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茶壶上釉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将壶嘴堵住,对茶壶进行上釉,减少人工操作,并且能够实现茶壶自动更换的茶壶上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壶上釉装置,包括有:底座,底座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有圆盘;釉桶,其放置在底座上,釉桶后侧的底座上放置有水桶,底座中部设有旋转机构,圆盘顶部与底部安装有下压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机构,利于人工移动茶壶的位置,便于茶壶进行上釉工作,通过下压机构,可实现茶壶上下移动,使茶壶能够浸入釉箱与水箱之中,通过扇叶筒与拨片,可带动茶壶间歇性转动,无需人工转动主轴,减少了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壶上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茶壶上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的茶壶在刚制作好的时候,都呈黏土烤制之后的原色,为了让茶壶看起来更加美观,同时保护茶壶表面,通常会对茶壶进行上釉,上釉时,工人需要将茶壶倒扣放进釉桶中,并使釉不浸过茶壶的底部,在上釉的过程中,工人还需要堵住壶嘴,使釉不流入茶壶的内部,上好釉之后,人工需要将茶壶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下,防止釉面堆积在一起,浸了清水之后,茶壶的上釉工作才算完成,人工将上好釉的茶壶摆放在一旁,等待釉面风干,随后,人工再拿取下一个待上釉的茶壶。上述上釉的方式存在需要人工堵住壶嘴,将茶壶浸入釉箱及水箱中进行上釉,同时需人工反复更换茶壶的缺点,设计一种无需人工堵住壶嘴,自动对茶壶进行上釉,并且能够实现茶壶自动更换的茶壶上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上釉的方式中需人工堵住壶嘴,将茶壶浸入釉箱与水箱进行上釉,并且需要反复更换茶壶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将壶嘴堵住,对茶壶进行上釉,减少人工操作,并且能够实现茶壶自动更换的茶壶上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壶上釉装置,包括有:底座,底座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有圆盘;釉桶,其放置在底座上,釉桶后侧的底座上放置有水桶,底座中部设有旋转机构,圆盘顶部与底部安装有下压机构。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柱,其均匀设置在底座上,第二支撑柱顶部连接有第一导轨片,圆盘底部均匀安装有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底部连接有第二导轨片,第二导轨片位于第一导轨片正上方;第四支撑柱,圆盘底部均匀连接有第四支撑柱,第四支撑柱底部设有第三导轨片,第二导轨片位于第三导轨片内部;第五支撑柱,圆盘底部均匀安装有第五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底部设置有第四导轨片,第四导轨片位于第三导轨片正下方;主轴,其转动式安装在底座中央,主轴中部设有圆块,圆块外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式位于第一导轨片和第二导轨片之间;第二滑块,其滑动式均匀设置在第三导轨片与第四导轨片之间,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对的侧部均安装有滑轨,两侧的滑轨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块;第一弹性件,第三滑块底部两侧与其相对的滑轨底壁均安装有第一弹性件;N形块,第三滑块中部设有N形块,N形块下部连接有弯杆,弯杆末端转动式安装有夹茶壶的夹子;棘轮,其设在主轴上部,远离釉桶一侧的圆盘底部设置有滑盒,滑盒内滑动式设有棘齿,棘齿与棘轮相配合,远离主轴一侧的棘齿侧部与其相对的滑盒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下压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其转动式设置在靠近釉桶一侧的圆盘顶部前侧,第一丝杆上部设有螺母,远离滑盒一侧的螺母底部安装有压杆,圆盘上开设有压孔,压孔位于压杆正下方;第一轴承座,靠近第一丝杆一侧的圆盘顶部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上部设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后端与第一丝杆下部均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一锥齿轮相啮合;垫块,其安装在圆盘顶部前侧,垫块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顺时针转动一圈后换逆时针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前端连接;靠近水桶一侧的圆盘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连接柱底部连接有顶块。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靠近第一丝杆一侧的圆盘顶部转动式安装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顶部均设置有第一圆齿轮,两个第一圆齿轮相啮合,第二丝杆上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转动式均匀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上下两端均设有凸块,连接轴中部安装有拨片,连接块外壁均匀设有弹性片,弹性片与拨片接触,上下两侧的凸块与其相对的拨片侧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绕设在连接轴上,主轴上端安装有扇叶筒,扇叶筒与拨片相配合。