆盘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按压所述次推杆能够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塞体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腔内的混合胶体进入所述第二腔内;几种胶体盛装在不同的空腔体内,使用时,按压推杆,按压所述推杆能够使得其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塞体机构向下运动并打开所述空腔体的下端开口,使得不同的胶体材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腔内进行混合,之后按压次推杆,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塞体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腔内的混合胶体进入所述第二腔内,上提次推杆,使得塞体将贯穿孔堵塞,继续按压推杆将第二腔内的混合腔体从壳体的下端挤出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结构简单,能够同时盛装不同胶体,并能够在壳体内就进行混合,方便携带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的第一种状态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的第二种状态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空腔体3-推杆4-第一把手5-滑道管6-第一腔7-圆盘8-拉杆9-塞体机构10-圆盘11-第二把手12-弹簧13-水平杆14-竖杆15-塞体16-第二腔17-挤出管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所述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空腔体2,每个所述空腔体2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胶体材料,所述空腔体2的下方具有开口,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道管5,推杆3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道管5并位于所述空腔体2的下方,所述推杆3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盘7,所述圆盘7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拉杆8,所述拉杆8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体2内并连接有塞体机构9,所述塞体机构9将所述空腔体2的下端堵塞,所述圆盘7和所述塞体机构9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6,按压所述推杆3能够使得其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拉杆8带动所述塞体机构9向下运动并打开所述空腔体2的下端开口,使得不同的胶体材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腔6内进行混合;所述推杆3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腔,次推杆10一端位于所述推杆3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槽腔并延伸至所述圆盘7的下方,所述圆盘7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塞体15,所述次推杆10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塞体15相连接,所述圆盘7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16,按压所述次推杆10能够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塞体15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腔6内的混合胶体进入所述第二腔16内。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空腔体(2),每个所述空腔体(2)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胶体材料,所述空腔体(2)的下方具有开口,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道管(5),推杆(3)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道管(5)并位于所述空腔体(2)的下方,所述推杆(3)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盘(7),所述圆盘(7)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拉杆(8),所述拉杆(8)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体(2)内并连接有塞体机构(9),所述塞体机构(9)将所述空腔体(2)的下端堵塞,所述圆盘(7)和所述塞体机构(9)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6),按压所述推杆(3)能够使得其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拉杆(8)带动所述塞体机构(9)向下运动并打开所述空腔体(2)的下端开口,使得不同的胶体材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腔(6)内进行混合;/n所述推杆(3)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腔,次推杆(10)一端位于所述推杆(3)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槽腔并延伸至所述圆盘(7)的下方,所述圆盘(7)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塞体(15),所述次推杆(10)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塞体(15)相连接,所述圆盘(7)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16),按压所述次推杆(10)能够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塞体(15)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腔(6)内的混合胶体进入所述第二腔(1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用两液混合硬化胶挤压工具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空腔体(2),每个所述空腔体(2)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胶体材料,所述空腔体(2)的下方具有开口,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道管(5),推杆(3)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道管(5)并位于所述空腔体(2)的下方,所述推杆(3)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盘(7),所述圆盘(7)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拉杆(8),所述拉杆(8)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腔体(2)内并连接有塞体机构(9),所述塞体机构(9)将所述空腔体(2)的下端堵塞,所述圆盘(7)和所述塞体机构(9)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腔(6),按压所述推杆(3)能够使得其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拉杆(8)带动所述塞体机构(9)向下运动并打开所述空腔体(2)的下端开口,使得不同的胶体材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腔(6)内进行混合;
所述推杆(3)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腔,次推杆(10)一端位于所述推杆(3)的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滑槽腔并延伸至所述圆盘(7)的下方,所述圆盘(7)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塞体(15),所述次推杆(10)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与所述塞体(15)相连接,所述圆盘(7)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16),按压所述次推杆(10)能够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所述塞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赵彬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