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泰振专利>正文

握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78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2
一种握力器,包括:第一臂,其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一握把部;第二臂,其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二握把部,第二主体的上端部分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一对弹簧构件,其相互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及第二主体的前后面,分别包括压缩弹簧和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压缩弹簧介于第一及第二弹簧支撑部之间,被可压缩地支撑;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其将第一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由第一主体支撑;以及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其将第二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由第二主体支撑;在第一及第二主体分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弹力调节槽和多个第二弹力调节槽,分别能够使第一及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选择性地结合,以调节弹簧构件所提供的弹力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握力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握力器,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具有一对工作臂,且向与臂的相互接近方向相反的方向提供弹力以实现肌力提升运动的握力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握力器作为用于锻练手或小臂肌力的运动器械,具有大小较小、使用及携带简便、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使用的优点。使用者单手握住握力器,反复进行对一对工作臂加压以使其相互接近的动作以及去除施力的释放动作,通过反复的施力动作,克服弹簧提供的弹力,提升手或手臂的肌力。作为现有握力器的一个示例,公知的一种形态包括一对臂和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右臂,且中心部卷绕成线圈形。这种公知的握力器由于弹簧所提供的弹力的强度恒定,因而存在无法改变握力器强度,即,无法改变弹簧所提供的弹力的强度的缺点。为了解决现有握力器的这种缺点,韩国注册专利第0760083号公开了一种能够调节弹力强度的握力器。所述握力器具有使用者可以按照自身的肌力调节弹力强度的优点,但是在制作成运动选手专用等的高强度握力器时,存在一定局限。另一方面,韩国注册专利第1355679号公开了一种握力器,包括第一臂、第二臂以及设置于第一臂和第二臂前后面的一对弹簧构件。在所述握力器中,在臂的前后面以相互对称形态设置有弹簧构件,因而能提供高强度的弹力。但是,这种公知的握力器的弹力调节档位受限于在一侧臂上形成的弹力调节槽的个数。即,尽管使用者要求更多种弹力调节档位,但所述公知的握力器却存在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多个弹力强度调节档位的握力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更换使用者所把持的握把部的握力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握力器,包括:第一臂,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一握把部;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二握把部,所述第二主体的上端部分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一对弹簧构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相互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的前后面,且分别包括压缩弹簧和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可压缩地支撑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介于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之间;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一主体支撑;以及以及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二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二主体支撑;其中,在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弹力调节槽、和多个第二弹力调节槽,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分别能够选择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一弹力调节槽及所述第二弹力调节槽,以调节所述弹簧构件所提供的弹力的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主体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贯穿经过的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的内部侧面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结合的多个所述第一弹力调节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弹力调节槽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与所述第一弹力调节槽对置的一侧外部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具有前面连接板和后面连接板,所述前面连接板和后面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主体结合,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旋转轴结合,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介于所述前面连接板和后面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主体的上部面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通过铰链轴可旋转地结合在所述前面连接板和后面连接板之间,且具有与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面,在所述限位件的下面形成有多个限位件固定槽,在与所述限位件固定槽对应的第二主体的上部,配置有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而支撑于所述限位件固定槽的支撑件,在所述限位件的下面形成有多个限位件固所述接触部具有用于使所述限位件的所述接触面选择性地结合的多个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具有向下部延长的板形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贯穿表面而形成有用于安装螺母的螺母安装槽,在所述结合部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螺母安装槽连接的切口槽,所述第一握把部及所述第二握把部具有中空的结合槽,所述中空的结合槽沿长度方向延长,且用于使所述结合部可旋转地插入,在所述第一捏把部及所述第二握把部的下端形成有螺栓紧固孔,所述螺栓紧固孔与所述结合槽连接,且用于插入紧固于所述螺母的螺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握力器,所述握力器包括:第一臂,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一握把部;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二握把部,所述第二主体的上端部分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一对弹簧构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相互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的前后面,且分别包括压缩弹簧和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可压缩地支撑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介于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之间;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一主体支撑;以及以及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二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二主体支撑;在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贯穿表面的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的内部侧面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或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结合的多个弹力调节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如前所述结构的握力器,在根据弹簧构件的位置调节弹力强度时,具有多个选项,因此具有能够在多个档位之间简便地调节握力器的强度,使其符合使用者肌力的效果。另外,使用者可把持的握把部能够更换或旋转,以选择性地调整握把面,因此具有能够改善使用便利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握力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握力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握力器的限位件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握力器的弹簧构件的图。图5是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握力器的结合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握力器在第一臂及第二臂最大限度相互接近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图7及图8是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握力器的结合结构的剖视图及分解立体图。图9至图11是展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握力器通过调节弹簧构件位置而调节弹力强度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进行多种变形,还可具有各种形态,将在本说明书中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理解为,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公开形态,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及技术范围所包含的任何改变、等价物乃至替代品均属于本专利技术。在对各个附图进行说明时,相似的组成要素使用了相似的附图标记。所述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成要素与另一个组成要素。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的实施例,而并不旨在限定本专利技术。除非上下文明确给出其他含义,单数表达包含复数表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握力器包括:一对工作臂,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握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臂,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一握把部;/n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二握把部,所述第二主体的上端部分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n一对弹簧构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相互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的前后面,且分别包括压缩弹簧和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可压缩地支撑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介于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之间;/n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一主体支撑;以及/n以及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二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二主体支撑,/n在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弹力调节槽、和多个第二弹力调节槽,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分别能够选择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一弹力调节槽及所述第二弹力调节槽,以调节所述弹簧构件所提供的弹力的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2 KR 10-2019-00602591.一种握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臂,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一握把部;
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二握把部,所述第二主体的上端部分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
一对弹簧构件,所述一对弹簧构件相互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的前后面,且分别包括压缩弹簧和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可压缩地支撑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介于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及第二弹簧支撑部之间;
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一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一主体支撑;以及
以及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将所述第二弹簧支撑部相互连接,且由所述第二主体支撑,
在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形成有多个第一弹力调节槽、和多个第二弹力调节槽,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及所述第二弹簧构件结合轴分别能够选择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一弹力调节槽及所述第二弹力调节槽,以调节所述弹簧构件所提供的弹力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力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体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贯穿经过的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的内部侧面形成有能够使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结合轴结合的多个所述第一弹力调节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力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弹力调节槽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与所述第一弹力调节槽对置的一侧外部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具有前面连接板和后面连接板,所述前面连接板和后面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主体结合,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旋转轴结合,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主体的上端部分介于所述前面连接板和后面连接板之间,
所述第二主体的上部面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泰振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