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远离顶块一侧的底座侧部呈矩形状设有第二轴承座,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轴承座之间转动式安装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圆筒,两侧的圆筒之间绕设有传送带,靠近圆筒一侧的底座中部安装有第三轴承座,第三轴承座上部设有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中部与其相靠近的第二传动轴末端均连接有第二圆齿轮,两个第二圆齿轮相啮合,第三传动轴右侧与主轴下部均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相啮合,靠近传送带一侧的底座中部设有L形支架,L形支架末端设置有顶开块,顶开块与夹子相配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旋转机构,利于人工移动茶壶的位置,便于茶壶上釉工作的进行。2.通过下压机构,可实现茶壶上下移动,使茶壶能够浸入釉箱与水箱之中,完成茶壶上釉工作。3.通过扇叶筒与拨片,可带动茶壶间歇性转动,无需人工转动主轴,减少了人工操作。4.通过顶开块,可自动将上好釉的茶壶放置在传送带上,无需人工将茶壶取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部分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棘轮、滑盒、棘齿和第二弹性件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部分下压机构、第二丝杆、第一圆齿轮和扇叶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A部分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第一支撑柱,3-圆盘,4-釉桶,5-水桶,6-旋转机构,61-第二支撑柱,62-第一导轨片,63-第三支撑柱,64-第二导轨片,65-第四支撑柱,66-第三导轨片,67-第五支撑柱,68-第四导轨片,69-主轴,610-圆块,611-第一滑块,612-第二滑块,613-滑轨,614-第三滑块,615-第一弹性件,616-N形块,617-弯杆,618-夹子,619-连接杆,620-棘轮,621-滑盒,622-棘齿,623-第二弹性件,7-下压机构,71-第一丝杆,72-螺母,73-压杆,74-压孔,75-第一轴承座,76-第一传动轴,77-第一锥齿轮,78-垫块,79-电机,710-连接柱,711-顶块,8-第二丝杆,9-第一圆齿轮,10-连接块,11-连接轴,12-凸块,13-拨片,131-弹性片,14-第三弹性件,15-扇叶筒,16-第二轴承座,17-第二传动轴,18-圆筒,19-传送带,20-第三轴承座,21-第三传动轴,22-第二圆齿轮,23-第二锥齿轮,24-L形支架,25-顶开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茶壶上釉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撑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壶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底座(1),底座(1)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顶部安装有圆盘(3);/n釉桶(4),其放置在底座(1)上,釉桶(4)后侧的底座(1)上放置有水桶(5),底座(1)中部设有旋转机构(6),圆盘(3)顶部与底部安装有下压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壶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底座(1),底座(1)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顶部安装有圆盘(3);
釉桶(4),其放置在底座(1)上,釉桶(4)后侧的底座(1)上放置有水桶(5),底座(1)中部设有旋转机构(6),圆盘(3)顶部与底部安装有下压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壶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构(6)包括:
第二支撑柱(61),其均匀设置在底座(1)上,第二支撑柱(61)顶部连接有第一导轨片(62),圆盘(3)底部均匀安装有第三支撑柱(63),第三支撑柱(63)底部连接有第二导轨片(64),第二导轨片(64)位于第一导轨片(62)正上方;
第四支撑柱(65),圆盘(3)底部均匀连接有第四支撑柱(65),第四支撑柱(65)底部设有第三导轨片(66),第二导轨片(64)位于第三导轨片(66)内部;
第五支撑柱(67),圆盘(3)底部均匀安装有第五支撑柱(67),第五支撑柱(67)底部设置有第四导轨片(68),第四导轨片(68)位于第三导轨片(66)正下方;
主轴(69),其转动式安装在底座(1)中央,主轴(69)中部设有圆块(610),圆块(610)外部均匀设置有连接杆(619),连接杆(619)末端连接有第一滑块(611),第一滑块(611)滑动式位于第一导轨片(62)和第二导轨片(64)之间;
第二滑块(612),其滑动式均匀设置在第三导轨片(66)与第四导轨片(68)之间,第一滑块(611)与第二滑块(612)相对的侧部均安装有滑轨(613),两侧的滑轨(613)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块(614);
第一弹性件(615),第三滑块(614)底部两侧与其相对的滑轨(613)底壁均安装有第一弹性件(615);
N形块(616),第三滑块(614)中部设有N形块(616),N形块(616)下部连接有弯杆(617),弯杆(617)末端转动式安装有夹茶壶的夹子(618);
棘轮(620),其设在主轴(69)上部,远离釉桶(4)一侧的圆盘(3)底部设置有滑盒(621),滑盒(621)内滑动式设有棘齿(622),棘齿(622)与棘轮(620)相配合,远离主轴(69)一侧的棘齿(622)侧部与其相对的滑盒(621)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6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壶上釉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机构(7)包括:
第一丝杆(71),其转动式设置在靠近釉桶(4)一侧的圆盘(3)顶部前侧,第一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慧强,
申请(专利权)人:周慧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