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消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672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冻消融系统,包括球囊、工质源、换热器、制冷组件、回气利用组件与泄压阀;换热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回气利用组件具有泄压进口、泄压出口、回气利用进口、回气利用出口;泄压进口与泄压出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回气利用进口与回气利用出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第一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泄压进口与球囊;第二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工质源;第三接口连接于回气利用进口;第四接口通过制冷组件连接于回气利用出口;泄压出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泄压阀的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冻消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冻消融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冷冻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中,通常采用液态氧化亚氮(N2O)通过冷冻球囊接触肺静脉进行低温消融,使其温度降低,破坏病变的心肌细胞,阻止肺静脉和心房内异常电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房颤的目的。然而,液化氧化亚氮(N2O)气体吸热发生相变后进入泄压管路时,压力变大并在泄压管路内产生气体震动,气态氧化亚氮会倒流至主管道内,进入球囊内,造成球囊瞬时质量流量减小,球囊内压力过低,球囊会随之发生轻微收缩,使球囊外表面和心脏消融部位的贴靠发生分离,分离后血液流动对球囊表面进冲刷带走冷量,导致无法达到消融目标温度。同时,液化氧化亚氮(N2O)气体吸热发生相变后进入回流管路时,由于气体在管道内严重波动,造成流量计读数不准,难以准确控制主管路中液化氧化亚氮(N2O)的流量,进而难以控制球囊内的压力,进一步恶化球囊外表面和心脏消融部位的分离,导致无法达到消融目标温度。总之,现有技术中,在液化氧化亚氮(N2O)气体吸热发生相变后,易在管路内发生波动,导致球囊内压力不稳,进而无法达到消融目标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冻消融系统,以解决液化氧化亚氮(N2O)气体吸热发生相变后,易在管路内发生波动,导致球囊内压力不稳,进而无法达到消融目标温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冻消融系统,包括球囊、工质源、换热器、制冷组件、回气利用组件与泄压阀;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所述回气利用组件具有泄压进口、泄压出口、回气利用进口、回气利用出口;所述泄压进口与所述泄压出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所述回气利用进口与所述回气利用出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泄压进口与所述球囊;所述第二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工质源;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于所述回气利用进口;所述第四接口通过所述制冷组件连接于所述回气利用出口;所述泄压出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泄压阀的进口。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设于所述泄压出口与所述泄压阀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工质相变产生的震动。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一毛细管与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外壳出口;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泄压出口,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外壳出口连接至所述泄压阀的进口。可选的,所述第一毛细管呈螺旋状,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外壳连接口,所述第一毛细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口,所述第一外壳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出口沿所述第一毛细管的轴线方向分布。可选的,还包括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的进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球囊的回流口,所述回流管路的出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排出口,所述回流管路设有第二缓冲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外壳、第二毛细管与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二外壳出口;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回流管路的进口,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外壳出口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所述回流管路的出口。可选的,所述第二毛细管呈螺旋状,所述第二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外壳连接口,所述第二毛细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口,所述第二外壳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外壳出口沿所述第二毛细管的轴线方向分布。可选的,所述回流管路还设有控制阀与流量计,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回流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之间,所述流量计设于所述回流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之间。可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于所述流量计与所述控制阀,用于根据所述流量计的反馈值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启度。可选的,所述回流管路还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进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控制阀的出口,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第二外壳连接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冻消融系统,通过回气利用组件与制冷组件,能够一定程度控制进入泄压管路的工质不因吸热发生相变或者只发生少量相变,缓解管路中气体的震动,防止工质倒流回主管路,进而,使球囊内的压力趋于稳定,能够贴合消融部位,减轻血液冲刷的热量影响,使消融温度稳定在目标温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方案中,能够利用缓冲装置吸收气体震动,防止气体回流与波动,进一步提高了管路内气体的稳定性,有助于使球囊的压力趋于稳定,贴合消融部位,减轻血液冲刷的热量影响,使消融温度稳定在目标温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冷冻消融系统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冷冻消融系统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冷冻消融系统的示意图三;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冷冻消融系统的示意图四;附图说明1-主管路;11-工质源;12-换热器;121-第一接口;122-第二接口;123-第三接口;124-第四接口;13-制冷组件;2-泄压管路;21-回气利用组件;211-泄压进口;212-泄压出口;213-回气利用进口;214-回气利用出口;22-第一缓冲装置;221-第一外壳;2211-第一外壳连接口;2212-第一外壳出口;222-第一毛细管;223-第一缓冲腔;23-泄压阀;3-回气管路;31-控制阀;32-真空泵;33-第二缓冲装置;331-第二外壳;3311-第二外壳连接口;3312-第二外壳出口;332-第二毛细管;333-第二缓冲腔;34-流量计;35-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工质源、换热器、制冷组件、回气利用组件与泄压阀;/n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所述回气利用组件具有泄压进口、泄压出口、回气利用进口、回气利用出口;所述泄压进口与所述泄压出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所述回气利用进口与所述回气利用出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n所述第一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泄压进口与所述球囊;所述第二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工质源;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于所述回气利用进口;所述第四接口通过所述制冷组件连接于所述回气利用出口;/n所述泄压出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泄压阀的进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工质源、换热器、制冷组件、回气利用组件与泄压阀;
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所述回气利用组件具有泄压进口、泄压出口、回气利用进口、回气利用出口;所述泄压进口与所述泄压出口间流通的工质能够与所述回气利用进口与所述回气利用出口间流通的工质发生热交换;
所述第一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泄压进口与所述球囊;所述第二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工质源;所述第三接口连接于所述回气利用进口;所述第四接口通过所述制冷组件连接于所述回气利用出口;
所述泄压出口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泄压阀的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缓冲装置;
所述第一缓冲装置设于所述泄压出口与所述泄压阀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工质相变产生的震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一毛细管与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外壳出口;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泄压出口,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第二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外壳出口连接至所述泄压阀的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呈螺旋状,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外壳连接口,所述第一毛细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口,所述第一外壳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外壳出口沿所述第一毛细管的轴线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常兆华徐彬凯张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