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661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及方法,包括培育箱、水箱、进水管、第一输水管、水泵、第二输水管、喷头、支撑柱、滑槽、第一培育板、第一转动轴、第二培育板、弹簧、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一培育盒、第二培育盒、第一限位槽、第二转动轴、限位杆、第二限位槽、限位轴和第二把手;通过水箱、第一输水管、水泵、第二输水管、喷头、喷孔和过滤网的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自动浇水,循环使用水资源的目的;通过支撑柱、滑槽、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弹簧、第一培育盒、第二培育盒、第二转动轴、限位杆、限位轴和第二把手的配合,结构简单,便于拆卸移栽和对培育盆进行清理,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刺嫩芽作为山野菜中的珍品,因此,市场上对于一些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有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操作困难,现有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大多没有采用水循环浇水结构,浪费了水资源,影响使用,且现有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在刺嫩芽幼苗培育出来后,不便于移栽,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包括培育箱、转动门、玻璃、第一把手、水箱、进水管、第一输水管、水泵、第二输水管、喷头、喷孔、过滤网、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温控计、日光灯、支撑柱、滑槽、第一培育板、第一转动轴、第二培育板、弹簧、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一培育盒、第二培育盒、第一限位槽、第二转动轴、限位杆、第二限位槽、限位轴和第二把手,所述培育箱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门,所述培育箱的底端内壁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端外壁上插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贯通插接于培育箱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水箱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入端的一侧外壁上插接有第一输水管,且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插接于水箱的内部,所述水泵输出端的一侧外壁上插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喷孔,所述水箱的顶端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培育板,所述第一培育板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培育板,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弹簧,所述第一培育板的一侧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培育板的一次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一侧内壁上插接有第一培育盒,所述第一培育盒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培育盒,且第二培育盒插接于第二限位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一培育板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二培育板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且限位杆的一侧外壁上滑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一,育苗;步骤二,移栽;步骤三,种植管理;步骤四,合理施肥;步骤五,适时采收;其中上述步骤一中,育苗包括以下步骤;1)在粉碎的泥炭里面再加入少量的复合肥和农家肥,做成基质;2)在基质里面再添加少量的黄泥;3)先在第一培育盒和第二培育盒内填入四分之三的基质并浇入适量的水;4)在每个第一培育盒和第二培育盒内播16粒到21粒的种子;5)种子播完后,覆盖上一层山皮土,之后再铺上蛭石粉;其中上述步骤二中,移栽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到幼苗长到11厘米,准备移栽;2)移栽前调节第一培育盒和第二培育盒内的水分,并通风;3)转动第二把手,使限位杆与限位轴分离,将第一培育盒和第二培育盒拿出,掰开第一培育盒和第二培育盒,将幼苗连带培育土一起拿出进行移栽;其中上述步骤三中,种植管理包括以下步骤;1)定期进行杂草的清理;2)在干旱的时候,做好浇水工作,在雨季时进行排水工作;3)通过整枝设备对刺嫩芽进行修剪整枝;其中上述步骤四中,在刺嫩芽幼苗生长的过程中,针对其生长情况进行合理适量的施肥;其中上述步骤五中,适时采收包括以下步骤;1)把刺嫩芽最顶部的芽采摘掉,使顶芽下面的副芽萌发生长;2)当刺嫩芽副芽生长到11厘米到16厘米时,将副芽采摘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门的一侧外壁上镶嵌连接有玻璃。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门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顶端内壁上镶嵌连接有过滤网。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培育箱的顶端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培育箱的两侧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培育箱的顶端内壁上设置有温控计。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培育箱的两侧分布固定安装有日光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箱、第一输水管、水泵、第二输水管、喷头、喷孔和过滤网的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自动浇水,循环使用水资源的目的;通过支撑柱、滑槽、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弹簧、第一培育盒、第二培育盒、第二转动轴、限位杆、限位轴和第二把手的配合,结构简单,便于拆卸移栽和对培育盆进行清理,方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培育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中:1、培育箱;2、转动门;3、玻璃;4、第一把手;5、水箱;6、进水管;7、第一输水管;8、水泵;9、第二输水管;10、喷头;11、喷孔;12、过滤网;13、第一通风孔;14、第二通风孔;15、温控计;16、日光灯;17、支撑柱;18、滑槽;19、第一培育板;20、第一转动轴;21、第二培育板;22、弹簧;23、第一限位孔;24、第二限位孔;25、第一培育盒;26、第二培育盒;27、第一限位槽;28、第二转动轴;29、限位杆;30、第二限位槽;31、限位轴;32、第二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包括培育箱1、转动门2、玻璃3、第一把手4、水箱5、进水管6、第一输水管7、水泵8、第二输水管9、喷头10、喷孔11、过滤网12、第一通风孔13、第二通风孔14、温控计15、日光灯16、支撑柱17、滑槽18、第一培育板19、第一转动轴20、第二培育板21、弹簧22、第一限位孔23、第二限位孔24、第一培育盒25、第二培育盒26