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01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通过将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套上放卷辊,并测量基膜的初始横向厚度,测量多个点,观察薄膜厚度的差异性并记录;根据薄膜厚度的差异性的不同,选择消除工艺。压缠绕好的薄膜,再次进行复压;将复压好的薄膜,连同圆柱状的成品辊一同放入定型加热装置进行定型;将定型完成后的成品辊和材料自然冷却至成品;将冷却完成后的成品辊和材料再次下入冷却水槽进行二次冷却,完成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放卷层压,可调换薄膜方向以及二次放卷测厚,控制材料厚度的均匀性,且通过盐浴定型,薄膜之间层间结合力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具体为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是一种多孔、低密度且高韧性的材料。不仅继承传统PTFE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低表面摩擦系数和延展性,同时还具备有较高机械强度、多孔性、透气性、疏性和极好的柔韧性等新特性,在机械、电子、电器、通信、环保、航天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现有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为平密封材料层压的方式,通过将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来回叠合在一起,然后上下通过两块加热密封材料的方式将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定型结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成型的双向拉伸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密封材料材厚度均匀性不好,材料薄膜之间的层间结合力不佳,且通过密封材料材分切成带材的连续长度不够,越发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34888.5公开一种连续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密封材料的成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密封材料难以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专利申请号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将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套上放卷辊,并测量基膜的初始横向厚度,测量约12-14个点,观察薄膜厚度的差异性并记录;/n将放卷辊上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放卷装置缠绕到圆柱状成品辊上,;/n将缠绕到圆柱状成品辊上的薄膜,通过圆柱状的压辊设定不同的压力,将薄膜紧密贴合在一起;/n用高精度的测厚规测量缠绕层压5min时间后圆柱状成品辊上膜的厚度,在成品棍固定位置做好标记,薄膜宽幅一般在1.65-1.75m,按平均间距每隔12-14cm,对应第一步工序测量12-14个点,观察此时缠绕层压5min后薄膜横向厚度的差异性,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膨体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套上放卷辊,并测量基膜的初始横向厚度,测量约12-14个点,观察薄膜厚度的差异性并记录;
将放卷辊上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放卷装置缠绕到圆柱状成品辊上,;
将缠绕到圆柱状成品辊上的薄膜,通过圆柱状的压辊设定不同的压力,将薄膜紧密贴合在一起;
用高精度的测厚规测量缠绕层压5min时间后圆柱状成品辊上膜的厚度,在成品棍固定位置做好标记,薄膜宽幅一般在1.65-1.75m,按平均间距每隔12-14cm,对应第一步工序测量12-14个点,观察此时缠绕层压5min后薄膜横向厚度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差异性进行消除差异步骤具体如下,步骤a:若两侧薄膜厚度差值过大,则将放卷辊上的薄膜的顺时针旋转180°,再次缠绕层压5min,记录此时厚度,直至圆柱状成品辊上的薄膜的横向厚度相差不大;b:若薄膜中间厚度跟两侧厚度相差过大,采用中间厚度大左右两侧厚度偏薄的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二次互补式放卷缠绕层压10圈后,直至圆柱状成品辊上的薄膜的横向厚度相差不大;c: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友杨思天张建新刘丽萍陶家川钱剑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众望科希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