、第一限位槽27、第二转动轴28、限位杆29、第二限位槽30、限位轴31和第二把手32,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包括培育箱(1)、转动门(2)、玻璃(3)、第一把手(4)、水箱(5)、进水管(6)、第一输水管(7)、水泵(8)、第二输水管(9)、喷头(10)、喷孔(11)、过滤网(12)、第一通风孔(13)、第二通风孔(14)、温控计(15)、日光灯(16)、支撑柱(17)、滑槽(18)、第一培育板(19)、第一转动轴(20)、第二培育板(21)、弹簧(22)、第一限位孔(23)、第二限位孔(24)、第一培育盒(25)、第二培育盒(26)、第一限位槽(27)、第二转动轴(28)、限位杆(29)、第二限位槽(30)、限位轴(31)和第二把手(3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门(2),所述培育箱(1)的底端内壁上设置有水箱(5),所述水箱(5)的顶端外壁上插接有进水管(6),且进水管(6)的另一端贯通插接于培育箱(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水箱(5)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输入端的一侧外壁上插接有第一输水管(7),且第一输水管(7)的另一端插接于水箱(5)的内部,所述水泵(8)输出端的一侧外壁上插接有第二输水管(9),所述第二输水管(9)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喷孔(11),所述水箱(5)的顶端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7),所述支撑柱(17)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培育板(19),所述第一培育板(19)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0),所述第一转动轴(20)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培育板(21),所述第一转动轴(20)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弹簧(22),所述第一培育板(19)的一侧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3),所述第二培育板(21)的一次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4),所述第一限位孔(23)的一侧内壁上插接有第一培育盒(25),所述第一培育盒(25)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培育盒(26),且第二培育盒(26)插接于第二限位孔(24)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一培育板(19)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7),所述第一限位槽(27)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8),所述第二转动轴(28)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杆(29),所述第二培育板(21)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0),且限位杆(29)的一侧外壁上滑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槽(30)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槽(3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轴(31),所述限位杆(29)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包括培育箱(1)、转动门(2)、玻璃(3)、第一把手(4)、水箱(5)、进水管(6)、第一输水管(7)、水泵(8)、第二输水管(9)、喷头(10)、喷孔(11)、过滤网(12)、第一通风孔(13)、第二通风孔(14)、温控计(15)、日光灯(16)、支撑柱(17)、滑槽(18)、第一培育板(19)、第一转动轴(20)、第二培育板(21)、弹簧(22)、第一限位孔(23)、第二限位孔(24)、第一培育盒(25)、第二培育盒(26)、第一限位槽(27)、第二转动轴(28)、限位杆(29)、第二限位槽(30)、限位轴(31)和第二把手(3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门(2),所述培育箱(1)的底端内壁上设置有水箱(5),所述水箱(5)的顶端外壁上插接有进水管(6),且进水管(6)的另一端贯通插接于培育箱(1)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水箱(5)的顶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输入端的一侧外壁上插接有第一输水管(7),且第一输水管(7)的另一端插接于水箱(5)的内部,所述水泵(8)输出端的一侧外壁上插接有第二输水管(9),所述第二输水管(9)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的一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喷孔(11),所述水箱(5)的顶端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7),所述支撑柱(17)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培育板(19),所述第一培育板(19)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0),所述第一转动轴(20)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培育板(21),所述第一转动轴(20)的一侧外壁上套接有弹簧(22),所述第一培育板(19)的一侧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3),所述第二培育板(21)的一次外壁上贯通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4),所述第一限位孔(23)的一侧内壁上插接有第一培育盒(25),所述第一培育盒(25)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培育盒(26),且第二培育盒(26)插接于第二限位孔(24)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一培育板(19)的两侧外壁上分布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7),所述第一限位槽(27)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8),所述第二转动轴(28)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杆(29),所述第二培育板(21)的两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0),且限位杆(29)的一侧外壁上滑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槽(30)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槽(3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轴(31),所述限位杆(29)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2)。


2.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的刺嫩芽栽培、种植培养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章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万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